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豳詩
我讀豳風七月篇,圣賢事事在陳編。
豈惟王業方興日,要是淳風未散前。
屈宋遺音今尚絕,咸韶古奏更誰傳。
吾曹所學非章句,白發青燈一泫然。
我讀豳風七月篇,圣賢事事在陳編。
豈惟王業方興日,要是淳風未散前。
屈宋遺音今尚絕,咸韶古奏更誰傳。
吾曹所學非章句,白發青燈一泫然。
我閱讀《詩經·豳風·七月》這一篇章,圣賢的事跡都記載在古籍之中。不僅是在王業剛剛興起的日子,更重要的是淳樸風氣還未消散之前。屈原、宋玉的遺音到如今已然斷絕,《咸》《韶》這樣的古樂又有誰能傳承。我們所學并非是拘泥于章句,面對白發青燈不禁潸然淚下。
豳風七月篇:指《詩經·豳風·七月》,這是一首描寫西周時期農民生活的農事詩。
陳編:指古籍、舊書。
王業方興日:指周朝王業剛剛興起的時候。
淳風:淳樸的風氣。
屈宋:指屈原和宋玉,他們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詩人。
咸韶:《咸》《韶》,傳說中的古樂名。
章句:指對古書章節句讀的解釋,這里指拘泥于文字的解釋。
泫然:流淚的樣子。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所處時代社會風氣浮躁,人們對傳統文化不夠重視,詩人有感于此,通過閱讀《豳風·七月》等古籍,引發了對古代圣賢之道和淳樸風氣的向往,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古代文化傳統的尊崇和對其傳承現狀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借古抒懷。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詩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關注,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思想深度。
吟情本是謝玄暉,
邂逅年來世事非。
到處望風千甲解,
無人留日一戈揮。
杜鵑入洛啼拌死,
鴻雁辭南去有歸。
浩蕩春光天萬里,
孤云葉葉向誰飛。
芳園數畝舍西偏
雨霽春朝散步便
池水欲平新綠膩
花枝無語靚妝妍
相將鶯燕還今日
有待溪山更后賢
八載游歌雙鬢改
惟應青眼尚依然
君王從此不南憂,
善付名郎第一州。
笳鼓出嚴千騎從,
旌麾坐制九諸侯。
城巔觀閣屏間見,
江底乾坤鏡里浮。
門下賢豪常滿榻,
卻應仲舉減風流。
莽氏遺臣獨若存,
長儕猿鹿畜林樊。
朝朝屈膝娛行路,
瓜果艱難一飽恩。
莘野無馀業,成都有薄田。
茅檐容犬宿,草具近牛眠。
炊借鄰家灶,烹分土窟泉。
西成與東作,歲歲此盤旋。
淮海維揚名尚在,
繁華不見舊時州。
煙迷吳苑巡游地,
云鎖隋家歌舞樓。
千古廢興增感慨,
百年身世且優游。
君看數畝雷塘路,
閱盡行人春復秋。
溪頭汲水婦,
力小憩中途。
奉佛澄齋缽,
供姑潔飯盂。
煮蔬甘勝肉,
洗布白于酥。
釀黍修時祀,
家篘不用沽。
錦江春水向東流,
鸂鶒鳧鹥不解愁。
日日城隅風浪惡,
人家爭系木蘭舟。
風起中流浪打船,
秦人失色海云邊。
也知賦命原窮薄,
尚欲西歸太華眠。
長日無營早放衙,
綠陰小院靜窗紗。
香風忽送無云雨,
開遍空庭沙棗花。
叢石橫大江,人言是釣臺。
水石相沖激,此中為小回。
回中浪不惡,復在武昌郭。
來客去客船,皆向此中泊。
西江客六載,奔走聲利場。不知令節至,無乃案牘忙。
老妻淩晨起,謂我是重陽。呼婢具酒食,幾宴列高堂。
兒女幸團欒,勸飲數十觴。雖無白衣來,五斗足徜徉。
今年氣候遲,九月未肅霜。籬菊尚無花,庭柑猶未黃。
試看長逝者,此酒不得嘗。安可不作樂,況近桑榆光。
放情不惜醉,載詠蟋蟀章。飲酒和靖節,題糕嘆劉郎。
遣興即捉筆,短述焉能長。好樂但如此,良士戒無荒。
拒霜花落碧潭秋,
懶向山巔水際游。
自看夕陽烏臼樹,
白云紅葉亂溪流。
河上蒹葭夜有霜,
片鴻遙下粵云長。
書中杖履君無恙,
鏡里頭顱我已蒼。
頻向南溟瞻羽翮,
不須關吏卜行藏。
相逢種種應非昨,
故態惟存醉后狂。
滕閣欄高紅螮蝀,章江水闊碧琉璃。
幾年氣象歸談笑,一道藩垣系指麾。
那待韓公來屬部,無勞王勃寫雄辭。
使君自有文章手,能與山川作好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