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平安;安寧。
2.
副詞
最;極。
3.
副詞
〈書〉太;過甚。
4.
名詞
(Tài)姓。
5.
名詞
(Tài)指泰國。
6.
形容詞
〈書〉善;好。
7.
見“泰山”。山名,五岳中的東岳,在山東省中部。轉稱岳父。
1.
“冭”的今字。“夳”的今字。
2.
安舒;安寧。
1.出自《論語·子路》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2.出自《庭誥文》必使陵侮不作,懸企不萌,所謂賢鄙處宜,華野同泰。
3.
好,美好。
1.出自《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
2.出自《三國志·吳志·孫皓傳》陳事勢利害,以申喻皓
4.
寬裕。
1.出自《荀子·議兵》凡慮事欲孰,而用財欲泰。
2.出自《中西紀事·申明煙禁》必使水師皆為我用,不為夷用,則養兵籌餉,不得不增;船炮用財,不得不泰。
5.
驕縱。
1.出自《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宜及於難,而賴武之德,以沒其身。
2.出自《論語·子罕》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
3.出自《非〈國語〉上·虢夢》虢,小國也而泰,以招大國之怒。
6.
奢侈。
1.出自《國語·晉語八》夫卻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恃其富寵,以泰于國。
2.出自《金華縣君曾氏墓志銘》於是時,夫人兄魯公公亮實為宰相當國,然夫人處里舍彌約,未嘗以為泰。
3.出自《聊齋志異·賈奉雉》學者立言,貴乎不朽,即味列八珍,當使天下不以為泰耳。
7.
大。
1.出自《書·泰誓上》泰誓
2.出自《春秋繁露·山川頌》小其上,泰其下,久長安,后世無有去就,儼然獨處,惟山之意。
8.
太;過甚。
1.出自《詩·小雅·巧言》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泰憮,予慎無辜。
2.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於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
3.出自《漢書·孔光傳》霸為人謙退,不好權勢,常稱爵位泰過,何德以堪之!
4.出自《中華民國解》夫子本楚之良家,而云楚為非種,以憂勞主父效忠穹廬故,遂不憚污辱其鄉人,慮大義滅親之泰過也。
9.
極。參見“泰古”。
1.出自《淮南子·原道訓》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
2.出自《文選·班固〈東都賦〉》《韶》《武》備,泰古畢。
10.
卦名。《周易》六十四卦之一。乾下坤上,為上下交通之象。
1.出自《易·泰》《象》曰:天地交,泰。
2.出自《履齋示兒編·雜記·卦配十二月》三陽而三陰則為正月,其卦為泰。
11.
古代酒器名。
1.出自《禮記·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12.
山名。參見“泰山”。
1.出自《詩·魯頌·??宮》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2.出自《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泰山為東岳,在泰山博縣西北。岱宗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
3.出自《登泰山》詩曉登泰山道,行行入煙霏。
4.出自《日出》登泰山看日出,這是從幼小時起,就對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13.
州名。遼置。治所在樂康(今吉林省洮安縣東)。金大定二十五年廢。承安二年復置,移治長春(今吉林省乾安縣北),轄境擴至今洮兒河下游地區,為當時邊防重地。金末廢。參閱《金史·地理志上》。
1.出自《金史·地理志上》泰州,德昌軍節度使。遼時本契丹二十部族牧地,海陵正隆間,置德昌軍,隸上京,大定二十五年罷之。承安三年復置于長春縣,以舊泰州為金安縣。
14.
通達;通暢。
1.出自《易·序卦》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2.出自《漢書·劉向傳》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小人道消,則政日治,故為泰。泰者,通而治也。
3.出自《辛未會試程策》夫泰之時,和氣洽而理道昌,一有壅閼,不足為泰。
15.
州名。五代南唐置。治所在海寧縣(今泰州市)。轄境相當今江蘇省泰州市、泰縣、如皋、泰興、興化等縣地。元改泰州路總管府,后復原名。明清沿置。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五·泰州》。
1.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江南五·泰州》東晉安帝分廣陵立海陵郡,宋以后因之,隋初郡廢,仍屬揚州……南唐昇元初,改置泰州,宋因之。元置泰州路,后改為州,屬揚州路。明初仍為州,以州治海陵縣省入。
1.猶評定。論定高低。
1.泛指產品的種類。
2.通常指經過人工選擇,在生態和形態上具有共同遺傳特征的生物體。
1.評竹。
2.吹奏管樂器。
1.猶品竹調弦。謂吹奏管弦樂器。
1.見"品竹調弦"。
1.亦作"品竹調絲"。
2.泛指吹彈管弦樂器。
1.指弦樂器上確定音位的弦柱。亦借指弦樂器。
1.諸色肴饌。
1.記述人物品行的文章。狀,文體名。
1.衡量,斟酌。
1.指不同品位的服飾。
1.古稱品官之子弟。
1.宋代向上呈文時,以駢儷體作正文,另附手書小簡,叫雙書◇又附單紙直述所請內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1.軍事上用于御敵的品字形土坑。
1.梅花的一種。
1.猶品類,品種。
1.稱唐代武則天掌權之世。
1.見"牝雞司晨"。
1.地勢低下易攻的城。
1.同"牝雞司晨"。
1.溪谷。
1.陰戶。
1.母雞。比喻專權的婦人。
1.同"牝雞司晨"。
1.同"牝雞司晨"。
1.同"牝雞司晨"。
1.鳥獸的雌性和雄性。
2.男性和女性。
3.陰陽。
4.喻表面現象。
5.古代指金星在南,木星在北。為豐年的征兆。
1.古代善相馬的伯樂年老,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訪求駿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問為何馬,回答說是"牡而黃";穆公派人去看,卻是"牝而驪"。于是責備伯樂。伯樂喟然嘆息說"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意思是說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馬的風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這正是他善于相馬的證明。等到馬取來,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馬。見《列子.說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應訓》﹑《呂氏春秋.觀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歱"◇以"牝牡驪黃"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質的表面現象。
1.青黑色相雜的雌馬。
1.形容淫蕩婦女說話的聲調和神態。
1.北方之土。
1.行聘禮時所致幣帛財物。
2.古代婚禮六禮中的問名和納幣。
1.行聘禮時所贈財物。
1.謂聘妻。
1.猶娉婷。
1.男方遣媒問名和女方家長許婚。借指締結婚約的程序。
1.亦作"娉納"。
2.古代婚禮中的問名﹑納幣。
3.借指娶妻。
1.見"娉內"。
1.輕盈美好貌。
1.見"娉娉褭褭"。
1.形容姿態輕柔美好。
女子容貌姿態嬌好的樣子娉婷揚袖舞,阿那曲身輕。也指美女赤節引娉婷。
1.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2.借指美人。
1.古時聘人所備的禮物。幣﹐本意為繒帛。古以束帛為贈送賓客及享聘之禮。
2.古代訂婚時所備的禮物。
1.猶婚約。
2.指訂婚的信物。
1.古代聘問時持用之弓。
1.聘問朝貢。
1.互訪通好。
1.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