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子思往衡湘
浩齋先生第一孫,秀峰后進第一人。
向來著論三分國,喚起阿瞞戮奸魄。
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羅蜀錦遺道側。
洞庭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石廩與祝融。
歸來定有驚人句,肯寄江西道院翁。
浩齋先生第一孫,秀峰后進第一人。
向來著論三分國,喚起阿瞞戮奸魄。
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羅蜀錦遺道側。
洞庭昨夜起霜風,翩然欲登石廩與祝融。
歸來定有驚人句,肯寄江西道院翁。
你是浩齋先生的嫡孫,秀峰后輩中的佼佼者。過去你著論評說三國之事,能喚起曹操誅殺奸邪的氣魄。考官用刻板標準衡量人才,你如越羅蜀錦般珍貴卻被棄于道旁。昨夜洞庭湖起了霜風,你輕快地要登上石廩峰和祝融峰。等你歸來定會有驚人的詩句,可別忘了寄給我這江西道院的老頭。
浩齋先生:劉子思祖輩,具體待考。
秀峰:可能是當地一個人文群體或地域指代。
三分國:指評論三國時期的歷史。
阿瞞:曹操小名。
有司:指主管部門的官吏。金粟尺:比喻刻板的衡量標準。
越羅蜀錦:指珍貴美好的東西,這里比喻劉子思的才華。
石廩、祝融:衡山的兩座山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有司手持金粟尺,越羅蜀錦遺道側”可推測,當時可能存在人才選拔不合理的情況,詩人為才華出眾卻未被重用的劉子思鳴不平。劉子思要前往衡湘,詩人便寫下此詩送別。
這首送別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贊賞、惋惜與期許。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典故與現實感慨相結合,自然景象與人物情感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人才的重視和真摯的友情。
掣開九鎖謁琳宮,物色真仙劍履蹤。一朵云根生老澗,千尋天柱壓群峰。功名秘略求黃石,呼吸微言敩赤松。我是康廬倦游客,朅來猶愛翠云重。
細襪宮鞋巧樣新,殷勤寄語讀書人。好將穩步青云上,莫向平康漫惹塵。
殘夢鈞天付混茫,瓜廬仍占水云鄉。荷聲忽滿三千界,成就南軒一榻涼。海棠花畔叫秋蟲,枕簟星光螢影中。長夜通明了無睡,虛堂流轉只荷風。雨颯風泠間暮鐘,秋深樂事比春濃。前山嘯處成鸞鳳,曳杖尋知第幾松。相思裊裊托微波,縹渺青峰入夢多。手把秋荷問秋水,夜涼風露定如何。梧竹蕭蕭翠鳳然,爐香淪寂入初禪。從今乞與新涼睡,秋雨虛堂五百年。玉樹繽紛儼作行,瓊軒臨水碧茫茫。更無人處憑虛幾,只薦秋蘭一朵香。愿隨李廣近要離,生死茫茫兩不知。便赴湘流了無憾,靈均曾記目成時。
微風似與洗庭除,石枕蠻藤不負予。八尺方床聊已足,可須仍要讀殘書。
懿范儒家出,靈臺佛地平。活人裨惠愛,教子以忠清。康肅母無愧,中郎女有聲。老天昭德報,蘭桂滿庭榮。
青梅如豆尚小。漸一春花了。夜夜東風,疏枝臨水照。關河迢遞信杳。恨燕足、將書難到。只恐歸遲,輸他春去早。
我年五十七,榮名得幾許。甲乙三道科,蘇杭兩州主。才能本淺薄,心力虛勞苦。可能隨眾人,終老于塵土。我年五十七,歸去誠已遲。歷官十五政,數若珠累累。野萍始賓薦,場苗初縶維。因讀管蕭書,竊慕大有為。及遭榮遇來,乃覺才力羸。黃紙詔頻草,朱輪車載脂。妻孥及仆使,皆免寒與饑。省躬私自愧,知我者微之。永懷山陰守,未遂嵩陽期。如何坐留滯,頭白江之湄。我年五十七,榮名得非少。報國竟何如,謀身猶未了。昔嘗速官謗,恩大而懲小。一黜鶴辭軒,七年魚在沼。將枯鱗再躍,經鎩翮重矯。白日上昭昭,青云高渺渺。平生頗同病,老大宜相曉。紫綬足可榮,白頭不為夭。夙懷慕箕潁,晚節期松筱。何當闕下來,同拜陳情表。
天書遠下事徵求,鄉里同推馬少游。世事已非三不可,年華卻是一宜休。豈緣薄祿貽身累,祇為當時分主憂。筇杖芒鞋留我伴,佇聞談笑即封侯。
曜相偏羸足力強,不辭復嶺與重崗。未窮仙隱千年跡,先炷宸游一瓣香。詩得好題難駐筆,酒逢佳趣便飛觴。夢回彷佛前身事,卻認金庭是故鄉。
僚吏相哀白事稀,抱琴時自弄清徽。何妨共倒樽中淥,不怕鳴騶問道歸。
座主登庸歸鳳闕,門生批詔立鰲頭。玉堂舊閣多珍玩,可作西齋潤筆不。
累臣佳節苦相妨,歲歲年年供斷腸。破壁攀天一端午,傷高啼淚六重陽。急難驚逢復壁中,鴐鵝今我不相從。午君枯寂申君懶,肯到西山第幾峰。石鼎茶聲沸冷泉,夢浮秋水欲黏天。棲遲卻與龍山老,來共僧房半日眠。諸天龍象表嶙峋,洞口蘇龕寂寞身。絕代?嵚鄭重九,不應來作掃花人。
夙托彌甥列,常懷范叔寒。門闌多厚盼,樽俎有馀驩。衣笥袍猶戀,書郵墨未乾。官身羈執紼,清淚為公彈。
霜拂金鞍玉墜腰,鄰雞催喚紫宸朝。爭如林下飽清夢,殘月半窗松影搖。
擲餌求魚計亦難,長鯨搖曳海波寬。狂風有待三秋起,健翮須教萬里摶。直以逸民朝圣主,不隨計吏上春官。庖刀休用援尸祝,巾笥寧封貢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