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攪擾;騷亂。
1.出自《書·胤征》俶擾天紀,遐棄厥司。
2.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桀并擾。
3.出自《文心雕龍·養(yǎng)氣》無擾文慮,郁此精爽。
4.出自《論變鹽法事宜狀》所謂擾而困之,非前意也。
5.出自《戒庵老人漫筆·論賑濟遏糴》客商被奪,必不甘休,若往上司訴理,來此追捕,縣中將被其擾。
6.出自《韋護》她仿佛沒有睡好久,便被擾醒了。
2.
混亂;煩亂。
1.出自《孫子·行軍》軍擾者,將不重也。
2.出自《鹽鐵論·詔圣》民之仰法,猶魚之仰水。水清則靜,濁則擾。擾則不安其居,靜則樂其業(yè)。
3.出自《鶴林玉露》紹興九年,詔公卿長吏毋得以戎服臨民,復用冠帶,論者以為擾,於是士大夫皆服涼衫。
3.
煩勞。
1.出自《漢書·食貨志下》莽性躁擾,不能無為。
2.出自《齊民要術(shù)·耕田》耕之為事也勞,織之為事也擾,擾勞之事,而民不舍者,知其可以衣食也。
3.出自《蜃中樓·獻壽》鎮(zhèn)日價操戈演陣,待學那陶侃運甓擾閑身。
4.
侵擾。
1.出自《論衡·恢國》匈奴時擾,遣將攘討,獲虜生口千萬數(shù)。
2.出自《奏彈曹景宗》竊尋獯獫侵軼,暫擾疆陲,王師薄伐,所向風靡。
3.出自《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如今何故背盟,屢屢擾我蜀地?
4.出自《楊家將》汝等屢興兵侵犯,擾我邊境。
5.出自《盛世危言·邊防下》日本之欲圖朝鮮,以擾東三省,蓄念於十年之前。
5.
謂受人財物、飲食。
1.出自《書儀·吊酹》凡吊及送喪葬者,必助其喪事而勿擾也。
6.
為謝人賜惠的客套話。
1.出自《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子春道:“又蒙老翁周全,無可為報。若不相棄,就此小飲三杯,奉酬何如?”老者微微笑道:“不消,改日擾你罷。”
2.出自《儒林外史》他母親謝了擾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門來。
3.出自《一個朋友》我那位朋友結(jié)婚的時候,我也去擾他的喜酒。
7.
安撫;和順。
1.出自《書·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
2.出自《光祿少卿晁公墓志銘》于虔于泉于嶺之南,里安戶擾,罔有不咸。
8.
馴養(yǎng)。
1.出自《周禮·夏官·服不氏》服不氏掌養(yǎng)猛獸而教擾之。
2.出自《辯亡論下》巨象逸駿,擾於外閑。
3.出自《雜詠》神龍豢可致,猛虎擾亦留。
9.
引申指家畜。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其畜宜六擾。
1.明察體諒。
1.診脈。
1.《列子.說符》"晉國苦盜。有郄雍者,能視盜之貌,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晉侯使視盜,千百無遺一焉。"后因以"察眉"謂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實情。
1.聰明敏捷。
1.謂考察采納。
1.審理判決。
1.觀察顏色。
2.觀察臉色。
1.察覺過失。
1.明察識別。
1.明察之士。
2.特指名辯家。
近代第一個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和米憐創(chuàng)辦。雕版印刷。宣傳基督教教義為主,全部贈閱。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
1.古代專指為官府偵探民間情況。
1.考察;視察。
2.仔細看,查看。
3.官職名。監(jiān)察御史的別稱。
1.猶查收。
1.謂校正勘定他人書寫的文字。
1.猶言體察諒解。
1.觀察窺伺。
1.觀察窺探。
1.審察聽取。
2.猶探聽;打聽。
1.官名。觀察推官的省稱。宋蘇軾有《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
1.明察細微。
1.稱贊傳頌。
1.稱物時﹐用來使秤平衡的金屬錘。
1.行列齊整貌。
1.薦引。
①告貸,向人借錢稱貸無門|年豐稱貸少,酒賤往來頻。②借錢給人酌情稱貸。
1.相稱。
稱述贊揚受人稱道|無足稱道。
1.推行德教。
2.衡量德行。
1.見"稱王稱霸"。
1.舉行。
1.猶計功﹐表功。
1.亦作"稱蕃"。
2.自稱藩屬。向大國或宗主國承認自己的附庸地位。
1.見"稱藩"。
1.亦作"稱服"。
2.稱贊佩服。
1.見"稱伏"。
1.相當。
1.猶舉兵﹐用兵。
1.《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立爾矛﹐予其誓。"本謂舉起戈﹐后用以指動用武力﹐發(fā)動戰(zhàn)爭。
1.稱揚歌頌。
1.衡量功勞﹐與功績相比。
1.見"稱功頌德"。
1.稱頌功德。
1.舉杯祝壽。
1.稱王﹐稱帝。
1.謂以帝王自居。
1.指賦予人某種稱謂﹐以表明身份。
2.指事物的名稱。
1.舊時征糧﹐在規(guī)定數(shù)量外﹐為彌補折耗而多收的數(shù)量。
1.相當。
1.猶道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