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沔水,水名,漢江的上游河段,在陜西省南部。
2.
名詞
姓。
1.
亦作“汅”。
2.
通“湎”。沉迷。
1.出自《史記·樂書》陵遲以至六國,流沔沈佚,遂往不返,卒於喪身滅宗,并國於秦。
2.出自《漢書·霍光傳》與從官官奴夜飲,湛沔於酒。
3.出自《名山藏·宦者傳·何鼎》孝宗嘗與二齡飲,起如廁,除冠,二齡戲尚冠者,手玩上冠,又倚酒沔宮人,鼎心忿之。
3.
水名。北源出自今陜西省留壩縣西,一名沮水;西源出自今寧強縣北。二源合流后通稱漢水,故古代也作漢水的別稱。又沔水入江以后,今湖北省武漢市以下的長江古代亦通稱沔水。故《水經(jīng)》敘沔水下游一直到入海為止。
1.出自《書·禹貢》〔梁州〕浮于潛,逾于沔。
2.出自《漢書·地理志下》東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過江夏,謂之夏水,入江。
4.
水流滿貌。
1.出自《詩·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2.出自《送黃鐘之鄱陽謁張使君序》湖水演沔,勖哉是行。
1.吹牛,說大話。
1.亦作"混碰"。
2.瞎撞;亂碰。
1.見"混磞"。
1.混同;統(tǒng)一。
1.混和。
1.猶胡說。吣,貓狗嘔吐。
1.茍且度過窮困的日子。
1.混亂;亂雜。
2.渾然一體,不見痕跡。
3.無所知;糊涂。
4.質(zhì)樸純真。
1.煩擾;打擾。
1.謂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糊里糊涂地生活。也指工作沒有責(zé)任心,得過且過。
1.混和融合。
2.含混,不分明。
1.混雜,糅合。
1.全身;滿身。
只以取得衣食為目的而從事某種職業(yè);謀生(含貶義)。
1.見"混水摸魚"。
同‘渾水摸魚 ’。
1.謂使與己說相同。
2.胡說。
1.胡說八道。
1.謂混同世俗,不清高超脫。
澡堂。備有大浴池供眾人同時洗浴。
1.胡鬧。
1.舊謂天上搗亂的星宿。比喻搗蛋鬼。
1.謂污染了耳朵。形容話語卑俗不入耳。
1.混雜不分。
1.頭腦胡涂。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說成是同樣的事物。
1.昆吾,山名。傳說此山出美金。一說次于玉的石名。
聲音自聲源發(fā)出后,在室內(nèi)各壁面(包括地面)上連續(xù)發(fā)生多次反射形成交混在一起的多重回聲。由于不同的廳室和場合,混響時間可以是十分之幾秒至幾秒,適當(dāng)長的混響可以改善聲音效果,過長的混響會使說話聽不清楚。
1.猶褻瀆;污穢。
1.廁所。
1.謂不同種族的婚育。
指不同種族的男女相結(jié)合所生的孩子。
1.猶滉瀥。水大無邊貌。
1.見"混淆"。
1.見"混一"。
1.古種族名。又作昆夷﹑串夷﹑畎夷﹑犬夷等。即犬戎,西戎的一種。相傳殷周時,混夷很強,是殷周西邊的勁敵。周文王﹑穆王與之進行過戰(zhàn)爭。
1.為謀生而當(dāng)兵。營子,軍營。
1.猶天地。混,混元;輿,地輿。
1.指天地元氣。亦指天地。
2.謂開天辟地之時。形容極古遠的時代。
混合攙雜魚龍~。
1.亦作"混賬"。
2.詈詞。謂人言行無理無恥。
3.胡亂;敷衍。
4.胡纏,攪擾。
1.指品行惡劣的人。
言語行動無理無恥(罵人的話)~話ㄧ~小子。
1.混跡于社會的人。
1.見"混為一談"。
1.廁所。
1.亂;混濁。
2.渾噩。
1.亦作"混跡"。亦作"混跡"。
2.混跡。
1.猶言胡言亂語。
1.混雜不分。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