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郡王挽詞二首 其二
祥源總使奉真游,藏室提綱接勝流。
書蠹只知三館樂,盤鯖不鬭五侯羞。
名山早晚尋黃石,逝水須臾失夜舟。
白馬素車分散后,何人更忍過西州。
祥源總使奉真游,藏室提綱接勝流。
書蠹只知三館樂,盤鯖不鬭五侯羞。
名山早晚尋黃石,逝水須臾失夜舟。
白馬素車分散后,何人更忍過西州。
祥瑞之源的使者曾奉帝王出游,掌管藏書之處與名流交往。書蟲只知在三館中尋樂,盤中的魚鮮不比五侯的珍饈。本想早晚去名山尋訪黃石公般的仙人,卻如逝水般很快失去了夜晚的行舟。白馬素車送葬分散之后,還有誰忍心再經過西州。
祥源總使:可能指與祥瑞源頭相關事務的負責人。
真游:指帝王出游。
藏室提綱:掌管藏書之處。
勝流:名流。
書蠹:比喻只知啃書本的人。
三館:唐以統文館、集賢殿書院、史館為三館,此處泛指藏書處。
盤鯖:盤中的魚鮮。
五侯羞:泛指精美豐盛的食物。
黃石:指黃石公,傳說為仙人。
白馬素車:送葬的車馬。
西州:多指代送別之地或傷心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孟郡王去世,作者可能出于對其身份、品德、才華等方面的敬重,創作此挽詞表達哀悼之情。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與孟郡王所處的貴族階層相關,挽詞也是當時悼念逝者的一種常見文學形式。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孟郡王,突出其文雅淡泊的品格和未竟的追求。以典雅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較高的文學水準,在同類挽詞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有耳從來亶不聰,人說宜西我卻東。萬方愁苦聲堪痛,收入無底雙竅中。迅雷不顧額前震,身禍飄如輪后風。嗚呼三歌兮歌愈悲,傾聽莫為利口移。
星斗文章,詞源落落傾胸臆。十年南北,幾度空相憶。把酒留君,后會知何夕。愁如織,一鞭行色,春雪梅花驛。
梁鴻終會稽,堯夫老雒陽。生卒異厥處,達人何慨慷。我本游汗漫,野鶴共翱翔。今年六十九,鬢發同秋霜。久?厭世日,隨地為坎藏。煙云開翣旐,星月懸燈光。形骸雖壘塊,神氣任徜徉。慎勿泥世俗,啟土攜歸鄉。生既耽五岳,死豈戀一方。攜歸失我意,泉下徒悲傷。此心常耿耿,鑒之有穹蒼。作詩比遺令,小子永勿忘。
破落戶連成市設,破舊攤販陳鹽鐵。閑人雜沓聲喧囂,去去來來少車轍。狹巷斜街深復深,蜂逐隸氓與走卒。櫛比繩樞五尺門,斗室一床如暗穴。中年貧婦少年女,倚門苦臉悄呼客。忍啼故作笑迎聲:“進來進來且歇歇!”有客傷心探隱情,殷勤問取從頭說。一婦言因兒女多,有夫久病窮羅掘;一婦為言匪寇來,夫擄家亡生計絕。亦有少女羞囁嚅;“親老弟幼罹運厄。”都是魔掌鐵蹄之螻蟻,拼死掙扎心未歿。日盼勝利夜盼勝利勝利來,彼梟彼獍踵猖獗。奪食我粟剝我衣,依然不改十四年來舊歲月。那有閑情賣與人?未言先遽肝腸裂。門外云陰增暮寒,北風凄厲天將雪。
高城月白風凄凄,夜聞絡緯迎秋啼。初驚楊柳玉樓外,又遇梧桐金井西。一絲不斷抽寒露,宛轉猶悲歲年暮。機中少婦暗停梭,愁絕寒窗不成素。
煙和日翠且重樓,洶洶綺羅悲此州。碧草可容漳浦臥,官梅真憶廣陵游。來鴻去燕催今昔,柏葉薇花阻倡酬。興發春山能約往,冰開仙楫擬乘流。
將進酒,酌我罍。黃鵠高飛絕九垓,圣人御極大平哉。夫妻相保,父子壽考。田膴膴而穰草。
看遍蒼梧山外山,吳中仍愛小孱顏。如何地主翻為客,多少榮途未得閒。張席坐隈新竹粉,題詩劖破古苔斑。夕陽共下山門去,處處停橈未擬還。
五載緇衣遍洛塵,明光晴日拜絲綸。唐宮全樹依官舍,漢苑飛花接帝宸。玉陛含香春縹緲,金門持戟夜沈淪。八川向背分流處,能憶當時奏賦人。
嚴子竿頭清濁水,黃公筆下淡濃山。蘆茨村外花無數,開向春江第一灣。
空林漙露氣,疏鐘時獨聞。清夜息群動,高居無俗氛。恬淡誠吾事,榮名非所欣。樂哉詠王風,忘年棲白云。
功似贊皇猶遠涉,智如鶴相亦來游。世間萬事非人力,只有安心百不憂。
奔流出峽響如雷,筆力浮天亦壯哉。吳蜀興亡千古恨,白鷗時逐浪花來。清風斂霽入巴山,春漲攘人釣月灣。欠個小舟青箬笠,著儂長在水云間。
步出城東門,褰裳涉西澨。幽尋窮四郊,日入未遑已。逍遙遠塵蹤,夕憩空門里。陰階轉長廊,金碧炫晴綺。園池清且深,水竹澹如洗。追念疇昔歡,豈謂重來此。春日忽載陽,百物含芳卉。好鳥向我鳴,高僧見人起。閒云石上生,天花覆瑤幾。信宿方告還,行行詎能止。
萬里秋風海上生,驅車今復戍檀城。天寒夜渡韋溝水,馬尾凝冰碎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