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的樂曲名。
2.
形容詞
〈書〉美好。
3.
名詞
(Sháo)姓。
1.
虞舜時樂名。
1.出自《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2.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3.出自《至后入城道中雜興》詩升平不在《簫韶》里,只在諸村打稻聲。
2.
美好。參見“韶華”、“韶顔”。
1.出自《調笑令·效韋蘇州作》詞華草,華草,秀發乘春更好。深心密竹紛紛,妖韶隨處動人。
3.
繼承。一說指昭明;顯揚。
1.出自《禮記·樂記》韶,繼也。
2.出自《春秋繁露·楚莊王》舜時,民樂其昭堯之業也,故《韶》。韶者,昭也。
4.
韶子。果木名,喬木,果實味酸甜可食,也可用作工業原料。
1.出自《太平御覽》韶,葉似栗,赤色。子大如栗,有棘刺。破其皮,內白豬肪,著核不離。味甜酢。核似荔枝。
5.
古代州名。隋唐置州,治所在曲江,轄境相當于今廣東省韶關市、曲江、樂昌、仁化、南雄、翁源等地。元改路,明初改府,增轄英德縣。
1.出自《零陵郡復乳穴記》石鐘乳,餌之最良者也。楚越之山多產焉,于連于韶者,獨名於世。
2.出自《讀史方輿紀要·湖廣八·郴州》昔人云,韶連二州,為粵東北門,而郴州又韶連之北門也。
6.
姓。明有韶護。
1.出自《古今姓氏書辯證?宵韻》韶,出《姓苑》。今開封有此姓,望出太原。
1.亦作"晩莫"。形容年老。
2.引申為晚年。
3.猶歲末。
4.謂出仕時間已太遲。
1.年老之時。
2.末年。
1.繼母。
1.晩娘。
1.媳婦對丈夫之繼母的稱謂。
1.一個時代﹑一個過程或一個人一生等的最后階段。
1.暮色;日暮時的景象。
2.指晩秋的天氣。
1.見"晩憩"。
1.亦作"晩憇"。
2.晩間休息。
1.謂傍晚晴朗的天色。
2.比喻晩年處境優裕。
1.傍晚時寺院傳出的磬聲。
1.秋季的末期。指農歷九月。
1.夕陽。
1.指草木晩開花。
2.指遲開的花。
3.晩年顯榮。
1.遲到。
1.謂作物凋零得遲。
1.晩飯。
1.晚上。
1.晉人自稱其子為晩生。
2.后輩對前輩自謙之稱。宋代士大夫對位高年長者自稱晩生;明清翰林入館﹐投刺于先登甲第者﹐書晩生。參閱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八﹑明王世貞《觚不觚錄》﹑清阮葵生《茶馀客話》卷二。
1.遲成熟的果實。
2.遲結實。
1.晩餐。
2.《戰國策.齊策四》"斶(顏斶)愿得歸,晩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娛。"謂饑而后食,其味比于食肉◇用為甘于淡泊之典。
1.末世。
2.近世。
1.傍晚的集市;晩間的集市。
1.明清時禮部司官投刺內院學士﹑宗人府大堂官﹑巡撫﹑副僉都稱晩侍生。參閱明王世貞《觚不觚錄》﹑清梁章巨《稱謂錄.同官謙稱》。
1.遲成熟。
1.秋末冬初的大白菜。
1.晩年。
2.歲暮。
3.謂欠收。喻不得志。
1.晩飯。
1.冬筍。
1.舊時對唐詩的分期,有初﹑盛﹑中﹑晩四期,大和(公元827年)以后為晩唐。也有僅分初﹑盛﹑晩三期的,以元和(公元806年)以后為晩唐。
1.晩唐的詩體。以華艷纖巧為主要特征。
1.舊時官府午后申時升堂理事稱晩堂。
1.指秋季作物。
1.見"晩涂"。
1.對叔父的俗稱。
1.謂覺悟太遲;后來醒悟。
1.傍晚;晚上。
1.晩上。
1.日落時出現的彩霞。
1.夏末。指農歷六月。
1.指菊花。宋韓琦有"且看黃花晩節香"句﹐故稱。
2.寺廟傍晩點燃的香。
1.晩餐。
1.指遲開的花。
1.方言。停一會兒;等一會兒。
1.晩年求學。
2.后輩學子。
3.對前輩學者的自謙之稱。
1.后學對前輩的自謙之稱。清時禮部司官投刺內院大學士﹑吏部都察院五堂官,亦稱晩學生。參閱清錢大昕《恒言錄.友生晩生》﹑清梁章巨《稱謂錄.同官謙稱》。
1.夕陽。
1.繼父。
1.晩年。
2.老葉。
1.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