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馬,騎。
1.出自《文選·左思〈吳都賦〉》驀六駮,追飛升。
2.
穿越;跨過。
1.出自《送沈亞之歌》雄光寶礦獻春卿,煙底驀波乘一葉。
2.出自《荊釵記·哭鞋》辭親去,別淚零,豈料登山驀嶺。只因人遞簡傳書,教娘離鄉背井。
3.出自《英烈傳》當家長老叫行者起早燒湯做飯,那行者驀來驀去都是柴堆塞的,那里尋個進廚房的路去。
3.
跳躍。
1.出自《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墻。
2.出自《野獲編補遺·內監·內廷豢畜》貓性最喜跳驀。
3.出自《新民說》虎逐於后,則懦夫可驀絕澗。
4.
冒,沖上來。
1.出自《水滸傳》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思想道……
2.出自《水滸傳》楊雄看了那婦人,一時驀上心來……指著那婦人罵道:“你這賤人!賤妮子!好歹是我結果了你!”
3.出自《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自古人極計生,驀上心來。
5.
忽然。參見“驀地”、“驀然”。
1.出自《西廂記諸宮調》恰正張生悶加轉,驀見紅娘歡喜煞,叉手奉迎他。
2.出自《武王伐紂平話》二將入陣,驀聞旗開,忽睹一員猛將。
3.出自《花城》我驀回過頭,昨天同車的女人,又站在我的面前了。
4.出自《子夜》驀地車又轉彎,眼前一片雪亮,耀的人眼花。
5.出自《祖堂集·洞山和尚》師驀喚侍者,侍者來,師良久云:“傳語大眾,寒者向火,不寒者上堂來。”
6.
用同“陌”。參見“驀刀”。陌刀,長刀。
1.出自《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中軍家三十將士各執闊刃驀刀,當時便喝:“來者甚人?”
2.出自《景德傳燈錄·婺州明招德謙禪師》驀刀叢里逞全威,汝等應當善護持。
7.
同“陌”。參見“驀生”。陌生。
1.出自《水滸傳》白勝的事,可教驀生人去那里使錢,買上囑下,松寬他,便好脫身。
2.出自《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但若遇著驀生的小孩,我自然不能這么做。
3.出自《莎菲女士的日記·三月二十六號》一個活了二十歲的人,開始一人跑到驀生的地方去,還是第一次。
1.古代以黃鐘為度量衡的標準。相傳黃帝時樂官伶倫造律尺,名古律尺,又名縱黍尺。以一粒秬黍的縱長度為一分,九分為一寸,九寸為一尺。參閱明朱載堉《律呂精義.內篇十》。
1.古雅美盛。
1.古樸的形貌。
1.見"古門道"。
1.舊時稱戲曲舞臺上的上場門和下場門。亦名鬼門道。因由此出入者皆是已死之古人,故名。
1.猶久遠,悠邈。
1.指古老的驛站。髍,驛車。
1.年代久遠的墨。
2.古人墨跡。
1.古樸凝重。
1.先秦印章的通稱。鉩,即璽。古鉩印面為當時六國的篆書,風格奇特多變,不易辨識,形式多樣。秦統一六國,皇帝所用稱"璽",官﹑私所用均改稱"印"。材料多數是銅,間有銀和玉等。
1.猶古怪。
1.見"古?"。
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建筑風格~典雅丨筆力蒼勁~。
1.指古代詩文的氣韻。
1.古代樂器。
2.特指古代鐘鼎等器物。
1.古時貨幣。泛指自先秦刀布以迄清代圓錢等。以其形制文字易代殊異,為研究歷代社會經濟的重要史料。以此為研究對象者形成古錢學,為考古學的一個分支。《舊唐書·憲宗紀上》"黃河岸塌處得古錢三千三百,其形小,方孔,三足。"宋梅堯臣有《飲劉原甫家原甫懷二古錢勸酒其一齊之大刀長五寸五其一王莽時金錯刀長二寸半》詩。
1.古樸端肅。
2.古樸簡勁。
我國很古就有的一種弦樂器,用梧桐等木料做成,有五根弦,后來增加為七根,沿用到現代。也叫七弦琴。
1.古雅的情趣。
1.古樸誠謹。
泛指古代的人。
1.古雅的意趣﹑色調。
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調。
1.亦作"古歰"。
2.形容文句古奧難讀。
1.見"古澀"。
1.古寺。
地質歷史中起自約57億年前至25億年前的時代。持續時間約32億年。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等六個紀。該時期形成的地層稱古生界”。生活的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為最重要。中國該時期主要分布海相地層。在中后期形成了不少含煤地層。
古代動物和古代植物的統稱。古代生物的遺體有少數變成化石保存下來,如三葉蟲、恐龍、猛犸等。
研究地質歷史時期生物的科學。以化石為研究對象,探索生物的起源和進化、古生物的形態、構造、分類、生態和分布等規律。
①古體詩。②泛指古代詩等。
組詩名。一般認為是漢末無名士人所作。至南朝梁蕭統編《文選》時合為一組。詩中多表達下層士人的仕途失意和及時行樂思想,也有寫行旅之苦和婚姻問題的作品,基調感傷低沉。它的出現標志著五言詩的成熟。
總集名。清代沈德潛編選。十四卷。收錄自上古至隋代的古詩和歌謠七百余首,并有簡要評語。編者以為詩至唐代而極盛,古詩又是唐詩的源頭,故名《古詩源》。
1.昔時;過往已久的時代。
1.宇宙的原始或"道"的端始。
2.遠古。多指唐虞時代。
1.古時的典制﹑儀范。
2.古老的樣式。
1.文獻;舊事。
2.典故。
古代的書籍或著作。
1.邊疆古老的城堡﹑營壘。
1.復姓。
1.指古時的妝束。
1.古人詩歌﹑文章的體式和風格。
2.指古體詩。相對近體詩而言。
唐代以后指區別于近體詩(律詩、絕句)的一種詩體,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數沒有限制,每句的字數也可以不齊,平仄和用韻都比較自由。也叫古詩或古風。
1929年12月28-30日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會議根據中央的精神,總結了紅四軍建軍以來的經驗,批判了各種錯誤思想,確立了以無產階級思想建設人民軍隊的原則。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問題的決議,選出了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是中國人民軍隊建軍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指劍。
1.指古代銅鑄器皿。
像古代銅器的深褐色。
1.形容不斷翻滾上涌貌。
1.故土。古,通"故"。
1.即烏桓。我國古代民族名。
1.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