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嚼子脫落。
1.出自《說文·馬部》駘,馬銜脫也。
2.出自《后漢書·崔實傳》馭委其轡,馬駘其銜。
2.
指劣馬。常喻庸才。
1.出自《楚辭·九辯》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
2.出自《贈潘綜吳達舉孝廉詩》伊余朽駘,竊服懼盜。無能禮樂,豈暇聲教。
3.出自《代人乞致仕表》驅奔效駕,先輟於羸駘。
3.
踐踏。參見“駘藉”。
1.出自《史記·天官書》三十年之間兵相駘借,不可勝數。
2.出自《東觀漢記·馮衍傳》眾強之黨,橫擊於外,百僚之臣,貪殘於內……於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濱,風騰波涌,更相駘借,四垂之人,肝腦涂地,死亡之數,不啻大半。
3.出自《贈編修弁玉吳君墓志銘》兵革之際,武人豪健,更相駘借,邑人睚眥觸死,閉門不保家室。
4.
見“駘佗”:駝背。一說,“哀駘”為丑貌,“它”為惡人名。見陸德明釋文。
1.出自《莊子·德充符》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
2.出自《釋疾文》支離疏之五官已敗,哀駘駝之六骸不美。
3.出自《古纏頭曲》邇來一見哀駘佗,便著臂鞲躬井臼。
4.出自《新方言·釋形體》《爾雅》:“鮐背,壽也。”恐鮐背即佗背。老人多僂,以此狀之。臺、它雙聲。《莊子·德充符篇》:“衛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蓋丑惡莫如局背,故亞訓為丑,象局背形。駘它者即局背之謂耳。舊說鮐背,背有鮐文,甚誤。
5.
用同“鮐”。參見“駘背”。因年老而駝背。
1.出自《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雪頂之僧,指西土之未有;駘背之叟,慶東閩之天降。
2.出自《茶余客話》葉讱庵司寇,晚年駘背,行步緩款欹側,時人謂如“乃”字。
6.
用同“鮐”。參見“駘背”。鮐背。年老壽高的人。
1.出自《上尊號玉冊文》於是服冕之士,戴鹖之倫,暨藩侯、邦伯,黃發、駘背,不謀而進曰:“陛下元默天睟,輝光日新,大矣孝熙,四極爰臻。”
2.出自《元日》詩舉杯更獻酬,各爾祝駘背。
3.出自《擬上加意養老詔令天下年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賜粟帛等項有差群臣謝表》未有加恩駘背,七十上盡被皇仁;廣恤高年,百萬人均沾帝德,如今日者也。
1.真實的;正經的。
1.古代官名。指三上公。
1.常供;法定的賦稅。
2.正規的供品。
1.皇后的俗稱。別于東宮﹑西宮而言。
1.謂正途出身的貢生。別于例貢(即捐納取得的貢生)。
1.箭靶的中心。
2.正確的目標。
1.《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謂在李樹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以"正冠李下"比喻做容易引起懷疑的事。
符合正式規定或公認標準的正規戰|正規程序。
國家(或政治集團)按照統一的體制編制、武器裝備、制度和紀律、服裝和標志等原則實施組織、管理、教育、訓練、補充和供給的軍隊。
與游擊戰”相對。正規部隊以運動戰或陣地戰形式進行的作戰。具有高度的集中指揮,縝密的組織計劃,密切的協同動作,統一的后勤保障等特點。
1.宮中的小門。
1.猶正規,正常的法度。
2.正道;正當的途徑。
佛教語。指修行得道。因與外道的修煉有正邪之分,故稱。多比喻好的、正經的歸宿修成正果|得成正果|終歸正果。
1.正宜;正應。
2.只好。
3.恰好。謂時間﹑位置不前不后,體積不大不小,數量不多不少,程度不高不低等。
1.正式的名位或爵號。
2.正名號,稱尊號。
3.數學名詞。表示正數的符號"+"
1.古代帝王嫡妻之稱。
1.有正式戶籍而定居的人民。
2.指清代按八旗人丁冊開立的戶籍。
1.猶正題,正文。
2.正經話。與"閑話"相對。
3.與本意相同的話。與"反話"相對。
1.皇帝元旦朝會群臣﹑接受朝賀的禮儀。
1.指人的正名。
1.農歷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末一天。
1.見"正婚"。
1.亦作"正昬"。
2.指符合禮制的婚配。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歲至三十歲﹑女子十五歲至二十歲于春秋兩季嫁娶為正婚。
1.本份內的工作;正常的工作。
原電池中電子流入的一極。
1.由一人的主要詩文著作匯編成的集子。
1.文籍的正本。與"副籍"相對。
1.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1.三分牲牢之脊,前脊為正脊。
1.根本大計。
1.首日之祭。與次日繹祭相對。
1.謂使家庭關系正常有序。
1.佛教語。八正道之一。意為具有"四諦"理的見解,亦即關于人生真理的徹底領悟。
2.正確的見解。
1.唐代有匠籍﹑須輪番服役的手工業工匠。
1.謂文藝作品里的主要人物。
2.指在戲劇﹑電影中扮演主要人物的演員。
也稱東正教”。與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并稱為基督教三大教派。基督教產生后不久,就逐漸分化為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派教會和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派教會。1054年,兩派正式分裂,東派教會自稱正教”。16世紀末,莫斯科大主教脫離君士坦丁堡而自主,成為俄羅斯正教。主要分布在希臘、塞浦路斯、南斯拉夫、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等國。1727年后,俄羅斯正教正式派傳教士進入中國。
1.謂使舉措合乎分寸。
2.正直的節操。
1.正使。
也作整襟危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恭謹的樣子大家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正襟危坐】也作整襟危坐”。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恭謹的樣子大家正襟危坐,洗耳恭聽。
①指儒家經典正經善道|正經正史。②(-jing)正當正經事|正經場所|來路正經。③(-jing)端莊;正派正經人|正經面孔|正經人家。④(-jing)合乎標準的;正式的好幾天沒正經休息|沒上過正經學校。
1.正經的,嚴肅認真的。
2.猶名副其實。
1.見"正經八百"。
1.正大光明;正經。
1.謂思慮精誠,心氣平靜。
1.先秦哲學用語。謂正確的舉例或提法。
戲劇類型之一。繼悲劇、喜劇之后的第三種戲劇類型。在內容和形式上兼具悲劇和喜劇因素,能更真實、更直接地表現普通的社會生活形態。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法國戲劇家博馬舍相繼倡導正劇,并稱之為嚴肅的喜劇”、嚴肅戲劇”。19世紀后成為廣為流行的戲劇類型。
1.橫流直渡。
1.蒙古滅金后,規定北方貧家合二﹑三戶出壯丁一名服軍役,出壯丁戶稱為正軍戶。
也稱正書”、真書”、楷書”。字體名。由隸書過渡而來,始于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時趨于成熟,唐代達到巔峰,迄今通行全國。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為楷模,故稱。
1.正式考試。
2.官名。科舉時代掌管考試的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