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舊時指利用水道轉(zhuǎn)運食糧。
1.
水道運輸。
1.出自《逸周書·文傳》是故土多,發(fā)政以漕四方,四方流之。
2.出自《史記·蕭相國世家》關中事計戶口轉(zhuǎn)漕給軍,漢王數(shù)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
3.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萬余枚,皆在水次……冰解漕下。
4.出自《議罷漕運可否策》故歲漕山東谷四百萬斛,用給京師。
5.出自《應詔陳言疏》自元明漕東南之粟,以實京師。
2.
漕渠。參見“漕渠”。
1.出自《文選·班固〈西都賦〉》東郊則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
2.出自《文選·潘岳〈西征賦〉》交渠引漕,激湍生風。
3.
謂開挖(漕渠)。
1.出自《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吳興郡屢以水災失收,有上言當漕大瀆以瀉浙江。
4.
漕米;漕糧。明清田賦的一種,征收谷米,后亦折銀征收。
1.出自《籌漕篇上》舊漕變價,新漕折銀,可乎?
2.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爭資料·浙江烏程歸安縣鄉(xiāng)民抗漕》當十一月間,二縣開倉收漕時,即有鄉(xiāng)民鳴鑼糾眾,阻納漕糧。
3.出自《洪水》詩明年的漕,今年借了;沒飯吃沒屋住的人們,別只怨今年的洪水??!
5.
宋元時漕運司及漕司的簡稱。參見“漕司”。
1.出自《宋史·選舉志二》紹興元年,當祀明堂,復詔諸道類試,擇憲、漕或帥守中文學之人總其事,使精選考官。
2.出自《十駕齋養(yǎng)新錄·帥漕憲倉》帥、漕、憲、倉,蓋當時案牘之稱。帥,謂安撫司;漕,謂轉(zhuǎn)運司;憲,謂提點刑獄司;倉,謂提舉常平司。
6.
水流急轉(zhuǎn)處。
1.出自《譚苑醍醐·蜀江水路險名》灘磧相湊曰水,水如轉(zhuǎn)轂曰漕。
7.
春秋衛(wèi)邑名。在今河南省滑縣境。
1.出自《詩·邶風·泉水》思須與漕,我心悠悠。
8.
姓。漢有漕中叔。見《漢書·游俠傳》。
1.出自《姓觿?豪韻》漕,《姓考》云:衛(wèi)大夫食邑,因氏。《千家姓》云:河西族?!稘h書?游俠傳》有漕中叔、漕少游。
1.飲食和服用。亦泛指衣食所需。
1.宮廷中貯藏食物的府庫。
1.泛指食物。
1.食物之葷辛者。
1.清代皇帝預備召見人員時所遞的職名牌。因于皇帝用膳時呈遞﹐故稱。
1.指日常進用的飯菜。
1.吃飯和住宿。
1.飯?zhí)茅o食堂。
1.美味的食品。
1.猶飲食。
1.古官名。猶膳夫。掌宰割牲畜以及膳食之事。
1.謂寫作富于文采。
1.猶雄辯。辨,通"辯"。
1.見"贍表子"。
1.養(yǎng)婊子。謂嫖妓。
1.豐富廣博。
1.見"贍部洲"。
1.佛教語。贍部?陀金。唐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二一"贍部?陀金……舊云閻浮檀金,名一也。但贍部樹半臨陸地,半臨海中,此海水底有金也。"后以"贍部金"泛指藏金。
1.佛教經(jīng)典中所稱的四大洲中的南部洲名,因贍部樹得名,為人類等居處。
1.形容詩文內(nèi)容豐富,表達酣暢淋漓。
1.謂善于言辭。
1.謂賜給財物,撫恤其家屬。
1.指贍廟地。
1.豐富。
1.周濟救助。
1.豐富廣泛。
1.贍養(yǎng);護育。
1.資助;救濟。
1.養(yǎng)家。
1.周濟救助。
1.謂能把幾件事情同時辦好。
1.供養(yǎng)老人。
1.供給禮品。
1.富麗。
1.富麗優(yōu)美。
1.租給農(nóng)民耕種,收取田租以供寺廟香火費用的田地。
1.形容詞語豐富,文思敏捷。
1.指內(nèi)容豐富的詩文。
1.豐富廣博。
1.豐富而貼切。
1.形容詩文詞采豐麗繁密。
1.養(yǎng)活自身。
1.生活所需。
1.謂贍養(yǎng)身家。
1.謂語匯豐富,文思敏捷。
1.贍養(yǎng)家口的田地。
1.謂學識豐富并能融會貫通。
1.形容文辭豐美。
1.富有文才。
1.博聞。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