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仰山謁小釋迦塔訪孚惠二王遺跡贈長老混融
堵田溪淵清洄洄,梅洲問路寒云堆。
連空磴道虬尾滑,竹輿直上無梯階。
蒼官來迎夾道立,相逢無言心眼開。
翠微中斷雪磵吼,兩耳不辦供喧豗。
林間靜極成斷相,政要萬壑號風雷。
山如蓮盆繞金地,龍官避席余蒼崖。
祖師抱膝坐古塔,大禪海浪翻天來。
騰空狡獪我未暇,拄杖踏濕撞莓苔。
問龍亦借一席地,解包聽雨眠西齋。
當年公案忌錯舉,神通佛法同坑埋。
混融庵中的的意,笑我舌本空崔巍。
茲事且置飽吃飯,稊田米賤如黃埃。
堵田溪淵清洄洄,梅洲問路寒云堆。
連空磴道虬尾滑,竹輿直上無梯階。
蒼官來迎夾道立,相逢無言心眼開。
翠微中斷雪磵吼,兩耳不辦供喧豗。
林間靜極成斷相,政要萬壑號風雷。
山如蓮盆繞金地,龍官避席余蒼崖。
祖師抱膝坐古塔,大禪海浪翻天來。
騰空狡獪我未暇,拄杖踏濕撞莓苔。
問龍亦借一席地,解包聽雨眠西齋。
當年公案忌錯舉,神通佛法同坑埋。
混融庵中的的意,笑我舌本空崔巍。
茲事且置飽吃飯,稊田米賤如黃埃。
水田溪水清澈回旋,在梅洲問路時寒云堆積。連著天空的石磴道像虬尾般濕滑,竹轎徑直而上沒有階梯。高大的樹木夾道相迎,相逢雖無言但內心豁然開朗。青山中斷處雪澗怒吼,兩耳都難以承受那喧鬧聲。林間寂靜至極仿佛一切斷絕,正需要萬壑間風雷呼嘯。山巒如蓮盆環繞著佛地,龍宮避讓只留下蒼崖。祖師抱膝坐在古塔旁,禪意如海浪般洶涌而來。我無暇去施展那些神通變化,拄著拐杖踏濕地面撞著莓苔。向龍借得一席之地,打開包裹在西齋聽著雨聲入眠。當年的公案忌諱錯誤舉示,神通佛法一同被埋沒。混融庵中有著真切的意趣,笑我空有能言善辯的口才。這事暫且放下先吃飽飯,稊田的米像黃塵一樣便宜。
堵田:水田。洄洄:水流回旋的樣子。
磴道:登山的石徑。虬尾:形容石徑彎曲如虬龍的尾巴。
蒼官:指松、柏等樹木。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雪磵:積雪的山澗。喧豗:喧鬧聲。
斷相:佛教語,指事物的虛幻不實之相。
金地:佛地。
祖師:指佛教宗派的創始人。
狡獪:指變化多端、神通。
公案:佛教禪宗指前輩祖師的言行范例,用以判斷是非迷悟。
稊田:貧瘠的田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在游覽仰山,拜訪小釋迦塔、探尋孚惠二王遺跡的過程中,與長老混融交流,觸發了對佛法和人生的感悟,從而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尋求心靈寧靜、探索佛法真諦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仰山的自然風光和禪意氛圍,表達詩人對禪理的思考。其特點是將寫景與禪意融合,語言質樸又富有韻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游覽感悟和對佛法的理解。
山磯環合辟鯨虬,白水如湯動地流。崖崿盡成斤斧跡,當年誰與化工謀。
喜浮瓜,恐沉李。說破浮瓜,自然悟理。自今后、休炫文章,更不須講禮。水云游,遠鄉里。休修外表,唯修向里。定喘息、永永沖和,飲長生仙醴。
花前曾共飲離尊,青鳥西歸減舊恩。雙陸細敲紅日落,茶煙隔竹不開門。唾茸殘碧枕屏低,香散銀篝翠霧迷。只恐來宵春夢斷,誤他明月到窗西。
蝸蠻逐白日,世味塵懷鎖。世氛非故吾,吾生自有我。么?小厥躬,吾道得無墮。勛華躅匪遙,媲芳詎云叵。問予何爾知,摳衣趨皋坐。
泗上分明古驛亭,客舟俄聚水云汀。佳辰幾遇頭將白,故舊重逢眼又青。闕下起居應賜艾,尊前離合笑看萍。清時致主身同健,莫向東流問獨醒。
圣政優優布四方,繡衣賓幕姓名香。海隅守令難求備,天下浮誇喜變常。神志高閒煙瘴遠,道途縈繞世緣長。慶門忠孝垂千古,又見聞孫叱馭郎。
毋相忘字芬芳甚。天子兒夫情早定。不因女弟妒同車,翻為宜男愁滿鏡。伶玄外傳難收印。天遣黔廬成后勁。空隨漢月出宮門,淚似銅仙流不盡。
綠煙低護荒墳,梵鐘消盡凄涼意。花飛石罅,鵑啼林表,不知何世。漫拂碑塵,重招詞魄,芳春歸矣!向空山一嘯,清泉四濺,誰人解,松筠志?拔戟西江兀傲,夢驚回、亂鴉聲里。青衫淚濕,紅椒味永,幽懷無際。萍實潛蹤,蕙風盈袖,夕嵐橫翠。剩蒼茫萬感,都融落照,伴孤云起。
緩步閣門西,晴暉掛碧題。朝鴉隨仗散,旅鳳傍樓棲。風撼牙簽動,寒欺獸焰低。館中無一事,清興坐成迷。
云端貝闕見,鰲負海山來。瑞氣元非霧,天風不染埃。頒常八柱建,象魏五門開。肯構經營念,貽謀丕顯哉。
淙淙澗溜挾泥沙,石咽泉聲寂不嘩。峽入玉鱗天一線,兩山壁立似排衙。
游人拾翠蹋青歸,疊疊樓臺映綠漪。行到橋西多野色,吳羌山下織簾祠。
已無名利心,猶有煙霞疾。汲彼千尺清,洗此方寸癖。
涼州遮莫小江南,桑葚雖鮮也未堪。解道謝公懷遠略,已誇風味勝黃甘。
柳樹晴虹隱畫橋,藕花微雨過歸橈。波光倒蘸紅樓影,照見佳人弄玉簫。茅亭一個竹編籬,水鳥數聲風滿池。吹面荷花微醉醒,雪羅小扇坐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