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十首 其八
倚墻有鉏耰,當戶有杼軸。
雖云生產薄,桑麻亦滿目。
況承先人教,藏書令汝讀。
求仁固不遠,所要念念熟。
喟然語兒子,勿愧藜莧腹。
亦勿慕虛名,守此不啻足。
倚墻有鉏耰,當戶有杼軸。
雖云生產薄,桑麻亦滿目。
況承先人教,藏書令汝讀。
求仁固不遠,所要念念熟。
喟然語兒子,勿愧藜莧腹。
亦勿慕虛名,守此不啻足。
墻邊放著鋤頭和耙子等農具,門前有織布機。雖說家中產業微薄,但滿眼都是桑麻。況且秉承著先人的教誨,有藏書供你閱讀。追求仁德本就不遠,關鍵是要把相關道理牢記熟悉。我感慨地對兒子說,不要為只能吃粗茶淡飯而羞愧。也不要羨慕虛名,堅守這些就足夠了。
鉏耰(chú yōu):鋤頭和耙子,泛指農具。
杼軸(zhù zhóu):織布機。
藜莧(lí xiàn):藜和莧,泛指粗劣的飯菜。
不啻(chì):不止,不僅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相對寧靜的田園生活環境,秉持著傳統的家庭觀念和道德準則,希望通過自己的教誨讓兒子傳承家族的優良傳統。
這首詩主旨是教育兒子堅守簡樸生活,追求仁德,不慕虛名。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體現了傳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和家庭文化,在家庭教育類詩詞中有一定的價值。
堤上西風柳葉疏,雁浮新影照平湖。閑云本自無心出,卻為玄暉了畫圖。
兩地旌旗一閏中,十年監牧九卿崇。安輿遍就東南養,遺俗將陶雅頌功。愛護元身如寶玉,節宣時序戒螟螽。遙知獨上千山路,處處梅花逐煖風。
生賢時協。正炎官直午,日周三浹。門左垂弧,眉間喜色,盡道降神嵩岳。百里蔥蔥和氣,總向藍田會合。稱慶旦,見吏民鼓舞,歡聲和洽。玉葉。斟勸處,一飲流霞,紅艷生雙頰。鉅竹槐松吟哦樂,指日榮膺異渥。皇上渴思經濟,環召為霖作楫。快人望,愿長生,須與絳人同甲。
澹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云捧玉皇。
十載瞻臺座,三春佐秩宗。文章空左馬,禮樂擅夔龍。鄴下才偏盛,河南譽日崇。殷勤大玄草,猶記昔相從。
綠樹陰陰水滿堤,春風立馬看黃鸝。憑郎金彈莫輕發,恐有慈烏來上棲。
詩情放,劍氣豪,英雄不把窮通較。江中斬蛟,云間射雕,席上揮毫。他得志笑閑人,他失腳閑人笑。
濂溪義安取,新鄭與新豐。所以東塾子,拳拳東塾翁。
老夫茅屋住冰壺,山市人家亦畫圖。世界空花春勢力,神仙乾汞水工夫。詩情浩浩迷高厚,元氣茫茫混有無。一夜東風天萬里,并歸石銚小磚爐。
西蜀錦江津,相去萬里隔。此灘名相符,終古那可易。不盈十丈許,湛湛漾寒碧。飲虹蒸曉氣,浴蟾浸秋魄。射工每伺人,鵂鹠或呼客。柳子記惡溪,陶令臥醒石。今古非同時,出處亦異跡。而我莫諧俗,乃有書傳癖。豈敢辭驅馳,當盡臣子職。鯨波肯憚險,拿舟快所歷。遙遙紫金山,在望猶咫尺。明發不能寐,帆開早潮白。
花開次第剪繁枝,先后爭妍各是時。謾和新篇隨尺素,何須親見始題詩。
情波半剪。柳下詞箋花下扇。明月金尊。誰識當年寇白門。明珠無價。卻笑蘼蕪輕一嫁。漫訴南朝。零落秦淮舊板橋。
荒村燈夕偶逢晴,野燒峰頭處處明。內苑但知鰲作嶺,九門空說火為城。天應為我開奇觀,地有茲山不世情。卻恐炎威被松柏,休教玉石遂同赪。
道人卓錫向名山,路絕巖頭未易攀。海上潮來風浩浩,洞中云出雨潺潺。松楠直起參天碧,苔蘚旁行匝地斑。藉甚后人蒙法施,有如流水注蒼灣。
雨重楊絲不曳風,小舟斜出斷橋東。分明幾點閑鷗鷺,著在西湖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