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過僧庵不入
垣屋參差竹塢深,舊題名處懶重尋。
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
淡日暉暉孤市散,殘云漠漠半川陰。
長吟未斷清愁起,已見橫林宿暮禽。
垣屋參差竹塢深,舊題名處懶重尋。
茶爐煙起知高興,棋子聲疏識苦心。
淡日暉暉孤市散,殘云漠漠半川陰。
長吟未斷清愁起,已見橫林宿暮禽。
僧庵的墻屋高低錯落,隱藏在幽深的竹塢里,以前題字的地方我懶得再去尋找。看到茶爐升起的煙,知道僧人興致正高;聽到稀疏的棋子聲,能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淡淡的日光斜照著,孤獨的集市漸漸散去;殘云密布,半個河川都籠罩在陰影中。我長吟還未結束,清愁便涌上心頭,這時已看到樹林里棲息著暮歸的鳥兒。
垣屋:墻屋。
竹塢:長有竹林的山坳。
暉暉:日光斜照的樣子。
漠漠:密布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山行途中路過僧庵,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詩人可能因旅途勞頓或心境使然,面對僧庵的寧靜生活產生了諸多感慨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山行過僧庵的所見所聞,抒發內心清愁。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描寫細膩,通過多種意象和手法營造氛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經典大作,但展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從新梳洗插宮花,欲伴君王作紫霞。銀燭夜深人不語,幾回飛夢到官家。
東吳留此水,今日酌山瓢。病骨含秋露,靈根長夜苗。吳兒供戲劇,釋子藉烹燒。導引源流去,清波洗六橋。
亦知行路苦,爭奈水云心。白鵠未三里,寒猿已一吟。江南楓樹滿,峽北荻花深。青草無窮瘴,王孫何處尋。
碧玉篦扶墜髻云。鶯黃衫子退紅裙。妝樣巧將花草競。相并。要教人意勝于春。酒眼茸茸香拂面。□見。丹青寧似鏡中真。自是有情偏小小。向道。江東誰信更無人。西閣名臣奉詔行。南床吏部錦衣榮。中有瀛仙賓與主。相遇。平津選首更神清。溪上玉樓同宴喜。歡醉。對堤杯葉惜秋英。盡道賢人聚吳分。試問。也應旁有老人星。
洛陽行人心欲折,半年西州信音絕。彈筆峽口兵塵高,半夜心懸隴山月。君不見嗷嗷失群鳥,淚盡眼流血。潼關晝閉漢使稀,安得慰我生離別。
鄉里過從駕小車,平時蕭散有誰如。幽人日聚清芬閤,處士星明寶婺墟。乘化已翔云外鶴,傳家猶貯壁間書。石梁歲歲行人度,共說何公德有馀。
游人陌上趁春朝。馬掠杏花梢。江南年少閑步,風細白楊郊。平岸斷,遠疇交。路迢迢。無言歸去,雷雨聲中,又渡今宵。
玉壺耽耽浸晴霞,庭有三春接續花。準擬只無難白發,金爐誰為煮黃芽。
王孫芳草綠,離思滿西州。桂醑秦淮夕,蘭橈江漢秋。名藩今所重,形勝昔無儔。元規賓從美,吟嘯在南樓。
飆車飛上蓬萊,不須更跨琴高鯉。砉然長嘯,天風澒洞,云濤無際。我欲乘桴,從茲浮海,約任公子。辦虹竿千丈,犗鉤五十,親點對、連鰲餌。誰榜佳名空翠。紫陽仙、去騎箕尾。銀鉤鐵畫,龍拿鳳翥,留人間世。更憶東山,哀箏一曲,灑沾襟淚。到而今,幸有高亭遺愛,寓甘棠意。
秋來憶別江頭,依稀如昨皆成舊。羅巾滴淚,魂銷古渡,折殘煙柳。砌冷蛩悲,月寒風嘯,幾驚秋又。嘆人生世上,無端忽忽,空題往事搔首。猶記當初曾約,石城淮水山如繡。追游難許,空嗟兩地,一番眉皺。枕簟涼生,天涯夢破,腸斷時候。愿從今、但向花前,莫問流光如奏。
北望心猶壯,東風發已華。客盈文舉座,春屬老萊家。對酒新烏帽,傳經舊絳紗。非熊行自卜,十載未論賒。
司馬誠國器,豁落不庸庸。兼濟文武資,南北倚折沖。愛弟若一身,憐才見春風。五十佐元樞,猶在塞與通。高臥黃山表,健筆吐如虹。珠璣走荒裔,金石耀幽宮。如發汲郡藏,孰當檀左鋒。自余友太原,涊然畏雕蟲。濟南貴葉玉,物論時不同。所以千秋葉,唾手歸宗工。
靜攝應無恙,塵勞暫有虧。才非類擁腫,德或似支離。燕坐停琴后,朝霖罷灌時。向來觀化意,翻訝肘生枝。
君亦逢難我亦難,十年天遣兩相看。折腰事在倉皇際,歌鳳人過頃刻間。元霧有情埋色豹,白云無計別青山。松陰小酌休辭醉,明月塵氛控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