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尚長道簽判
今代高人尚子平,風流文采舊家聲。
合于玉筍班中立,卻向紅蓮幕里行。
天色惱人渾欲雪,燭花照別若為情。
日邊已辦除書著,莫戀南樓秋月明。
今代高人尚子平,風流文采舊家聲。
合于玉筍班中立,卻向紅蓮幕里行。
天色惱人渾欲雪,燭花照別若為情。
日邊已辦除書著,莫戀南樓秋月明。
當今的高人尚長道就如同古代的尚子平,風度瀟灑且文采出眾,家族聲名遠揚。本應在朝廷高官行列中任職,卻在地方幕府中做事。天色陰沉仿佛要下雪,真讓人煩悶,燭花照著我們分別,這讓人如何是好。朝廷已經準備好任命文書了,不要貪戀南方樓閣的秋月美景了。
尚長道簽判:尚長道,人名;簽判,官職名。
尚子平:漢代隱士,這里以尚子平比尚長道。
玉筍班:指朝廷中優秀的官員行列。
紅蓮幕:指地方官的幕府。
若為情:何以為情,即不知如何是好。
日邊:指朝廷。
除書:授官的詔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尚長道在地方幕府任職,詩人認為他有才華應到朝廷任職,可能是在尚長道任職期間或面臨調動時,詩人為表達對他的贊賞與鼓勵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贊賞尚長道才華,表達離別之情并鼓勵其到朝廷任職。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情誼和對人才的重視。
洪濛擘破出云窩,石色青蔥自郁峨。倒掛玉蓮鉤地軸,平分銀漢礙天河。月臨樞室光先滿,路轉陰厓穴更多。黑帝一碑靈氣壯,飛來猶自鎮山阿。
城西三里泐溪陰,覽勝先存避世心。湖海巖巒原不少,風塵歸客只難尋。流霞且酌壺中月,清夢能披物外襟。峴首至今傳盛事,肯將華鬢換黃金。
柳微黃,蟬未歇,已是可憐秋色。煙痕又向柳邊多,柳外一彎微月。
盡蕭條,無處說,獨伴寒蛩凄咽。不堪搖落向天涯,更值清秋時節。
青山于我豈無因,
到處抬頭便見親。
時更一班逢好句,
玄暉端恐是前身。
散路拋錢買路行,
蓮花妙法寫銘旌。
桐棺三寸如人立,
易履相迎入化城。
策馬西郊卅里馳,
獨從江上拜神祠。
東周已往風流在,
南國多賢領袖推。
千載家聲承至德,
四朝廟貌表隆儀。
世人事后持迂論,
試與摩挲至圣碑。
一騎蘆溝畔,西風落葉號。那知花縣客,猶是竹林豪。霧擁雙飛舄,霞蒸八詠毫。黃金懸漢殿,側席待賢勞。
暫握銅章去,花封未寂寥。囊琴辭上國,岸幘望中朝。賦就湘潭竹,書傳霅水苕。吳娃妝閤畔,計日候蘭橈。
心明始信元無佛,
氣住何曾別有仙。
領取三山安樂法,
蒲團紙帳過年年。
二度牽衣送我行,
《并州》才唱淚縱橫。
生憎一片江南月,
不是離筵不肯明。
不能戰涿鹿,
聊復隱崆峒。
揮手謝軒帝,
毋煩順下風。
聞君作宦向長沙,
念我貽書到釣槎。
估客不知詞藻重,
茫茫喧報鬻魚蝦。
岑寂觀群動,
舂容領眾香。
三椽容臥起,
一鍤共行藏。
俗眼榮朝槿,
頑軀敵閏楊。
皮枯面黧黑,
心鏡皎如霜。
一寸相思一寸箋,真珠密字淚珠穿。侯門空守黃昏約,仙洞難期碧落緣。錦帨尚愁厖欲吠,銀橋那有鵲能填。留將玉潔冰清體,好作來生并蒂蓮。
一紙情書訂夙因,妙蓮香里證明神。姻緣注定他生簿,才貌脩如見在身。說到死期心轉快,記來前世事須真。風輪小劫隨飄墮,佳耦先逢絕代人。
對日惠心時共仰,
沐蘭嘉節慶長絲。
仰承中緒隆天愛,
永奉祥祺襲太熙。
武皇歲起云陽宮,高臺屹與云漢通。欲求真訣煉顏色,紫瓊之露飛濛濛。
青霄不下兩皇子,十二仙人一夜死。文成五利不及一少翁,能使香魂望如水。
凄凄茂陵月,玉碗埋苔碧。難聞舍人壺,空羨方朔戟。
當涂代漢逾百年,銅人之淚流作鉛。移經灞水亦傷別,回頭立盡東關煙。
君不見古今興廢皆陳跡,金石有情悲過客,化為銅駝臥荊棘。
東風蕩羅裾,冶游步前池。柳條亦多情,裊娜學腰肢。
初華錦繡舒,千林望如一。懷春廢機杼,縑素難成匹。
晝飲夜復宴,笙歌緣底忙。不是無來日,但欲及三陽。
珍簟臥當風,四面不施幃。郎呼起同游,待儂著絺衣。
輕舟蕩雙槳,紆轉蓮塘里。君但惜蓮花,儂貴得蓮子。
腕困置扇坐,鮮袿苦汗涴。歡言勿懊惱,三伏已將過。
貪看秋月光,夜久不還寢。四顧寂無人,玉階有雙影。
日日苦思君,紅顏忽成老。昔若三春華,今如九秋草。
共歡種梧桐,十載青云齊。百年化雙鳳,來此樹上棲。
與歡隔溪住,凝冰周四壑。冰上野狐蹤,歡行勿憚薄。
白馬雪中馳,色混影難覓。不知郎去路,但見馬行跡。
對雪具清酎,強歡再三進。歡愛雪舞筵,儂恐雪侵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