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細小,零碎。
2.
形容詞
卑微。
3.
形容詞
形容玉聲。
4.
名詞
鏤玉,為連環形。
1.
亦作“琑”。亦作“璅”。
2.
細碎的玉聲。參見“瑣瑣”。
1.出自《說文·玉部》瑣,玉聲也。
3.
細碎;細小。
1.出自《越絕書·外傳記寶劍》觀其斷,巖巖如瑣石。
2.出自《后漢書·班固傳》慝亡迥而不泯,微胡瑣而不頤。
3.出自《文選·陸機〈演連珠〉》是以物有微而毗著,事有瑣而助洪。
4.出自《答張徹》詩微誠慕橫草,瑣力摧撞筳。
4.
形容人品卑劣,猥瑣。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飾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欺惑萬眾,譎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
2.出自《醒世姻緣傳》計氏還是向來計氏,晁大舍的眼睛卻不是向來的眼睛了;嫌憎計氏鄙瑣,說道:“這等一個貧相,怎當起這等大家!”
5.
指卑鄙者,小人。
1.出自《荀子·正論》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
6.
仔細。
1.出自《漢書·丙吉傳》吉善其言,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7.
門窗上繪畫或鏤刻的連環圖案。以多用于宮門,故亦指代宮門。
1.出自《楚辭·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2.出自《漢書·元后傳》曲陽侯根驕奢僭上,赤墀青瑣。
3.出自《詠冬》墀瑣有凝污,達衢無通轍。
4.出自《古宮怨》詩憶昔妝成候仙仗,宮瑣玲瓏日新上。
5.出自《金粉福地賦》碧瑣離離,素女窺日中之影。
8.
通“鎖”。鎖鏈;連環。
1.出自《述志詩》大道雖夷,見幾者寡。任意無非,適物無可。古來繞繞,委曲如瑣。
9.
通“鎖”。封鎖,閉鎖。
1.出自《鄭子憲新起西齋》詩行看富貴酬勤苦,車馬重來瑣翠陰。
2.出自《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靈宮導引歌詞》離宮春色瑣瑤林,云闕海沉沉。
3.出自《過閩關》詩萬壑留冬草,千峰瑣暮云。
10.
姓。宋有瑣政。見《正字通·玉部》。
1.出自《正字通·玉部》瑣,姓。宋政和進士瑣政。
1.依類別。
1.猶牽累。
1.佛教語。助緣之力,對"因力"而言。如夙世有修習正法的善因,今生更聽聞正法,助其善因之發動,謂之"緣力";而夙世之善因,謂之"因力"。若無"因力",雖有"緣力",亦無裨益。
1.猶援例。
1.舊時稱用在衣領上的珠翠飾物。
1.爬樹。
2.見"緣木求魚"。
語出《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爬到樹上去捉魚。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勞而無功。
1.想念。
①佛教指一切事物皆待緣而起◇指事物的起原,由來我從父老的口中,聽到過她所以為尼姑的緣起。②一種敘述故事始末緣由的俗文體《丑女緣起》|《目連緣起》。③一種說明編輯、著作或舉辦某種事情的緣由、宗旨的文字湖海藝文社的緣起”里,說明了它的宗旨。
1.佛教語。謂緣慮心之氣分。
1.猶緣分。一般指交友的緣分。
1.缺少緣分。
1.謂無緣相見。
1.抒發感情。
2.借指作詩。
3.因循人情;順乎人情。
4.緣分;情意。
1.抒情和狀物。
1.佛教語。謂一切有生滅的事物皆由眾緣(猶條件)和合而生,沒有固定不變的自性。
1.砌筑在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的長條形石塊或混凝土塊,用以保護人行道并使車行道的路邊水流通暢。
1.猶原由。
1.猶公務。
2.因事,借端。
3.佛教語。謂與己有關之世間俗事。
1.文飾。
2.鑲邊加飾;繪飾。
1.猶隨手,順手。
1.謂假公濟私。
1.望文生義。謂讀書不明確切意義,只從字面意義附會曲解。
1.佛教語。謂與己有緣之世間俗務。
1.乘隙;乘機。
1.見"緣間"。
1.即原姓。指出家人的俗姓。
1.謂緣物而順其自然。
1.見"緣由"。
1.佛教語。也稱業緣。謂善業為招樂果的因緣,惡業為招苦果的因緣,一切眾生皆由業緣而生◇多指男女之間因緣。
1.原因;根由。
2.佛教語。"二因"之一,對"正因"而言。緣者緣助,謂能開發正因之性者稱"緣因"。
1.夤緣。攀附上升。謂拉攏關系。
原因這不是失敗的緣由,至多只是借口。
1.佛教語。四緣之一,舊稱緣緣,新稱所緣緣,即所緣之緣。心識對境界時,心識為能緣,境界為所緣。所緣緣,謂心識攀緣境界時,境界為心識所緣之緣。
2.接連不斷。
1.鱉類。
1.古代傳說神龍的唾液化為玄黿,玄黿爬進周厲王后宮,童妾遭之而孕,后生褒姒。見《史記.周本紀》◇世因用"黿漦"比喻禍國的女子。
1.春秋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以享諸大夫。子公(公子宋)入﹐先動食指,公聞而弗與。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出。事見《左傳.宣公四年》﹑《史記.鄭世家》◇用以為典。
1.《史記.鄭世家》"楚獻黿于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后因以"黿羹"指精美的食物。
2.比喻精美的東西。
1.黿所居的穴。指大海深處。
1.《竹書紀年》卷下"穆王三十七年,伐楚,大起九師,東至于九江,叱黿鼉以為梁。"后因以"黿梁"借指帝王的行駕。
1.即黿梁。
1.同"黿鼉"。
1.見"黿頭渚"。
1.太湖游覽勝地之一。在江蘇省無錫市西南太湖中。是南犢山西端突入湖中的半島,形如黿頭,故名。有長春橋﹑誦芬堂﹑飛云閣等名勝。園林布局,依山傍水,別具一格。是觀賞太湖的最佳處。亦省稱"黿頭"。
1.大鱉和豬婆龍。
1.黿羹。泛指美食。
1.指桃花源。
1.猶源流,本末。
1.追求終始。
1.猶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