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不嚼或不細嚼,整個兒地或成塊地咽下去。
2.
動詞
兼并,侵占。
3.
名詞
姓。
1.
亦作“呑”。
2.
兼并;消滅。
1.出自《戰國策·西周策》今秦者,虎狼之國也,兼有吞周之意。
2.出自《論衡·實知》其后,秦王兼吞天下,號始皇,巡狩至魯,觀孔子宅,乃至沙丘,道病而崩。
3.出自《顏氏家訓·慕賢》周人始有吞齊之志。
4.出自《說唐》隋主聞之,即與楊素等相議,起兵吞陳。
3.
涵容;容納。
1.出自《子虛賦》吞若云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2.出自《抱樸子·任命》潢污納行潦而潘溢,渤澥吞百川而不盈。
3.出自《甘露寺》詩一覽吞數州,山長江漫漫。
4.出自《望高臺》詩山回大陸吞三郡,水割平原納九河。
4.
隱忍。
1.出自《祭河南張員外文》君出我入,如相避然。生闊死休,吞不復宣。
2.出自《火燒島》他仍然把已到嘴邊的話,變成一聲嘆息,吞下去了。
5.
壓倒;超過。
1.出自《太平廣記》回紇方強恣,諸節度皆下之。正己時為軍候,獨欲以氣吞之。
2.出自《玉蕊》詩秀掩叢蘭色,艷吞秾李芳。
3.出自《甌北詩話·杜少陵詩》微之謂其薄《風》《雅》,該沈宋,奪蘇李,吞曹劉。
6.
呆;癡。
1.出自《西廂記》足下其實啉,休妝吞。
2.出自《牡丹亭·腐嘆》燈窗苦吟,寒酸撒吞。
7.
借作“褪”(tùn)。使穿著的衣服部分地脫離身體。
1.出自《西游記》〔兩妖〕都去地下亂摸,草里胡尋,吞袖子,揣腰間,那里得有?
8.
咽下。
1.出自《韓非子·說林上》我且曰:“子取吞之。”
2.出自《楚辭·招魂》往來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3.出自《史記·刺客列傳》吞炭為啞。
4.出自《升天行》何時與爾曹,啄腐共吞腥。
5.出自《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薛少府〕方才把口就餌上一合,還不曾吞下肚子,早被趙干一掣,掣將去了。
1.刀劍等的尖端。比喻氣勢。
1.猶蒙鴻。宇宙未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1.混亂分裂。
1.大而蓬松貌。
1.腫大貌﹐浮腫貌。
1.混雜不純。
1.螻蛄的一種。
1.亦作"衕蜄"。
2.貝類。
①空曠無邊的樣子莽蒼大地|莽蒼郊野。②原野目窮莽蒼。
1.一望無際。
2.空闊;迷茫。
1.植物名。一種有毒植物。又稱水莽草。
1.指漢代揚雄。揚雄本仕漢朝,王莽稱帝時,仕莽為大夫。
2.比喻變節者。
1.廣闊貌。
1.遼闊無際。
2.迂闊;迂遠不切實際。
3.激蕩;震撼。
1.遼闊曠遠貌。
1.強搶。
1.蒙古語。指小番。
1.粗魯冒失的男子。
1.水廣大貌。
1.虛誕。
1.粗疏;馬虎。
2.凝不明。
1.草率;馬虎。
1.猶茫茫。
①草木茂盛的樣子草木莽莽。②茫無際涯的樣子莽莽萬重山。
1.魯莽冒失。
2.無邊無際。
3.荒涼貌。
1.模凝糊。
1.付賬,付錢。
2.歸還所欠之錢。
3.猶還價。
1.猶還帳。
1.遭受槍擊的一方打槍還擊對方。
1.休棄侍妾回歸娘家。
1.指彈琴教學中的還課。
1.謂某些植物越冬后,由黃色轉為綠色并恢復生長。
報答別人的恩情或美意。
1.被人請吃后回請對方。
1.指司馬相如歸居臨卭之事。
1.回去。
1.回京;回朝。
2.歸附朝廷。
1.猶環繞。
1.返回原任。
1.謂重新長出肉來。
1.恰似,好比。
1.致仕;退隱。
2.方言。山區人稱死后葬于山上。
1.恢復青春,變得年輕。
1.回身而射。
2.圍繞而射。
1.猶還愿。
1.復生,再生。
1.回聲。
1.返歸臺省。
2.重新參加省試。
3.返歸省城。
1.猶回師。
2.向回調動的軍隊。
1.轉世,轉生。
2.猶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