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十首 其七
賦性本剛褊,直欲棲深山。
晚乃稍悔悟,自恨不少寬。
胡越本一家,禍福環無端。
少忍萬事畢,孰為熱與寒。
我友為我言,冠蓋滿長安。
人人不如君,八十猶朱顏。
賦性本剛褊,直欲棲深山。
晚乃稍悔悟,自恨不少寬。
胡越本一家,禍福環無端。
少忍萬事畢,孰為熱與寒。
我友為我言,冠蓋滿長安。
人人不如君,八十猶朱顏。
我生性本就剛直褊狹,一直想隱居深山。到晚年才稍有悔悟,恨自己不夠寬容。胡越本是一家,禍福循環沒有盡頭。稍微忍耐萬事都能解決,哪還分什么熱和寒。我的朋友對我說,京城中達官貴人眾多。人人都比不上你,八十歲了還容顏紅潤。
剛褊:剛直褊狹。
少寬:稍微寬容。
胡越:古代稱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越人,比喻關系疏遠。
冠蓋:指官員的冠服和車蓋,借指達官貴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晚乃稍悔悟”可推測是詩人晚年之作。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和世態炎涼,詩人在經歷諸多事情后對自己的性格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反思自我、感悟人生,其突出特點是將自我反思與人生哲理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自身和生活的思考。
昔到才三歲,今來鬢已蒼。
剝苔看篆字,薙草覓書堂。
引客登臺上,呼童掃樹旁。
石渠疏擁水,門徑?叢篁。
田地潛更主,林園盡廢荒。
悲涼問耆耋,疆界指垂楊。
結宇依青嶂,開軒對綠疇。
樹交花兩色,溪合水同流。
竹徑春來掃,蘭尊夜不收。
逍遙自得意,鼓腹醉中游。
眾書之中虞書巧,體法自然歸大道。
不同懷素只攻顛,孤青似竹更颼飗,闊白如波長浩渺。
能方正,不隳倒
漢家張御史,晉國綠珠樓。時代邈已遠,共謝洛陽秋。
洛陽大道邊,舊地尚依然。下馬獨太息,擾擾城市喧。
時人欣綠珠,詩滿金谷園。千載埋輪地,無人興一言。
正直死猶忌,況乃未死前。汨羅有翻浪,恐是嫌屈原。
我聞太古水,上與天相連。如何一落地,又作九曲泉。
萬古惟高步,可以旌我賢。
一年始有一年春,
百歲曾無百歲人。
能向花前幾回醉,
十千沽酒莫辭貧。
秋風颯颯雨霏霏,
愁殺恓遑一布衣。
辭君且作隨陽鳥,
海內無家何處歸。
北林夜方久,
南月影頻移。
何啻飛三匝,
猶言未得枝。
我師一念登初地,
佛國笙歌兩度來。
唯有門前古槐樹,
枝低只為掛銀臺。
中禁夕沉沉,幽篁別作林。
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
為重凌霜節,能虛應物心。
年年承雨露,長對紫庭陰。
持憲當休明,飭躬免顛沛。
直繩備豪右,正色清冠蓋。
寄切才恨薄,職雄班匪大。
坐居三獨中,立在百僚外。
簡牘時休暇,依然秋興多。
披書唯骨鯁,循跡少閑和。
庭樹凌霜柏,池傾萎露荷。
歲寒應可見,感此遂成歌。
三休尋磴道,九折步云霓。
瀍澗臨江北,郊原極海西。
沙平瓜步出,樹遠綠楊低。
南指晴天外,青峰是會稽。
粵在秦京日,議乎封禪難。
豈知陶唐主,道濟蒼生安。
惟彼烈祖事,增修實榮觀。
聲名朝萬國,玉帛禮三壇。
纂圣德重光,建元功載刊。
仍開舊馳道,不記昔回鑾。
羽衛搖晴日,弓戈生早寒。
猶思檢玉處,卻望白云端。
神女歸巫峽,明妃入漢宮。
搗衣余石在,薦枕舊臺空。
行雨有時度,溪流何日窮。
至今詞賦里,凄愴寫遺風。
北望情何限,南行路轉深。
晚帆低荻葉,寒日下楓林。
云白蘭陵渚,煙青建業岑。
江天秋向盡,無處不傷心。
鵲巢性本高,更在西山木。
朝下清泉戲,夜近明月宿。
非直避網羅,兼能免傾覆。
豈憂五陵子,挾彈來相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