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雜詠四首 其三
蒲葦蕭蕭晚,楸梧肅肅陰。
山童驚大鼾,林鳥伴微吟。
蠻硯深潴墨,吳箋熟搗碪。
新詩與醉帖,自笑尚童心。
蒲葦蕭蕭晚,楸梧肅肅陰。
山童驚大鼾,林鳥伴微吟。
蠻硯深潴墨,吳箋熟搗碪。
新詩與醉帖,自笑尚童心。
傍晚時分蒲葦在風中蕭蕭作響,楸樹和梧桐投下肅靜的陰影。山中童子發出響亮的鼾聲讓人驚訝,林間鳥兒伴隨著輕微的啼鳴聲。蠻地的硯臺里蓄滿了濃濃的墨汁,吳地的紙張經過反復搗制十分精良。我創作新詩、書寫醉帖,自己笑著覺得還保有一顆童心。
蕭蕭:形容蒲葦被風吹動的聲音。
肅肅:形容楸梧的陰影給人一種靜謐、嚴肅的感覺。
蠻硯:指南方少數民族地區所產的硯臺。
潴:積聚。
吳箋:吳地所產的紙張。
搗碪:指搗制紙張的工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繪的山居生活場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夏日隱居山林時所作。當時詩人處于寧靜的自然環境中,遠離塵世喧囂,心境閑適,從而激發了創作靈感。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夏日山居的閑適生活。其突出特點是動靜結合描繪場景,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對閑適心境的追求。
蕭關北望塞云層,塞上荒臺抵自登。隴樹晴窺清渭月,江鴻曉度大河冰。壯懷寂寞空羈旅,世事蒼茫念友朋。迢遞何由瞻玉節,欲乘春水下金陵。
風露高寒醉夢清,小窗香霧遠囂塵。不須殷七戲三昧,始信司花女有神。
山川繞紅蓼,老父筑居時。為厭世人事,豪吟偕隱詩。汝今仍棣萼,吾未愧荊枝。到處皆萍梗,終焉同聚斯。田園聊足樂,之子勿多求。父老世相識,母妻無隱憂。書藏經句讀,稻熟便耘收。未必全藜藿,前溪任釣舟。丹青非末藝,僻尚有同清。好遂成名士,恒言畏后生。云山深借助,煙鶴與經行。試數諸賢達,何人戀市城。送弟如嫁妹,總緣無父傷。承顏各養母,求祿又賓王。形影三年弱,綢繆疊語長。祇圖百祥降,不敢淚雙行。
南浦隨花去,回舟路已迷。暗香無處覓,日落板橋西。
馬踏云窩里,人穿石隙中。天因秦嶺狹,山為漢江空。明月池邊雨,黃金渡口風。野亭門不鎖,滿地夕陽紅。
春日公車指帝鄉,秋風遺魄滯河陽。慈親涕淚隨年盡,游子關山入夢長。遲暮靡依憐白發,《式微》無后繼青箱。楚些空有《招魂賦》,荊豫無如各一方。古剎凄風啼夜烏,龍輴何日赴征途。他鄉眷屬能歸未,地下庭幃得到無。白草棲霜先隴隔,蒼苔漏雨故園蕪。可憐同氣今馀幾,慟哭鸰原淚眼枯。
憶昔端平典冊新,三麻九制筆如神。內庭喚作真學士,晚輩推為老舍人。垂死遺言尤苦口,平生諫疏最嬰鱗。建功不作于潛死,誰為君王說厚倫。
折得梅花古渡頭,詩凡卻恐作花羞。清樽賴有平生約,爛醉千場死即休。
脅本號難生,泥牛入海耕。隨機千萬轉,無上亦無行。
小雨班班浥曙煙,平林簇簇點晴川。清明寒食連三月,潁水崧山又一年。樂事漸隨花共減,歸心長與雁相先。平生最有登臨興,百感中來只慨然。
君恩未許乞分符,三徑無資地亦無。或借或資分養種,閒時趁早著工夫。
清秋麗日翻宜別,不待揚帆已黯然。四載頻違三澨月,一身遍覽六朝煙。詩情未必能留客,酒意從來近入禪。長遣金尊對青鬢,不知今日是離筵。
興山黑水舊巖畺,翻近他人臥榻旁。誰解綢繆思未雨,伊川一嘆早神傷。
蒼蒼山郭綠如煙,中有幽人埽葉眠。夢里勝游渾似舊,紙窗風雨又三年。
襞綵衣還剪,書彤筆合丹。明蟾窺夜杼,紡緯叫霜欄。覆畹芝全茁,銜沙竹透瘢。春韶看幾許,容易勿叢殘。煖閣嬌新燕,閒窗撲小蠅。杯擎靈壽節,眉禿遠山棱。天語夜深倚,香軿取次憑。無因擬百祿,拭眼照掀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