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定叟二首 其二
紫巖衣缽付南軒,介弟曾同半夜傳。
師友別來真夢耳,江湖相對各潸然。
但令門戶無遺恨,何必功名在早年。
君向瀟湘我閩粵,寄書只在寄茶前。
紫巖衣缽付南軒,介弟曾同半夜傳。
師友別來真夢耳,江湖相對各潸然。
但令門戶無遺恨,何必功名在早年。
君向瀟湘我閩粵,寄書只在寄茶前。
紫巖先生的學問衣缽傳給了南軒先生,你作為他的弟弟曾一同在半夜聆聽傳授。與師友分別后感覺一切就像夢一樣,在江湖中相對而站各自潸然淚下。只要家族沒有留下遺憾,何必一定要在早年就獲取功名。你前往瀟湘之地而我去往閩粵,寄信可要趕在寄茶之前。
紫巖:指張浚,號紫巖。
衣缽:原指佛教中師父傳授給徒弟的袈裟和缽,后泛指傳授下來的思想、學術、技能等。
南軒:指張栻,號南軒,張浚之子。
介弟:對他人弟弟的敬稱。
潸然:流淚的樣子。
瀟湘:指湖南一帶。
閩粵:指福建和廣東一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張浚是南宋名相,張栻是著名理學家。此詩可能作于詩人與友人分別之際,當時社會局勢復雜,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分別常伴隨著對人生、學問、功名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與友人分別的傷感和對人生的豁達態度。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誼和人生觀念。
定王城外柳毿毿,
二月鶯花畫意酣。
相送河橋一回首,
綠波春水似江南。
猝水庭除滿,
莓苔漾若萍。
更看籬畔竹,
郁郁入簾青。
四月薰風轉,三天瑞景舒。歌從歸啟后,壽起祝堯初。詩喜南山對,身甘北闕疏。九韶音未作,朝野自歡如。
五帝今云六,君王合萬年。日長遲漏水,風細駐爐煙。想像聯朝佩,歡呼捧御筵。喜深恩更遠,不竭似秦川。
花發江城二月天,木蘭流水赤橋前。扁舟載得青箱去,揚子亭中日草玄。
柳色陰陰映白塘,滄浪萬頃浣花香。試看劉向傳經處,夜夜青藜照草堂。
一瓢春酒聽流鶯,花外停橈見友生。醉藉階前書帶草,幾回仙掌夢金莖。
漢家見說啟青宮,少海談經詔九重。此日蓬門須努力,未央鳴佩聽晨鐘。
妝閣外,一帶綠楊煙。
冶葉倡條今盡矣,春來那得到三眠。
何處繫郎船。
草沒亭臺不見蹤,故交掩淚立寒風。
食魚客去馀空館,放鶴童歸棄舊籠。
病悟前書藏夏口,死留好句在江東。
徐陵元是麒麟種,天上應須見寶公。
不敢耽休逸,
耕田卻未能。
晚餐苦歲儉,
晨起祝年登。
欲祭嗟無位,
惟心重有恒。
窮途風雨夕,
良友每多承。
小樓終日戶全扃
詩卷閒消客子檠
城里不曾聞杜宇
尚疑三月未清明
云擁丫山尖,雙髻不容把。
影落煙鏡中,晴光助妍奼。
入山恐不深,此景詎忍舍。
空濛無遠近,色相天所假。
石骨斂春容,怒立拒奔馬。
披霜萬葉黃,背日一峰赭。
入寺不知門,霧濕鐘磬啞。
梯樹引泉根,泠泠墮檐瓦。
躡足出叢薄,豁然露平野。
殘陽淡淡收,飛鳥悠悠下。
中有萬古情,含悲不能寫。
束身入世程,此意待來者。
翚薄長鰲落碧空,古梧蒼翠畫圖中。
紫泥挹露迎春日,彩奐連云卷暮峰。
一代勛名應不朽,九天瞻戴共無窮。
構堂久植槐陰遠,回首箕裘日益工。
報恩須烈士,
拂意是忠臣。
君看傾邪輩,
哨哨似婦人。
綺疏新曉。學語雛鶯巧。煙暖瑤階梧葉老。滿地東風芳草。
少年不合風流。償他酒債花愁。望斷綠蕪春去,銷魂懶上層樓。
寒鐘來極浦,
古寺隔重巖。
斜日支頤坐,
天涯落月帆。
點鐵成金易,
忠孝兩全難。
子細思量著,
不如個湖州長興靈山孝感彈院老松樹下無用野僧閑。
山陽往會不堪思,
想見窮邊墮淚時。
詩哭九原無寄處,
書來萬里吊相知。
才名折算天猶忌,
生死論交老更悲。
未掩幽光吾輩在,
遺文重訂待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