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見“憔悴”。黃瘦,臉色不好。
1.
黃瘦;瘦損。參見“憔悴”。
1.出自《國語·吳語》使吾甲兵鈍弊,民日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燼。
2.出自《三國志·魏志·于禁傳》帝引見禁,須發皓白,形容憔悴。
3.出自《調笑令》詞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
4.出自《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保安見仲翔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5.出自《洪波曲》僅僅十天不見,我看見立群是憔悴了許多。
2.
枯萎。參見“憔悴”。
1.出自《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2.出自《風異賦》乾坤黯慘,物色憔悴。
3.出自《戒庵老人漫筆·藥名傳文》其詩曰:“……澤蘭憔悴渚蒲黃,寒露初凝百草霜。”
4.出自《春天里的秋天》花有點憔悴……我想這一點新鮮的水會使它們蘇生。
5.出自《詠懷》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3.
困頓,疲累。
1.出自《哨遍·皮匠說謊》走得筋舒力盡,憔得眼運頭低。
4.
憂愁;煩惱。
1.出自《新唐書·裴漼傳》今自冬徂春,雨不時降,人心憔然,莫知所出。
2.出自《賽鴻秋》一會家被春光相惱,越著我展轉的添憔。
1.用魚作注以賭輸贏。
1.謂對各種知識能廣泛而深入地理解。
2.廣泛地運用比喻。
1.廣闊富饒。
1.換取。
1.廣大而深遠。
1.指文章內容廣博,言簡意明。
2.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1.駁雜,多而雜亂。
1.普照。
1.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征收。
2.廣為引證。
1.廣泛地引用證據。
1.猶遍及。
1.謂廣泛征求意見。
1.亦作"博縱"。
2.猶博通。
1.見"博綜"。
1.斗嘴,爭辯。
1.流水聲。
1.漲潮。《文選.木華》"枝岐潭瀹﹐渤蕩成汜。"一本作"渤涌"。李周翰注"渤涌﹐鼓潮也。"一說﹐為水沖激聲。
1.琴名。
渤海三大海灣之一。向西深入陸地,東以灤河口至黃河口連線為界。黃河、河等注入,海底平緩。水深一般不到20米。沿岸有冰期。底油氣資源豐富。沿海有大鹽場。西岸有天津港。
中國三大海峽之一。在遼東半島南端老鐵山岬和山東半島蓬萊角之間。寬約106千米。廟島群島散布其間,把海峽分割為八個水道,以北部的老鐵山水道(水深達78米)為主。渤海通往黃海的門戶。
1.即渤澥。
1.水沸涌貌。
1.湖名。
1.即渤海。
1.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1.水滿涌流。
1.見"渤蕩"。
1.即荸薺。又名烏芋。
1.鴿子。
1.像鴿羽一樣的青黑色。多指優質木炭的顏色。
1.見"鵓鴣"。
又稱鵓鳩”。泛稱斑鳩”。天要下雨時,常在樹上叫,故俗稱水鵓鴣”。
1.蒲公英的別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蒲公英》。
1.宋代宮妃的一種發式。
1.鳥名。天將雨時其鳴甚急,俗稱水鵓鴣。
1.見"搏弊"。
1.謂人雖疲困,但也自持完成禮儀。
1.拍擊其股。用為歌曲節奏。亦以表示贊嘆或惋惜。
1.即樸刀。宋代話本的一種名目,主要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一類的英雄故事。
指心臟等的跳動心臟猛烈地搏動。
1.徒手或用刀﹑棒等激烈地對打;奮力斗爭。
1.擊風。謂飛翔。
2.屋翼。
1.見"搏拊"。
1.古樂器名。
2.拍擊。謂鼓掌。
3.亦作"搏撫"。彈奏。
1.即布谷鳥。
1.打虎。亦以喻有勇力或氣勢磅礴。
1.猶捕獲。
1.猛烈沖擊。
1.猶言揪住。
1.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