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都官知潮州
自昔揭陽郡,刺史惟韓侯。
韓侯初來時,問吏瀧水頭。
到官諭鱷魚,夜失風雨湫。
乃知抱正直,異類尚聽謀。
潮雖處南粵,禮義無遐陬。
勿言古殊今,唯在政教修。
適聞豫章士,勇往登犀舟。
不畏惡溪惡,疊鼓齊歌謳。
遠持天子命,水物當自囚。
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
自昔揭陽郡,刺史惟韓侯。
韓侯初來時,問吏瀧水頭。
到官諭鱷魚,夜失風雨湫。
乃知抱正直,異類尚聽謀。
潮雖處南粵,禮義無遐陬。
勿言古殊今,唯在政教修。
適聞豫章士,勇往登犀舟。
不畏惡溪惡,疊鼓齊歌謳。
遠持天子命,水物當自囚。
更尋賢侯跡,書上揭陽樓。
自古以來的揭陽郡,刺史只有韓愈值得稱道。韓侯剛到這里時,向官吏詢問瀧水源頭。到任后曉諭鱷魚,夜里風雨潭就消失了。由此可知只要心懷正直,異類也會聽從謀劃。潮州雖然地處南粵,但禮義并不荒遠。不要說古代和現在不同,關鍵在于政治教化的整治。剛聽說豫章的賢士,勇敢地登上犀舟。不害怕惡溪的險惡,敲著鼓齊聲歌唱。帶著天子的使命遠去,水中的怪物自會被囚服。再去尋訪賢侯的遺跡,把事跡寫在揭陽樓上。
胡都官:作者友人。知:做知州。潮州:今屬廣東。
揭陽郡:即潮州。
韓侯:指韓愈,他曾被貶為潮州刺史。
瀧水頭:瀧水的源頭。
諭鱷魚:韓愈曾作《鱷魚文》,驅逐鱷魚。
風雨湫:有風雨的水潭。
遐陬:荒遠的角落。
政教:政治和教化。
豫章士:指胡都官。豫章,今江西南昌。
犀舟:堅固的船。
惡溪:指潮州境內的江。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友人胡都官要去潮州做知州,作者寫下此詩為其送行。潮州地處偏遠,當時可能存在一些落后的狀況,作者希望友人能像韓愈一樣,憑借正直和良好的政教改變當地。
這首詩主旨是鼓勵友人到潮州任職有所作為。突出特點是用韓愈的事跡作榜樣,強調正直和政教的重要。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名作,但展現了古人對官員任職的期許和對禮義教化的重視。
魁壘萬夫雄,堂堂望一宗。名聯千佛土,籍著九圍重。月旦推三鳳,風流屬二龍。哀哉埋玉樹,一塢閟金鐘。巨室蔭華榱,驚聞一柱摧。辛勤三世種,寂寞萬牛回。猶抱萊衣泣,俄興楚挽哀。功名付難弟,榮路正崔嵬。
群山江上走蜿蜒,直引潮聲到寺前。樓閣下頭生雨氣,樹林高處出香煙。流傳只守千家缽,受用單承一指禪。白發老僧東塔住,自言將及趙州年。
風御鸞驂控太清,連宵秋徹步虛聲。紫壇鳴佩封章秘,玄鬢勝冠拜舞輕。欲賦為云慚宋玉,漫勞入夢見飛瓊。刀圭自搗神仙窟,百感遙遙對月明。
君是含香吏,花能作意開。折來方玉蕊,植下向瑤臺。淡薄勻春色,飄零入酒杯。芳菲雖可惜,不是故園梅。
山林自有山林伴,冠蓋還同冠蓋心。久已山林避冠蓋,何煩冠蓋絕山林。
江上青簾映白沙,壚頭美酒玉無暇。李白當年曾醉此,桃花落盡不思家。
漢帝初平四海回,《大風歌》激楚聲哀。彭城王氣千年足,芒碭寒云萬里開。父老只知亭長去,山河都屬沛公來。故鄉歡飲無多日,泗水依然繞舊臺。
漢代才華合,西京樂府開。人傳大司馬,詩冠柏梁臺。我有朱弦曲,思陳清廟來。楚聲俄變亂,挾瑟待公裁。
我生不出空劫先,高談闊論燃燈前。我生不逢竺土仙,拈花微笑闖法筵。我生不居兜率天,揚眉吐氣彌勒邊。無端打落五濁世,低頭折節誠可憐。年過六十不稱意,住山未了還入廛。鼎湖主人知我懶,招我直上孤峰巔。孤峰白云自舒卷,此身歸宿終茫然。自從入室領顧鑒,方知落處無中偏。頑金鈍鐵出爐鞴,昔為骨鯁今如綿。大哉大人大機用,智珠擎出圓又圓。蓮池凈土云頂律,博山鐘板天童禪。一家共唱無生曲,鐵笛無孔琴無弦。小乘從旁發大笑,笑翁未了住世緣。愿翁壽,億千年。眾生度盡成正覺,容我湖山高處眠。
斷腸人去春將半。歸客倦花飛。小窗寒夢曉,誰與畫愁眉。
一榻且高臥,蕭然天下風。悠悠悟千變,落落視群公。心自閑中熱,詩于字外工。玉輪長朗照,留眼待春濃。
苦熱思高眺,王孫勝有樓。城陰連塔影,山月入溪流。
門前柿葉已堪書,弄鏡燒香聊自娛。百世窗明窗暗里,題詩不用著工夫。
忽得南來信,殷勤慰我心。新詩憐后逸,清論憶容音。目斷鄉程遠,樓高客恨深。三年重會合,依舊見荊陰。
半畝塘邊路幾乂,盡堪傍柳更隨花。行行咫尺春常在,不用前川趨物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