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副詞
〈書〉表示“沒有誰”或“沒有哪一種東西”。
2.
副詞
別;不要(表示制作)。
3.
副詞
表示揣測或反問。
4.
名詞
(Mò)姓。
5.
〈古〉同“暮”mù。
6.
副詞
副詞,不。
1.
代詞。沒有誰;沒有什么(指處所或事物)。
1.出自《易·益》莫益之,或擊之。
2.出自《荀子·天論》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3.出自《鹽鐵論·非鞅》今秦怨毒商鞅之法,甚於私仇,故孝公卒之日,舉國而攻之,東西南北,莫可奔走。
4.出自《劉伯繩先生墓志銘》塞門掃軌,鄰右莫窺其面。
2.
副詞。表示否定。不,不能。
1.出自《詩·邶風·終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2.出自《荀子·解蔽》桀死於鬲山,紂縣於赤旆,身不知先,人又莫之諫,此蔽塞之禍也。
3.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高帝既出,其計祕,世莫得聞。
4.出自《漢書·匈奴傳上》已而,冒頓以鳴鏑自射善馬,左右或莫敢射,冒頓立斬之。
5.出自《蜀道難》詩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3.
安定。
1.出自《詩·大雅·皇矣》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4.
通“慔”。勉勵。
1.出自《淮南子·繆稱訓》其謝之也,猶未之莫歟?
5.
通“膜”。指生物內部的薄皮形組織。
1.出自《禮記·內則》去其皽
6.
通“漠”。廣大。
1.出自《莊子·逍遙游》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
7.
通“寞”。寂寞;沉寂。
1.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孝成班唼妤》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
2.出自《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出自《送夢敦學士假歸桐城》詩飛騰何限云中鶴,寂莫空余澗底鱗。
8.
通“謨”。謀;謀劃。
1.出自《詩·小雅·巧言》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9.
通“劘”。削。
1.出自《管子·制分》屠牛坦朝解九牛,而刀可以莫鐵。
10.
姓。漢有莫氏。見《史記·游俠列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莫氏,即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官氏志邢莫氏改為莫氏,望出江陵。
11.
副詞。表示揣測?;蛟S;大約;莫非。
1.出自《論語·述而》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2.出自《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詩賦詩分氣象,佳句莫頻頻。
3.出自《滿宮花》詞盼天涯,芳訊絕,莫是故情全歇。
12.
副詞。表示勸戒。不要;不可,不能。
1.出自《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
2.出自《漢書·王莽傳中》其去剛卯,莫以為佩;除刀錢,勿以為利!
3.出自《明府帖》當日緣明府共飲,遂闕問,愿足下莫見責。
1.傳說屈原之姐女嬃的搗衣石。亦指女嬃的搗衣聲。
1.嘆息哭泣。
1.吐沫以相沾濕。喻人同處困境而互相救助。
1.悲歌。
1.悲泣;抽噎;嘆息。
1.嘆息。
1.熟鐵﹐鍛鐵。
新聞學家、新聞教育家。江西九江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后赴美攻讀新聞專業。1916年回國,曾任《晨報》編輯、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參與成立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任副會長。所著《新聞學》,是中國最早的新聞學著作。
1.緩慢步行。
清初琴家。字二勛,號五山老人,江蘇揚州人。初學琴于虞山派,崇尚淳古淡泊”的琴風,后被視為廣陵派創始人。著有《澄鑒堂琴譜》,內有指法二卷,琴譜三十七曲。
1.漢徐干和陳琳的并稱。
作家、翻譯家。浙江吳興(今湖州)人。曾任《人民中國》編輯、《詩刊》副主編、中國作協武漢分會主席。著有詩集《最強音》、報告文學集《哥德巴赫猜想》、散文集《法國,一個春天的旅行》等。譯有《托爾斯泰傳》等。
明初大將。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鳳陽)人。農家出身。元末參加朱元璋軍,有勇謀,與常遇春齊名。被朱元璋任為大將軍,攻滅張士誠,又北伐滅元,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又連年出擊元將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任右丞相,封魏國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1.唐徐有功和杜景佺的并稱。二人皆以治獄公正名世。
1.指古徐國。
2.指徐州。
1.南朝梁元帝妃,姓徐,名昭佩。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將至,必為半面妝以俟,帝見則大怒而出。事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
1.傳說中周時的隱士。
1.戰國趙人,以藏鋒利匕首聞名。荊軻刺秦王所用匕首即得自徐夫人。事見《戰國策.燕策三》。《史記.刺客列傳》亦載此事。司馬貞索隱"徐,姓;夫人,名。謂男子也。"
1.秦方士,齊人。
1.即徐市。
1.指秦代方士徐福到東海去尋找的三神山?;蛑^即指今日本。在日本紀伊新宮山,尚有徐福墓的遺跡。
1.方言。猶言注意,留神。
1.古地名。故址在今山東省淄川鎮西?;蛟圃谧筒┦形髂?。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北黃陂夏店(今屬大悟)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二十八軍軍長、第十五軍團軍團長、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四支隊司令員。參與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組織指揮了勞山戰役,并曾率部參加平型關戰斗。建國后,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國防委員會委員。是中共第八、九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1.指發聲舒緩的弱音。
1.延緩。
2.緩慢。
三國魏大將。字公明,河東楊縣(今山西洪洞東南)人。公元196年官渡之戰中,曹操與袁紹兩軍對峙數月,他率軍截燒袁軍糧車,使袁軍陷入被動。211年,渭南之戰中,他率部奇襲渭北,使曹操打敗馬超,奪取關中。219年,奉命救援被困襄陽、樊城的曹軍,大破蜀漢關羽軍。
1.緩慢地回旋運轉。
1.或慢或快。
1.唐徐晦嗜酒,日沉湎而不傷。沈傅師善餐,可兼四五人饌恒無患。楊嗣復嘗戲曰"徐家肺,沈家脾,大是安穩。"事見唐朱揆《諧噱錄.嗜酒食》◇常用為豪飲之典。
1.傳說有徐甲者,自幼為老子傭工,至老子出關時,計欠徐甲傭資七百二十萬錢。甲乃訴之關令尹喜,喜大驚,以告老子。老子謂甲曰汝久應死,是吾以《太玄清生符》與汝,始能至今日。原計至安息國以黃金還汝,何以不能忍?乃使甲張口向地,其《太玄符》立出于地,而甲亦死。喜知老子神人,乃為甲叩頭請命,并乞為老子出錢還之。老子復以《太玄符》投之,甲立更生。喜即以錢二百萬與甲,遺之而去。事見《太平廣記》卷一引晉葛洪《神仙傳.老子》◇用為助人還魂之典。
2.借指雇工。
1."建安七子"中徐干和劉楨的并稱。
1.復姓『代有徐盧庸。見《通志.氏族四》。
雜文家、翻譯家。浙江上虞人。1934年參加左聯。1938年去延安并加入中國共產黨??箲鹌陂g主編《華北文化》。建國后曾任武漢大學副校長,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副部長、教育部副部長,中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雜文集《不驚人集》、《打雜集》,并譯有《托爾斯泰傳》、《斯大林傳》等。
1.指南朝梁元帝妃徐昭佩?!赌鲜罚箦鷤飨拢涸坌戾?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后因用以稱尚有風韻的中﹑老年婦女。
1.猶徐步,徐行。
1.古族名。東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周初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稱強大,曾數次聯合淮夷等抗周。春秋時曾為楚所敗,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并。
2.泛指異族。
1.即東漢徐穡。稚字孺子,陳蕃為太守時,以禮請署功曹,既謁而退。蕃在郡不接賓客,唯穡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穡又嘗為太尉黃瓊所辟,未就。及瓊卒歸葬,穡乃徒步往,設雞酒祭之。事見《后漢書.徐穡傳》。詩文中常用其事。
1.指東漢陳蕃為徐穡特設之榻。陳蕃為太守,在郡不接賓客,唯穡來特設一榻,去則懸之。事見《漢書.徐穡傳》◇用為好客之典。
1.春秋時殷民六族之一。
北洋軍閥政客。直隸天津(今天津市)人。曾協助袁世凱創辦北洋軍。歷任巡警部尚書、東三省總督、皇族內閣”協理大臣。武昌起義后,助袁竊取臨時大總統職位。1914年任國務卿,為袁世凱復辟帝制效勞。1918年由安福國會選為大總統”。1922年被直系軍閥趕下臺。
清末科學家。江蘇無錫人。對西方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頗有研究。曾參與創設安慶、江寧機器局◇與華蘅芳試造木質輪船黃鵠”號。又創辦上海格致書院,進行化學實驗的演示,對中國近代化學的發展起過先驅作用。譯有外國科技書籍多種。
1.見"徐穡榻"。
1.舒緩委婉。
1.戰國齊女子名。有辯才。嘗夜織,家貧而燭屢不給,欲與鄰女李吾之屬會燭,李辭之,徐吾責以大義曰"夫一室之中,益一人燭不為暗,損一人燭不為明,何愛東壁之余光,不使貧妾得蒙見哀之恩,長為妾役之事,使諸君常有惠施于妾,不亦可乎?"李莫能應,遂復與夜,終無后言。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齊女徐吾》。
2.復姓。春秋鄭國有徐吾犯。見《通志.氏族四》。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浙江山陰(今紹興)人。曾任教師,后游歷日本。在上海參加光復會,并在紹興創辦大通學堂,進行反清活動◇捐資為道員,任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1907年與秋瑾準備在皖浙兩省同時起義,在安慶槍殺安徽巡撫恩銘。起義失敗后被捕就義。
明代徐霞客著。原稿散佚,后經季夢良等編次,于1776年刊刻出版。是一部以日記體裁為主的地理名著,存有日記一千零五十天及專題論文和詩文。描述內容涉及地貌、地質、水文、氣候、動植物、歷史地理、社會、政治、經濟、城鎮聚落、民族風俗等。是世界上第一部廣泛系統地記載和探索喀斯特地貌的巨著。
1.舒緩安詳。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山西五臺人。1924年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廣州起義。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路軍總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抗日軍政大學校長、晉冀魯豫軍區和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參與創建了川陜革命根據地,開辟了冀南抗日根據地和組織指揮了臨汾、太原等戰役,并在長征途中與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進行了堅決斗爭。建國后,任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著有《歷史的回顧》。
1.緩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