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山縣道上作
微雨晴時出驛門,亂鶯啼處過江村。
挽花醉袖霑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溫。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園萬里欲招魂。
鬢毛無色心猶壯,藉草悲歌對酒尊。
微雨晴時出驛門,亂鶯啼處過江村。
挽花醉袖霑余馥,迎日征鞍借小溫。
客路一身真吊影,故園萬里欲招魂。
鬢毛無色心猶壯,藉草悲歌對酒尊。
小雨初停我走出驛站大門,在黃鶯亂啼聲中穿過江村。我攀折花朵,醉袖沾滿余香,迎著朝陽,馬鞍也借得一絲溫暖。旅途上我形單影只,故鄉遠在萬里之外,真讓人想招回魂魄。我鬢發已白但雄心仍在,坐在草地上對著酒杯悲歌。
驛門:驛站的門。
挽花:攀折花朵。
霑:同“沾”。余馥:殘留的香氣。
征鞍:指遠行的馬。
吊影:形影相吊,形容孤獨。
招魂:招回魂魄,這里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藉草:坐在草地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客路”“故園”等表述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羈旅途中,遠離故鄉,在鄰山縣道上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或動蕩的時期,詩人為了生活或理想奔波在外。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旅途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思念,同時體現其壯志未酬的情懷。它以平實的語言描繪旅途見聞和內心感受,在情感表達上真摯動人,展現了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
龍丘石室人難繼
安正書堂世莫登
但見煙蘿最高處
九峰排列一層層
嶺南鳧舄入清漳,馮婦車前攘臂將。
自顧微官傷潦倒,幸逢大雅肅趨蹌。
去思民定知羊祜,偉績公曾佐魯陽。
春水綠波傷別地,橋頭柳色綻新黃!
雞群一鶴立當中,布化心期普大同。
豈有成心分黨派,斷無遇事問私公。
荊山閒氣鐘奇士,漳水清流照此翁。
父母重來賢子產,蕭、曹規矩鑒原空。
哀鴻中澤動懷思,耳畔悲鳴困不支。
兵燹昔年人喪亂,水災前度勢離披。
資生元氣猶難復,悔禍天心未有期。
觀察痌瘝長在抱,為民請命莫遲疑!
亦欲勤民亦治軍,古來主將本斯文。
中天日月銷兵氣,古郡河山靖匪氛。
詩酒相將消暇日,雨霖既足趁歸云。
他時我亦山中去,肯與苔岑共一群?
五月端午節,
底事不須說。
百怪盡潛蹤,
群魔俱殄滅。
玉關人遠戍煙迷
別思驚心寄錦題
合浦月明珠蚌淚
洛陽春曉綺鶯啼
書憑白雁牽愁迥
夢繞黃云入塞低
獨喜孟光偕老約
百年鼓瑟賦荊藜
寒云起崇岡,厲風振林木。山鳥鳴嚶嚶,恍如趙兵哭。
低徊憶往事,感我淚相續。哀哉長平戰,虎吻厭人肉。
翩翩佳公子,慮事何不熟。括也喜談兵,身死家亦覆。
忍哉白氏子,欺天逞淫毒。雄兵紛若林,一旦填溪谷。
至今耕墾者,往往得遺鏃。孰云天網疏,報應如轉轂。
杜郵豈為冤,萬死未足贖。嗟嗟秉鉞士,起傳宜三復。
前車諒未遠,后乘慎馳逐。
絕愛公家花氣新,一林清露百般春。是中宴坐應容我,只恐微風喚起人。
丈人延客非俗物,百和香中進一杯。乞取齊奴錦步障,與春遮斷曉風來。
誰見繁香度牖時,碧天殘月映花枝。固應撩我題新句,壓倒韋郎宴寢詩。
簡齋居士不飲酒,一入香林更不醒。驅使小詩酬曉露,絕勝辛苦廣騷經。
喔喔荒雞浮客聽。不許愁人眠不醒。此時遙想綺窗前,臨曉鏡。傷流景。往事停妝重憶省。
坐盡欄干天未暝。衰柳斜陽雙瘦影。夕陽收去影還單,立不定。行又靜。落葉蕭蕭堆滿徑。
官舍掃莓苔,故人尊始開。
相違頻問訊,乍見各徘徊。
瘴癘一身在,風塵萬里來。
欲詢滇蜀勝,慚愧子長才。
昔在兒童歲,
曾陪竹馬游。
薌林叨共席,
泛宅幸同舟。
忽忽三年別,
堂堂萬事休。
孤風亭下夢,
猶記曩時不。
春陰漠漠殢花朝,約略疏英半解條。
欹枕卻憐人似醉,應門剛報客來招。
蜂沖短檻翅猶濕,鶯囀高篁舌未調。
最是同懷不同賞,綠窗對雨寫芭蕉。
震邸陪翔鳳,天壇侍祭牲。
參謀大丞相,別對小延英。
上棟方隆國,頹山遽奠楹。
武公年不至,輔德是功名。
天寒閣住群芳信。東風不轉西風緊。春淡忽如秋,花愁我亦愁。
地卑檐溜積,濕影都成碧。且掃近階苔,莫教階上來。
送君江頭把酒杯,謂妾不久行當回。
憶君去時兒在腹,兒已能行君不來。
君不來,誰與居。
登高引領空躊躇。
不知君意何南北,前日逢人徒寄書。
昔在京城心,今在吳楚末。
千山道路險,萬里音塵闊。
天上參與商,地上胡與越。
終天升沈異,滿地網羅設。
心有無朕環,腸有無繩結。
有結解不開,有環尋不歇。
山岳移可盡,江海塞可絕。
離恨若空虛,窮年思不徹。
生莫強相同,相同會相別。
南北東西八百牛,
時來群聚五峰頭。
饑餐飽臥松風里,
晝不拘兮夜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