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鄰曲
黃云卷盡綠針齊,夏木陰陰滿古堤。
耆老往來無負戴,比鄰問道有提攜。
暑天漸近便餐酪,吳俗相傳尚鲙齏。
共喜豐年多樂事,扶歸先判醉如泥。
黃云卷盡綠針齊,夏木陰陰滿古堤。
耆老往來無負戴,比鄰問道有提攜。
暑天漸近便餐酪,吳俗相傳尚鲙齏。
共喜豐年多樂事,扶歸先判醉如泥。
黃色的麥云卷盡,綠苗整齊如針,夏天樹木枝葉繁茂,遮蔽著古老的堤岸。老人們往來不用背負肩挑,鄰居們相互問候、扶持。暑天臨近,大家開始吃奶酪,吳地風俗一直崇尚生魚片和腌菜。大家都為豐收年景有諸多樂事而歡喜,預先就打算喝醉了讓人扶著回去。
黃云:指成熟的麥子,麥熟時呈黃色,遠望如黃云。綠針:指剛生長的稻苗。
負戴:背負和肩挑。
鲙齏(kuài jī):生魚片和腌菜。
判:甘愿、打算。
此詩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從詩中描繪的鄉(xiāng)村豐收、生活安樂的場景推測,可能創(chuàng)作于詩人處于閑適狀態(tài),深入鄉(xiāng)村體驗生活之時。當時鄉(xiāng)村社會相對安定,莊稼豐收,人們生活富足,這種氛圍激發(fā)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鄉(xiāng)村夏日豐收景象與和諧生活。其特點是生動展現(xiàn)鄉(xiāng)村風貌,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篇,但反映了當時鄉(xiāng)村生活,有一定的社會價值。
暝色蒼茫古化城,同來結夏恰初睛。衣披蕉石云猶潤,杖引蓮峰氣颯清。殘照到碑看往跡,曲池流水雜經聲。漉巾到處寧辭醉,不覺東林月又生。
元運方全盛,公文擅大家。謹嚴真有法,悃愊信無華。故里祠堂廢,荒阡墓碣斜。欲羞蘋藻薦,不敢駐行車。
入蜀人傳杜老哀,江山遺恨與徘徊。但工感慨非名筆,微惜飄零損霸才。未必地形天下險,從教物望此中來。彭衙道上休回首,金碧行都尚有臺。
野水平侵岸,澄江穩(wěn)放船。櫓聲雜鼓吹,檣影曳云煙。漫逐群鷗后,俄驚百雉前。長風如可假,乘夕向遙天。
四閏臨朝淺,群生被澤深。儉勤成禹圣,仁孝本虞心。漢殿觴稱玉,軒湖鼎鑄金。龍髯攀不得,清血但盈襟。道遠年何駛,民肥身獨癯。寶龜傳圣子,玉幾導宸謨。百世尊王度,千秋拱帝圖。孤臣慚舜輔,愁絕望蒼梧。
晉康佳致屬三洲,山有奇巖水有湫。怪石嵌空垂玉乳,長江影月走金虬。星河冷浸三更露,天水光涵一色秋。久客懷歸心欲折,好乘清興夜行舟。
濯足溪頭罷,還隨獨鶴行。迂疏成漫叟,禮法恕狂生。好鳥頻催酒,清風為解酲。眼前多樂事,身后總浮名。
來時初見滿枝紅,璧碎珠沉幾日中。宋玉有鄰誠耐事,三年猶在短墻東。
傾蓋相歡一笑中,從來未省馬牛風。卜鄰尚可容三徑,投社終當作兩翁。古意已將蘭緝佩,招詞閑詠桂生叢。此身自斷天休問,白發(fā)年來漸不公。朝見新荑出舊槎,騷人孤憤苦思家。五噫處士大窮約,三賦先生多誕誇。帳外鶴鳴奩有鏡,筒中錢盡案無鮭。玉川何日朝金闕,白晝關門守夜叉。生涯到處似檣烏,科第無心摘頷須。黃帽刺船忘歲月,白衣?lián)莆况姽隆>压鄄矸掷酰挒槌鲼|。莫向洞庭歌楚曲,煙波渺渺正愁予。
五月辭滕閣,南船遇北風。故人一相見,乃在太湖東。湖東無數(shù)垂楊柳,執(zhí)手殊鄉(xiāng)驚忽聚。回舸沽酒豫章樓,且復維舟為君住。憶我往年游瀲川,城南日出花如煙。龍王潭上釣秋水,太傅巖前聽瀑泉。洞門盤盤萬松引,更愛靈山石如筍。當時題句最思君,南海云濤隔飛隼。何年海上卻東歸,棲息瑤岡掩素扉。春雨歌殘紫芝曲,秋風吹老綠蘿衣。南州蕭瑟風塵起,躍馬提兵從此始。野狐不敢向南號,寶石峰前陣如蟻。知君卓犖負奇才,離亂相逢心眼開。繡衣使者入閩海,攬轡定覓君同來。龍沙吹雪日欲落,旌陽仙居久寂寞。人生富貴徒爾為,須把高懷付酣酌。我有古劍青芙蓉,起舞莫惜千鐘空。明日開帆上江去,思君卻望水西峰。
斗柄回寅兀底便,春風渡我下云駢。幾時把酒邀明月,無處懷山任杜鵑。濩落人生四十九,沈浮世界一三千。深心振振依年底,大夢毋庸若個邊。歲月何妨曲糵埋,嶺云踏破待芒鞋。人間春色東風弄,世外桃源角里街。煙雨樓頭堪樂意,鴛鴦湖上輒興懷。瓶山一枕容高臥,壺海無心說打乖。屈醒陶醉盡淳龐,回首北宸云作幢。容易玉盤裁秀水,等閒金斗熨秋江。夕陽芳草王孫去,明月清風維岳降。姑射仙人如有意,為傳忠義浹家邦。相逢瞬目恍神交,屬客殷勤更舉匏。伏虎豢龍猶入趣,吸風飲露忽盤肴。玲瓏山色云中影,玓瓅梅花雪里梢。一點春心生太極,空然啙窳訪三茅。瑤池何處卜巫咸,芝詔經年看鳳銜。自是圣人同佛壽,豈關天漢隔仙凡。千山秀麗隨春水,兩氣清朗趁紫巖。八詠亭高湖海杳,適時滂沛掛輕帆。
粉面羞搽淚滿腮。
朝出北郭門,驪駒在路傍。路傍秋草短,江月白如霜。歌驪駒,唱吳歈。千里萬里道,三年兩年書。愿為金絡隨君馬,愿為雙輪逐君車。
我本孤舟蓑笠翁,雪厓煙樹一生中。如今不向江湖去,斗艦旌旗照水紅。
玉驄騰踏使車輕,憲節(jié)趨朝出雍城。旌旆影搖晴雪冷,佩環(huán)聲振曉風清。云中雙闕星辰近,天上重瞳日月明。關輔年來尚彫敝,好因前席論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