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一種長方形容器。四邊高,中間凹下去,裝飼料、水或酒用。特指裝飼料喂牲畜的器具。
2.
名詞
兩邊高起、中間凹下的溝或渠,凹下的部分叫槽。
3.
量詞
〈方〉量詞,門窗上或屋內隔斷的單位。
4.
量詞
〈方〉喂豬從買進小豬到喂大賣出叫一槽。
5.
名詞
水道。
1.
喂牲畜盛飼料的器具。
1.出自《說文·木部》槽,畜獸之食器。
2.出自《晉書·宣帝紀》﹝曹操﹞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
3.出自《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於槽。
4.出自《宋史·孝義傳·陳兢》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
5.出自《儒林外史》和尚,把我的驢牽在后園槽上,卸了鞍子,將些草喂的飽飽的。
2.
釀酒的器具。
1.出自《文選·劉伶〈酒德頌〉》先生於是方捧罌承槽,銜杯漱醪。
2.出自《將進酒》詩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珍珠紅。
3.出自《宋史·食貨志下七》然隔槽之法始行,聽就務分槽醞賣,官計所入之米而收其課,若未病也。
3.
弦樂器上架弦的凹格子。以檀木或玉石制成的叫檀槽或石槽。
1.出自《宮詞》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
2.出自《好事近》詞鳳檀槽上四條弦。
3.出自《美人摘阮圖歌》圓槽象月修寒玉,暗貯宮商滿空腹。
4.
水道,河床。
1.出自《酬劉猛見送》詩去去我移馬,遲遲君過橋。云勢正橫壑,江流初滿槽。
2.出自《過封建寺下連魚灘》詩江收眾水赴單槽,石壁當流斗雪濤。
3.出自《唐音癸簽·詁箋一》今黃河舟子稱水落為歸槽。槽本馬槽,象渠形言之也。
5.
泛指四邊高起中間凹入的器物。
1.出自《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於木槽中下水,腳踏十遍,凈淘,水清乃止。
2.出自《天工開物·造竹紙》凡抄紙槽,上合方斗,尺寸闊狹,槽視簾,簾視紙。
6.
指器物中的凹下部分或形容中間凹下的物體。參見“槽牙”。
1.出自《宋史·兵志十》傳信牌中為池槽,藏筆墨紙,今主將掌之。
2.出自如:槽鋼。
7.
量詞。用于同槽喂養的牲畜。
1.出自《丁跛公》“不管你答應不答應,”她說,“開了年,我借債也要買一槽豬來喂?!?/p>
1.亦作"石蘥"。
2.地衣類植物。產于山地,可代茶。
試紙之一。一般將小紙條放在石蕊溶液中浸漬再經烘干而成。有紅色、藍色兩種。在堿性溶液中紅色的變藍色,在酸性溶液中藍色的變紅色。常用于化學實驗及化工生產中。
1.用礦物類藥制成的粉末。
1.柱下石。
1.石洞。
1.巖石積成的山。
2.傳說中的山名。
3.狀如山石的花紋。
1.石菖蒲的別名。
1.修堰時用若干竹籠置石,投水中以遏流,其形蜿蜒如蛇,因稱。
2.一種化石。
1.見"石沉大海"。
1.猶碩師,大師。石,通"碩"。《莊子.外物》"嬰兒生,無石師而能言,與能言者處也。"陸德明釋文"石師……又作碩師。"一說,"石"系"所"之訛字。見鍾泰《莊子發微》卷四。
在福建省南部,濱臨臺灣海峽。清初以鳳里庵前石獅子為名。1987年設市。著名僑鄉。人口2861萬(1995年)。為福建省新興城市。商業發達,以服裝和小商品市場最盛。名勝古跡有鳳里庵、姑嫂塔等。
1.石雕的獅子。常列于各類建筑物前,如宮殿﹑衙署﹑橋梁﹑陵墓等等。造型不一。
1.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
2.指石造的墓室。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極堅固的防守設施。
4.古代藏圖書檔案處。
5.巖洞。 6.指傳說中的神仙洞府。
1.亦作"石室金鐀"。
2.古代國家收藏重要文獻的地方。
1.見"石室金匱"。
1.善以手投石擊敵的隊伍。
1.魚名。以頭中有骨兩枚,色白,大如豆,堅如石,故名。產于海中,體扁,口闊,鱗細,腹黃,亦稱黃花魚或黃魚。
1.見"石頭城"。
1.樂府鼓吹曲名。原名《將進酒》。南朝梁沈約作《梁鼓吹曲》,其第九章首句曰"石首局",因以為名。
1.古代帝王官僚墓前的獸形石雕。其種類和多寡依墓主的身份而分不同的等級。
1.即鼫鼠。
2.螻蛄的別名。
1.礦泉水。亦泛指泉水。
2.水氣病的一種。
1.狀似犀牛的巨石。
1.原始社會人們使用的石制鍬形農具。
1.即石鐘乳。古人用于服食。也可入藥。
1.宋代菜肴名。
溶洞里地面形狀像竹筍的地表形態。是洞頂含碳酸鈣的水滴落到洞底后,經水分蒸發,碳酸鈣沉淀而成。
1.舊時練武用的器械。今用于體育鍛煉。石制,狀如舊式的鎖,故名。
1.狹長而矮的石床。
1.石桌。
2.石砌的高臺。
1.石上滋生的苔蘚。
從石家莊越太行山至太原。長251千米。聯系河北、山西的重要交通干線,晉煤東運重要通道。1907年筑成。已建成復線,并已電氣化。
1.見"石尉"。
1.石頭筑的高臺。古代多用于祭祀。
2.石制的臺或墩。
1.巖石圍成的深水。
1.即煤。
1.石筑堤岸。
即原濟”(92頁)。
1.泰山沒字碑的別稱。
2.碑石外的無字石碑。用以保護有字的碑石。
1.石級;石臺階。
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無用之物。
2.貧瘠的田地。
3.指石硯。
1.猶儋石。言俸祿少。畑即"儋",容一石。語本《史記.淮陰侯列傳》"守儋石之祿者。"
1.陶制的小烹器。
1.石造的亭子。
1.石牛。
1.石;石塊。
2.見"石頭城"。
3.古地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北。
1.古城名。又名石首城。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清涼山。本楚金陵城,漢建安十七年孫權重筑改名。城負山面江,南臨秦淮河口,當交通要沖,六朝時為建康軍事重鎮。唐以后,城廢。
即紅樓夢”(701頁)。
1.比喻心硬如石的人。
1.即黃魚。也稱黃花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