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爐不出輒終日自嘲
柴門木落葉成堆,十日元無一再開。
書坐藏多為飽祟,詩緣吟苦作窮媒。
兒言山圃當收栗,僧約溪橋共探梅。
堪笑此翁推不動,地爐無火畫寒灰。
柴門木落葉成堆,十日元無一再開。
書坐藏多為飽祟,詩緣吟苦作窮媒。
兒言山圃當收栗,僧約溪橋共探梅。
堪笑此翁推不動,地爐無火畫寒灰。
柴門之外木葉堆積成山,十天里幾乎都沒打開過。藏書太多像是飽學之累,詩因苦吟成了貧窮的根源。兒子說山圃里的栗子該收了,僧人約我到溪橋邊一同賞梅。可笑我這老頭懶得動,地爐沒火只能對著冷灰發呆。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
飽祟:飽學帶來的禍患,此處指藏書多似成負擔。
窮媒:導致貧窮的緣由。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生活清苦、心境孤寂狀態,可能因生活不如意,在冬日擁爐不出,借詩自嘲。
主旨是詩人對自身生活狀態的自嘲,突出詩人生活清苦、精神孤寂特點。語言質樸,情感真實,在文學史上體現南宋詩人對日常生活細致描繪與情感抒發。
陰陰叢綠襯疏黃,點綴林光妙擅場。晚節花香終覺艷,平蕪草短莫悲涼。新愁最易催人老,薄病猶堪靚曉妝。信識金風能度物,任他著色向秋陽。
翻疑橘柚踰淮生,秋入平林畫不成。淡抹微煙含氣早,初經涼雨挹塵輕。蕭蕭似有辭柯意,點點偏馀喚渡情。鏖戰西風猶未已,滿披金甲護山城。
夕陽山樹隱隆隆,更有霜容著葉紅。仙府紫霞常映日,靈禽丹綬漫迎風。不須載酒心如醉,卻意飛花興感同。舊宴曲江曾賜餅,香塵綺陌正春融。
西來節候近澄清,路樹臨風最有情。紺碧幾重深塢隱,朱殷一帶夕陽晴。聲中血性秋能語,夢起酡顏醉欲醒。我尚看花心未足,紅梅只合待春明。
花容二月舊時春,霜葉殷紅樹樹新。到眼秋光明繡陌,近畿風景識楓宸。賜緋乍可呼盧采,服紫真能化國人。幾點燕山青未了,火云流影尚輪囷。
洗卻塵容玉露寒,晴光烘染上林端。江楓向夕宜殘照,墻杏爭春竟誤看。未老朱顏憐晚暮,從來紫氣近長安。荊關圖畫分明在,寫出秋心一種丹。
清明才過尚馀涼,十日征塵道阻長。山近橋陵皆拜伏,田環都邑盡康莊。春晴草木含新潤,小別知交感異鄉。見說竇家能育子,君今可得好兒郎。
小徑穿深樹,
臨崖四五家。
泉聲天半落,
滿澗濺桃花。
吾母倚閭久,風塵望早歸。
驚看游子面,為浣去時衣。
巖筍經冬出,慈烏向晚飛。
《白華》堪志養,不必羨甘肥。
直木皆先伐,輪囷卻歲寒。
時沾病者粟,倒著掛時冠。
人樂觀魚尾,山齋跨馬鞍。
朝中乞佳句,留與子孫看。
春秋蘭菊殊調,
南北馬牛異方。
心醉井蛙海若,
眼空鵬海鳩枋。
六朝王氣消磨盡,
萬里江山破碎多。
不死男兒終報國,
忍令歲月更蹉跎。
燒畬瀼外竹枝瘦,
踏磧灘上桃花肥。
繡衣故鄉豈不好,
為天下計毋庸歸。
衣浣曲塵波里。
風起。隔花陰。
粉垣家近晚歸去。
無路。落紅深。
風流人物數元嘉,文史縱橫自一家。
白面書生談北伐,黑衣宰相坐南衙。
長城萬里歌聲慘,合殿深宵燭影斜。
儉約猶存永初意,烏篷未勝葛鐙華。
鷺州四面印滄沙,南北東西此上楂。
江石中流支砥柱,海田鬧市走生涯。
風前歌棹頻依岸,月下漁燈半是家。
領取登臨新景勝,依稀桑梓舊繁華。
鄉人不識王有道,抔土空傳唐校書。
聞道遺詩尚多有,典型不似晚唐馀。
先生風節昔人似,白發簞瓢猶嗜書。
家有校書詩百首,可能乞我助三馀。
海天問省書難到,京國風光歲又加。小院無樽喧櫪馬,西鄰有炬散林鴉。
彤樓隱現仙莖杳,青瑣陰深御柳斜。相守不堪鄉土異,一杯岑寂草玄家。
芳懷剩欲元朝發,短景猶憐歲暮催。惱客病教隨臘去,賞心詩已逐春來。
云邊白發添雙算,勝里瑤花獨厭裁。自是椒盤堪媚遠,可因風操過年回。
隱幾斷來客,幽居事事慵。
藥爐空火候,琴匣半塵封。
世路何多梗,生涯亦轉蓬。
百年憂國計,時復問年豐。
簇簇煙林掛酒簾,
山藏古寺寂無僧。
瘦筇便欲幽尋去,
隔岸小舟呼不應。
半世吟客舍柳,
長年憶后園花。
為報廬山莫笑,
云丘今屬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