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雙手托著或相向夾持。
2.
量詞
量詞,用于兩手能捧起的東西。
3.
動詞
奉承人或代人吹噓。
1.
兩手承托。
1.出自《莊子·達生》〔委蛇〕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
2.出自《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歸來捧贈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
3.出自《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一連的勸了三杯,方才捧出一個錦囊。
4.出自《蝶戀花·答李淑一》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2.
扶擁;簇擁。
1.出自《鶯鶯傳》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
2.出自《水滸傳》只聽得鼙鼓冬冬,陵川陣中捧出一員將來。
3.出自《聊齋志異·青梅》女奴數輩,捧一麗人出,仆從煊赫,冠蓋甚都。
3.
舉起。
1.出自《文選·潘岳〈射雉賦〉》捧黃間以密彀,屬剛罫以潛擬。
4.
仰承。
1.出自《至日遣興》詩去歲茲晨捧御床,五更三點入鹓行。
2.出自《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憶昨趨行殿,殷憂捧御筵。
5.
侍奉;擁戴。參見“捧日”。
1.出自《游梁瑣記·王天沖》王已逸入深山,捧母居破庵中。
6.
奉承;捧場。
1.出自《紅樓夢》仗著寶玉疼他們,眾人就都捧著他們。
2.出自《四世同堂》他又喜歡聽人家捧他,捧得越肉麻,他心里越舒服。
3.出自《啼笑因緣》我們姑娘,全指望著你捧,你要不來,我們就沒意思了。
7.
量詞。用于雙手能捧起之物。
1.出自《儒林外史》不管甚么人求著他,大捧的銀與人用。
2.出自《官場現形記》張太太相信了他,當他是好人,自不免為其所惑,大捧的(銀子)送到他手里,盡他去使用。
8.
用以表示敬意。
1.出自《謝李夷簡啟》過蒙承問,捧讀喜懼,浪然流涕。
1.喻突兀的碧峰。
1.喻碧綠的荷葉。
1.喻初春樹梢上搖曳著的柔枝嫩葉。
1.指青玉雕飾的龍頭手杖。
1.蔥郁的山嶺。
1.傳說中司春之神東君的車駕。
1.(山林)青而茂密貌。
2.深青色。
1.見"青鴛瓦"。
1.黑色的屋瓦。屋瓦一俯一仰﹐因稱。
1.山名。在江西廬山東南。
2.綠色原野。
1.亦作"青圜"。
2.色青而形圓。
3.指青天。天色青而圓﹐故稱。舊時以為天圓地方。
1.見"青圓"。
1.猶言天盡頭。
1.管樂器。似笛﹐三孔或五孔。
1.成蔭的綠樹。
①很高的天空火箭直上青云。②比喻很高的官位青云直上|平步青云。
1.喻人的地位或學問無與倫比。
1.謂致身青云之才。
1.喻指同有高遠之志的友誼。
1.指仕途顯達的人。
2.指隱逸之士。
1.謂獲取高官顯位的手段。
1.喻高位或謀求高位的途徑。
1.即太乙觀。在江西省南昌市南郊。建于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名天寧觀。清初名畫家朱耷(別號八大山人)痛心明亡﹐隱居于此﹐擴基修建﹐始改今名。1959年在此建立八大山人紀念館。為南昌市游覽地之一。
1.指胸懷曠達﹑志趣高遠的人才。
1.《史記.伯夷列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張守節正義﹕"若不托貴大之士﹐何得封侯爵賞而名留后代也?"后因以"青云士"喻指位高名顯的人。
1.上天的階梯。多指高峻入云的山路。
2.喻高位或謀取高位的途徑。
1.喻遠大的志向。
1.《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后因以"青云學士"指顯官。
1.喻遠大的志趣。
1.指志在隱逸的同道者。
1.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后因以"青云直上"喻指飛黃騰達。
1.喻指遠大的志向。
1.中心較濃周圍漸淡的青黑色圓形斑痕。
1.束發紫金冠。
1.青石。
1.從高處大量涌流或傾倒下來。
水極快地涌流而下瀑布傾瀉而下|湍流傾瀉,沙石隨走。
全心向往;竭盡真心一見傾心|吾與黃公覆傾心來降,如嬰兒之望父母,豈有詐乎?
1.形容待人竭盡誠心。
1.信仰。
2.信任,信賴。
1.搖蕩迷亂。
1.覆壓。
1.傾斜。
1.倒下;倒塌。
1.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后因以"傾陽"比喻忠誠或歸順。
1.傾倒仰慕。
1.動搖。
1.敬重依賴;向往。
1.傾斜,歪斜。
2.傾覆。
1.謂以權謀促使在上者俯從自己的意愿。
2.傾覆轉移。
3.指倒仆遷移。
4.背離,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