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娑羅樹”。常綠喬木,高可達50余米,葉子長卵形,花淡黃色,樹脂有香氣。原產印度。木材紫褐色或淡紅色,可以做建筑材料。[娑羅,梵sāla]。
2.
見“婆娑”。①盤旋舞蹈的樣子。②樹枝紛披的樣子。③淚水下滴的樣子。
1.
舞貌。參見“婆娑”。
1.出自《詩·陳風·東門之枌》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2.出自《四子講德論》婆娑嘔吟,鼓掖而笑。
3.出自《野獲編·禮部二·女神名號》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蓋言巫降神時,按節而歌,比其舞貌也。
4.出自《西施·玉峰公?席上贈施校書》詞闌花簌簌聞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5.出自《高粱葉上的詩》高粱穗結出紅雙喜,高粱葉子舞婆娑。
6.出自《秦并六國平話》但見歌喉清亮,舞態婆娑。
7.出自《玉簪記·譚經》看鏡中消息,素改婆娑。我把芳年虛度,老大蹉跎。
2.
挑逗。
1.出自《焚兒救母》鬧清明鶯聲婉囀,蕩花枝蝶翅蹁躚,舞東風剪尾娑人。
3.
飄動、輕揚貌。參見“娑娑”。
1.出自《后漢書·張衡傳》修初服之娑娑兮,長余佩之參參。
2.出自《高句麗》詩傾杯覆碗漼漼,垂手奮袖娑娑。
3.出自《梁書·文學傳下·劉杳》〔杳〕嘗於約坐語及宗廟犧樽,約云:“鄭玄答張逸,謂為畫鳳皇尾娑娑然,今無復此器,則不依古。”
4.
助詞。
1.出自《世說新語·雅量》〔庾子嵩〕徐答云:“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
1.亦作"嫁妝"。亦作"嫁妝"。
2.陪嫁的財物。
1.見"嫁資"。
1.亦作"嫁貲"。
2.女子出嫁時,娘家陪嫁的財物。
1.嫁女兒。
2.稱女兒。
1.轉移罪責。
1.農具。
1.猶稼穡。
1.猶言農事勞苦。語出《書.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
1.農田耕種的事務。
一作《稼軒詞》。詞集。南宋辛棄疾(號稼軒)作。十二卷。今人鄧廣銘有《稼軒詞編年箋注》,收詞六百二十六首,最為詳備。
1.謂修封疆﹑開溝洫﹑教民種植五谷等事。
1.《易.賁》"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孔穎達疏"唯用束帛招聘丘園,以儉約待賢。"后因以"戔帛"指敦聘賢者的禮物。
1.細小繁瑣。
1.亦作"奸暴"。
2.奸惡橫暴。
3.指奸惡橫暴的人或勢力。
1.謂詐偽邪惡的根源。
1.亦作"奸敝"。
2.見"奸弊"。
1.謂進讒。
1.亦作"奸弊"。亦作"奸敝"。
2.詭詐舞弊;欺詐蒙騙。
1.亦作"奸便"。
2.奸計。
1.亦作"奸不廝瞞,俏不廝欺"。
2.見"奸不廝欺,俏不廝瞞"。
1.亦作"奸不廝欺,俏不廝瞞"。亦作"奸不廝瞞,俏不廝欺"。
2.猶言真人面前不說假話。
1.亦作"奸讒"。
2.讒言。
3.進讒言的奸臣。
1.奸邪諂媚。
1.指奸邪兇狂的人。
指殘害忠良或陰謀篡奪帝位的大臣。
1.猶奸心。
1.亦作"奸黨"。
2.壞人集團;壞人的同伙。
1.亦作"姧盜"。亦作"奸盜"。
2.指為非作歹﹑劫盜財物。
3.奸人盜賊。
1.奸邪不正之道。
1.亦作"奸刁"。
2.狡詐。
1.猶間諜。為敵方刺探情況的人。
1.亦作"奸毒"。
2.謂奸險害人的行為。
3.奸詐狠毒。
1.亦作"奸衏"。亦作"奸蠹"。亦作"姧蠹"。
2.指有害國家社會的不法行為。
3.行為不法的壞人。
1.詐偽不軌的事端。
1.亦作"奸惰"。
2.謂居官奸私怠惰。
1.亦作"奸訛"。
2.詭詐虛假。
3.指奸詐的人和事。
1.亦作"奸惡"。
2.邪惡。
3.指邪惡的人或事。
1.亦作"奸法"。
2.謂因法作奸。
1.侵犯。
1.邪惡不法。
2.特指男女通奸罪。
1.奸人的氣焰。
1.亦作"奸夫"。
2.邪惡譎詐的人。
3.指通奸的男子。
1.隱伏未露的壞人壞事。
1.以非法手段致富。
1.猶奸詐。故,巧詐。
1.奸邪不正。
1.奸邪不法的官吏。
1.見"奸宄"。
1.亦作"奸詭"。
2.偽詐。
1.亦作"姧豪"。亦作"奸豪"。
2.指地方上有勢力而橫行不法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