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象聲詞。風聲。
1.出自《說文?風部》颯,翔風也。
2.
迅疾貌。
1.出自《大雨》詩風雷颯萬里,霈澤施蓬蒿。
2.出自《新齊諧·搜河都尉》是夜風雨颯至,河不掘而成者三十余丈。
3.
形容迅速而至。
1.出自《上元后一日亨父席上得合字》忽聞好事邀,詩興翩已颯。
4.
大風吹物。
1.出自《桔柏渡》詩連笮動裊娜,征衣颯飄飖。
2.出自《甕牖閑評》西風颯高梧,枕簟凄以清。
3.出自《牡丹亭·診祟》夢初回,燕尾翻風,亂颯起湘簾翠。
5.
指風微微吹過。
1.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徐行時若風颯芙蓉。
6.
拂拭而過。
1.出自《渾贊善東齋戲贈陳歸》詩長裾珠履颯輕塵,閑以琴書列上賓。
2.出自《望京府賞紅梅》詩玉銜徑踏黃河水,貂帽颯檐掀紫錦。
7.
衰敗零亂。
1.出自《落日同何儀曹煦》詩一賞桂樽前,寧傷蓬鬢颯。
2.出自《思田賦》歲聿忽其云暮,庭草颯以萎黃。
3.出自《九諷·端憂》筼筜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4.出自《謝滕王賚巾啟》某蓬鬢松颯,衰容耆朽。
8.
忽;頓然。
1.出自《游謝氏山亭》詩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
2.出自《詠史詩·陽臺》楚國城池颯已空,陽臺云雨過無蹤。
1.千年結出的果實。形容果實的美好難得。
1.強橫兇頑。
2.猶頑強。
1.謂假斯文。
1.亦作"強梧"。同"強圉"。
1.亦作"強武"。
2.勇武有力。
3.增強武力。
1.亦作"強悟"。
2.敏悟,理解力強。
1.恃強相爭。
1.亦作"強黠"。
2.強橫狡猾。
①東漢洛陽令董宣格殺湖陽公主的惡奴,光武帝命董宣向公主低頭謝罪,董宣堅決不肯低頭。光武帝稱之為強項令”。見《后漢書·董宣傳》◇用強項”形容剛強不屈卿強項,真楊震子孫|據理力爭,不負強項之名。②強橫強項之徒,嘯聚山林。③有競爭力的項目小林的強項是外語,而小杜的強項是數學|乒乓球是中國隊傳統的強項,有奪嚷運會金牌的實力。
1.強顏歡笑;勉強裝出笑臉。
1.能使心臟肌肉收縮力量增加和心臟搏動次數減慢從而使心臟排出的血量增加,改進血液循環的針劑。多用來救治休克﹑心力衰竭等。喻指能使人心得到激勵,局面得以維持的行動或措施。
1.亦作"強行"。
2.強制進行。
1.指緊急時高速度﹑長時間的連續行軍。
1.險要的形勢。
1.亦作"強姓"。
2.豪門大族。
1.亦作"強雄"。
2.英勇;勇健。
3.強大;強盛。
1.亦作"強學"。
2.勤勉地學習。
1.同"強御"。
1.亦作"強言"。
2.猶強諫。
1.亦作"強顏"●顏,不知羞恥。
2.勉強表示歡欣。
①臉皮厚,不知羞恥強顏忍恥|強顏求告|強顏而出此言,未必真心如此。②勉強表示歡喜強顏歡笑|余心甚悵然,恐蕓之對人墮淚,而蕓反強顏勸勉,代整行裝。
1.見"強蛘"。
1.亦作"強陽"。
2.健動之貌。
3.指剛暴之氣。
1.亦作"強■"。亦作"強羊"。
2.米麥中小黑甲蟲。
1.春秋鄭人。祭仲專政,厲公使雍糾殺之。謀泄,鉯與公子閼黨祭仲,殺雍糾。及厲公入國,治前亂事,鉯被刖。君子謂強鉯不能衛其足。事見《左傳·莊公十六年》◇因用為受酷刑之典。
1.亦作"強埶"。
2.見"強勢"。
1.亦作"強毅"。
2.剛強堅定,有毅力。
3.威猛。
4.猶頑固。
1.高亢的聲音。
1.豐盛的飲食。
1.強有力;堅決不退讓。
1.亦作"強勇"。
2.頑強勇敢。
3.指勇力之士。
4.宋代兵種名。
1.亦作"強有力"。
2.強大有力。
1.亦作"強予"。
2.古代國家將土地授民耕種,若其人強壯,治一夫之田尚有馀力,則復予之田,稱為"強予"。
1.亦作"強圉"。
2.強壯多力。
3.豪強;有權勢的人。
4.天干第四位丁的別稱。用以紀年。
1.亦作"強御"。
2.豪強,有權勢的人。
3.強而有力;有力的保衛者。
1.指強有力的援助力量。
1.險韻,生僻少用的韻。
1.指專遭枉屈不幸的人。
1.見"強扭的瓜不甜"。
1.以暴力霸占。
1.謂強行用戰爭手段以達到一定的目的。
1.謂強迫折價,便宜買進。
1.剛直忠貞。
1.指強大的軍隊。
1.亦作"強正"。
2.剛正不阿。
1.猛急的政令。
1.喻地方勢力強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勢。
1.亦作"強執"。
2.堅強執著。
3.指固執。
1.亦作"強直"。亦作"強植"。
2.強大而正直。
3.剛強正直。
1.亦作"強直自遂"。
2.謂剛正而自行其意,不為人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