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錜”。
2.
鑷子。
1.出自《白發賦》愿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2.出自《云仙雜記·卻老先生》王僧虔晚年惡白發。一日對客,左右進銅鑷,僧虔曰:“卻老先生至矣,庶幾乎!”
3.出自《外科心法真驗指掌》此鑷捏潰瘡之腐肉,取之,去之。
3.
用鑷子拔除毛發或夾取東西。
1.出自《太平御覽》披減須鬢謂之鑷。
2.出自《華胥引》詞離思相縈,漸看看,鬢絲堪鑷。
3.出自《借鏡》詩相知肯借鏡,鑷我發邊絲。
4.出自《圍城》她頭發沒燙,眉毛不鑷,口紅也沒有擦。
4.
指理發。參見“鑷工”、“鑷肆”。
1.出自《貴耳集》忽一日秦會之呼一鑷工櫛發。
2.出自《今世說·尤悔》時就客飲,有鑷工為之按摩。
3.出自《霏雪錄》一日,坐鑷肆櫛發。
5.
垂飾。
1.出自《西京雜記》上設九金龍,皆銜九子金鈴,五色流蘇,帶以綠文紫綬,金銀花鑷。
6.
特指綴附于簪釵的垂飾。
1.出自《后漢書·輿服志下》簪……下有白珠,垂黃金鑷。
2.出自《詠歌姬》寶鑷間珠花,分明靚妝點。
3.出自《奉和襲美太湖詩·曉次神景宮》翠鑷有寒鏘,碧花無定影。
7.
古代織機上用以提花的部件。一說,古織布機上提花用的竹針。
1.出自《西京雜記》霍光妻遺淳于衍……散花綾二十五匹。綾出巨鹿陳寶光家,寶光妻傳其法。霍顯召入其第,使作之。機用一百二十鑷,六十日成一匹。
2.出自《中婦織流黃》詩數鑷經無亂,新漿緯易牽。
1.同"攀今吊古"。
1.猶言談今說古。
1.見"攀今攬古"。
1.攀緣行進。
1.見"攀朱檻"。
1.謂手攀屋椽。
1.連累。
1.援引為例。
1.誣供牽連。
1.攀住車馬﹐不勝依戀。常用于表示對良吏的眷戀。
1.折取或拉下樹枝。
1.猶言攀龍附鳳。
1.攀轅懇留。表示對去職官吏的眷戀。
2.泛指挽留。
1.見"攀髯"。
1.猶言攀龍附鳳。
1.猶言攀龍附鳳。
1.攀住車馬攔住路。表示對離職官吏的眷戀。
1.攀引。
1.見"攀轅臥轍"。
1.猶攀登。
1.謂對去世帝王的哀悼思慕。
2.泛指哀悼。
1.見"攀躋"。
1.猶模擬。
1.攀援;攀登。
1.攀拉玩弄。
1.抓著東西向前或向上爬。
1.攀附追陪。
1.高攀匹配。
1.攀援牽引。
1.拉親戚關系。
2.俗稱議婚或訂婚。
鳥類的一個類群。嘴直而長,形如鑿;腳短而健,二、三兩趾向前,一、四兩趾向后,善于攀木;尾羽短而堅硬。如啄木鳥、杜鵑、鸚鵡等。
1.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下﹐鼎成﹐有龍下迎﹐黃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并墮黃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事見《史記.封禪書》◇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1.誣供牽連。
1.攀住車馬﹐依依送別。
1.閑談;交談。
1.攀附著藤葛前進。極言道路艱難。
1.攀引或攀折枝條。
1.攀拉追望。極言不忍分離。
1.謙詞。謂有違于依附。
1.猶抱柱。
1.詢問。
1.猶誣告。
2.謂犯人誣供以牽連他人。
1.追慕想望。
1.攀附他物延伸。
攀登陡峭巖壁的運動。始于20世紀50年代,1974年被正式列為國際體育項目,并舉行了國際攀巖錦標賽。
1.猶攀緣。
1.猶言趨炎附勢。
1.攀附﹐依附。
1.攀援依傍。
1.見"攀鱗附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