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四首 其二
蘭臺遺漆書,汲冢收竹簡。
辛勤萬卷讀,不負百年眼。
圍座浩縱橫,插架高????。
一笑顧吾兒,銀艾何足綰。
蘭臺遺漆書,汲冢收竹簡。
辛勤萬卷讀,不負百年眼。
圍座浩縱橫,插架高????。
一笑顧吾兒,銀艾何足綰。
蘭臺遺留著用漆書寫的古籍,汲冢中發掘出竹簡。我辛勤地閱讀萬卷書籍,不辜負自己一生的好眼力。書籍圍繞座位縱橫擺放,插在書架上高高堆積。我笑著回頭對我的兒子說,高官顯爵哪里值得去追求。
蘭臺:漢代宮廷藏書處,這里泛指藏書之地。
漆書:用漆書寫的書,古代的一種書寫方式。
汲冢:晉武帝時汲郡人不準盜發魏襄王墓,得竹書數十車,世稱“汲冢書”。
????(yǐng zǒng):形容堆積很高的樣子。
銀艾:銀印綠綬,指高官顯爵。綰:系,掛。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處于一個重視文化知識但也不乏追逐名利風氣的社會環境中,詩人自身熱愛讀書、淡泊名利,通過此詩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并以此教育兒子。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讀書的價值,表達對名利的輕視。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觀點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人言追送不嫌遠,我獨衰殘懶出門。重教來時路旁候,猶留風月伴黃昏。
勿言水懦弱,在險能用壯。盤回萬重山,不制三尺浪。混混循崖行,約束戒奔放。屈曲必如意,性本無背向。觸石石忽怒,愛怒不受障。一過波瀾平,柔克貴善讓。我行歷諸灘,順逆固殊狀。曾讀老氏書,觀物知所尚。
春催農工動阡陌,耕犁紛紜牛背血。種蒔已遍復耘耔,久晴渴雨車聲發。往來邏視曉夕忙,香穗垂頭秋登場。一年苦辛今幸熟,壯兒健婦爭掃倉。官輸私負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我腹不飽飽他人,終日茅檐愁餓死。
醉君江上閣,風雨闇然春。忽作十年別,幾成異世人。得書如面見,贈句以情申。遙羨湖煙里,能于魚鳥親。
雨意霏微日欲斜,輕雷喚醒一池蛙。園公睡起無它事,荷鍤呼童急種花。分畦布畹喜成行,密密疏疏次第香。此日主人聞晉秩,新銜花國太平章。園公酌酒勸花神,花事勿忙亦苦辛。為語春風休督促,花開何必一時新。草本休隨木本移,欄邊急種向陽枝。移根莫剪前春葉,衛足留陰正此時。
東風吹去征帆影,零星舊時鷗鷺。鏡里山青,裙邊草綠,都是離愁來處。煙堤翠鳴。自送了王孫,落花無主。獨叩紅舷,冷吟閑醉甚情緒。春來游興易減,望故人天末,凄斷芳樹。酒污衫痕,泥空爪印,惜少啼鵑留住。僧樓聽雨。怕此后尋君,夢見難數。囑付垂楊,曉鶯休亂語。
帳掩梅花,一炷水沉煙小。宛轉薄衾香不了。堆窗亂葉,聽西風橫掃。才病起,禁得夜深清覺。喔喔荒雞,啞啞宿鳥。明日事、又縈懷抱。輸他痛飲,把馀寒生拗。判醉也、能抵獨眠多少。
禪心喧撓被詩魔,月冷風清奈爾何。一夜欲降降不得,紛紛徒屬更來多。
全吳嘉會古風流。渭南往歲憶來游。西子方來、越相功成去,千里滄江一葉舟。至今無限盈盈者,盡來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遙認南朝路、晚煙收。三兩人家古渡頭。
龍媒本是渥洼種,一見吾能識彩毛。牝牡不分君莫笑,古來亦有九方皋。
羊角脂,燕尾絲,上官掌糧如掌珠。三版字,半行朱。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須。堂上吏,屋下呼。呼開門,避大姑。王米十八笠,笠笠連羅襦。老婦三日不下廚,羹湯手辦績麻菇。縫衣不得身上著,身脫縣門心即樂。
嚼盡紅絨羞倚柱。偷放簾鉤,遮斷云來路。卻手為琶誰顧誤。羈郎弦上同聲譜。檢點舊衣無著處。阿姊東來,乞與黃金縷。還道薄情邀一顧。不辭比翼青鸞去。矯馬紅塵輕試酒。靜夜蘭房,佳約誰為酎。一向灞陵歌折柳。殢人無奈纖纖手。錦幄湯溫花叩叩。別后宮腰,知比來時瘦。覆水韶光君記否。蕓箋小字成孤負。
不羨明珠佩,偏來一片愁。可憐閨里月,圓缺幾春秋。命豈荊釵薄,容窺玉鏡羞。寒衣空自攜,相憶浣溪頭。
一望青山近,微濛不見家。只因歸思急,那怕浪淘沙。
四山飛雪正漫漫,蓑笠何人把釣竿。六月披圖方執熱,風隨玉麈不勝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