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卿直閣鄭公挽歌詞 其二
憶昨登門日,驩傳考室詩。
謂公安且吉,何意哭于斯。
遺老典刑盡,此邦名教悲。
誰能傳耆舊,他日慰吳兒。
憶昨登門日,驩傳考室詩。
謂公安且吉,何意哭于斯。
遺老典刑盡,此邦名教悲。
誰能傳耆舊,他日慰吳兒。
回憶起當初登門拜訪您的日子,還歡快地傳頌著您喬遷新居的詩作。本以為您平安又吉祥,沒想到卻在此處為您哭泣。老人們和典范都已逝去,這地方的名教也令人悲嘆。誰能記錄下這些年高望重的人的事跡,日后安慰吳地的百姓呢。
驩傳:歡快地傳頌。
考室:指落成新宅。
典刑:典范。
名教:以正名定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耆舊:年高望重的人。
吳兒:吳地的百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詩人與鄭公相識,曾登門拜訪,見證過鄭公的喜事。當時可能社會處于一種傳統價值觀受沖擊的階段,鄭公作為當地的典范人物,他的離世讓詩人深感名教傳承的危機。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鄭公,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今昔對比體現悲戚。它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傳統人物離世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鳳九員外古之狂,生友死友醉忽忘。
少年殺賊桐樹岡,賊平棄刃歸故鄉。
故鄉犖確文山陽,日星在上分光芒。
古樸拙塞為文章,有司苦以繩尺量。
行年七十身且強,山行百里攜糇糧,閑來覓醉如渴羌。
席地賞殘紅。少駐孤蓬。一春不奈雨和風。雨自無情風有恨,花片西東。
云澹遠峰濃。綠遍高桐。神仙知在此山中。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
廉纖細雨濕苔文,
古寺幽深鎖碧云。
鎮日歡呼情未已,
隔窗誰遣暮鐘聞。
才短官慵,命奇人棄,年年故里來還。
記往歲、蓮塘送我,遠赴荊蠻。
莫道風情似舊,青鏡里、綠鬢新斑。
佳人怪,把盞為我,微斂眉山。
從來嗣宗高韻,獨見賞,青云夐絕塵間。
謾回首、平生醉語,一夢驚殘。
莫笑移花種柳,應備辦、投老同閑。
縱枯槁,松檜耐得霜寒。
青山影里人家少,綠樹陰中石徑微。偶出洞門回首望,白云何處有柴扉。
谷靜山深樹幾叢,溪邊白石可青筇。詩中此景多相似,只恐詩家是畫工。
文章正氣挾風霜,
莫恨當年宰相盲。
假使蛾眉能愛士,
千秋誰識駱賓王。
吟壺天小。引飛翠園亭,窺弄清曉。仙夢隔蓬瀛,莽天涯、萋萋芳草。
柯棋殘世,任轉徙、客游人老。幽悄。閉軟紅、自理孤抱。
新詞井邊唱遍,占風流、江山故藻。壞色朝衣,換著羊裘茸帽。
幕茗圍香,榻燈溫笑。萬緣能傲。苔徑埽。停車載酒重到。
嶺南丘壑石翁家,
霄漢功名老去賒。
何事鶴書招不起,
白云深處飽松花。
夜半微風到玉床,碧紗疏影度柔香。可曾移入深宮去,虢國夫人愛淡妝。
碧闌人倚欲忘愁,露重三更旖旎流。說與街頭賣花者,不須長結素馨毬。
漫把瓊姿傍翠鈿,著于微月更堪憐。如何共對閒無語,怪得時人喚白禪。
花氣當簾未寂岑,客邊無夢夜沉沉。不須結實成涼藥,已解平生郁結心。
素心原不上胭脂,不及春風卻贈誰。香膩重門關不住,幾曾輕許外人窺。
殘霧泠泠過短垣,曉風吹不散香溫。分明昨夜天孫女,剪落春綾帶粉痕。
周原萬里共馳驅,才立談閒志意殊。
道理淵源攸一揆,衣冠禮樂卻同符。
畏天各謹侯朝度,任士同歸王會圖。
流水高山琴載鼓,知音世有子期無。
麻源山壓盱江水,高樓迥對江山起。
石城同學斷空殘照,白雪非人只麗譙。
白雪樓高壓曉霓,樓下波光數毛發。
邦君登樓賦萬景,景與清吟相皎潔。
向南瞻北斗,水際見飛鴻。
雪照平沙月,云生大漠風。
捷書傳遠塞,喜氣溢深宮。
奏凱鳴鑾近,新荷夏正中。
曾記司空治水時,
魚臺滕沛引流澌。
轉漕百萬功非細,
去讀支河十丈碑。
蕭蕭瑟瑟。慘慘悽悽,嗚嗚哽哽咽咽。一片秋陰,搖弄晚天如墨。
三絲兩絲細雨,更助它、白楊風急。雁過也,遍寒林、盡是斷腸聲息。
有客天涯孤立。回首望、高堂更無人一。寒食梨花,麥飯幾曾親社。
空含兩行血淚,灑枯枝、點點滴滴。待反哺,學一個、烏鳥不得。
風塵荏苒黑貂寒,
異代關河馬上看。
曉日一鞭揮手別,
亂沙如雪糝征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