

1.
亦作“帓”。亦作“襪”。亦作“襪”。亦作“韈”。
2.
襪子。
1.出自《南都賦》修袖繚繞而滿庭,羅襪躡蹀而容與。
2.出自《雜事秘辛》足長八寸,輕跗豐妍,底平指斂,約縑迫襪,收束微如禁中。
3.出自《晉書·庾峻傳》以釋之之貴,結王生之襪於朝,而其名愈重。
4.出自《隋書·禮儀志二》祠訖,皇帝乃服通天冠、青紗袍、黑介幘,佩蒼玉,黃綬,青帶、襪、舄,備法駕,乘木輅。
5.出自《中華古今注·襪》三代及周著角襪,以帶系於踝。至魏文帝吳妃,乃改樣以羅為之。后加以彩繡畫,至今不易。
6.出自《蝶戀花·曾韻鞋詞》詞端正纖柔如玉削,窄襪宮鞋,暖襯吳綾薄。
7.出自《東居雜詩》露濕紅蕖波底襪,自拈羅帶淡蛾羞。
3.
謂穿襪子。
1.出自《大鐵椎傳》客初至時,不冠不襪。
1.傭人,仆役。
1.傭金。
1.受雇用的人;仆役。
1.做雇工謀生。
1.平凡的人。
1.受雇為人抄書。亦泛指為人做筆札工作。
1.出賣勞力的市場。
1.平庸鄙俗。
2.指平庸鄙俗的人。
3.平常的習俗。
1.受雇用的人。
1.雇傭的軍隊。
1.庸俗卑下。
1.受雇為人書寫。
1.謂隱身傭工之中。
1.亦作"傭值"。
2.受雇的工錢。
1.見"傭直"。
1.舊時債務人給債權人的作為抵押的人質。
1.謂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較為特出。
1.指仆役。
1.受雇為人工作。
1.抱持。
1.謂半臥以被裹護下體。
1.裹脅﹐脅迫。
1.掩鼻。
2.見"擁鼻吟"。
1.《晉書.謝安傳》"安本能為洛下書生詠﹐有鼻疾﹐故其音濁﹐名流愛其詠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效之。"后以"擁鼻吟"指用雅音曼聲吟詠。
1.掩蔽。謂深居不出。
1.謂與多人會別。
1.掌握﹑聚集軍隊。
1.擁擠。
1.擁抱。
2.扶持。
1.謂出使。因使用驛站的車馬﹐故云。
1.簇擁﹐緊緊圍著。
1.擁擠雜沓。
1.猶襟帶。屏障環繞。
1.擁護推戴。
1.謂占有權位。
1.壅塞;阻滯。
1.阻塞﹐阻攔。
1.攙扶。
1.圍裹覆蓋。
1.《史記.管晏列傳》"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后以"擁蓋"指乘車。
1.手握柩車轅上橫木。
1.阻隔。
1.培植灌溉。
1.穿著粗布衣服。
1.積思﹐有感。
1.亦作"擁彗"。
2.執帚。帚用以掃除清道﹐古人迎候賓客﹐常擁篲以示敬意。
3.引申為掃清障礙。
1.謂方法不當﹐事必不成。
1.聚集。
1.持槳。
1.人物或車船等密集﹐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