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陳公實上通守王剛父四首 其二
戍解淮山月,波平瀚海秋。
主憂銷北顧,賓宴接南樓。
自愧成村叟,無因接勝流。
鈴齋聽客鴈,應念稻粱謀。
戍解淮山月,波平瀚海秋。
主憂銷北顧,賓宴接南樓。
自愧成村叟,無因接勝流。
鈴齋聽客鴈,應念稻粱謀。
戍守結束,淮山上空明月高懸;海面風平浪靜,展現出瀚海的秋景。君主擔憂消除,不再向北憂慮;在南樓設宴款待賓客。我慚愧自己成了鄉村老翁,沒有機會結識名流。您在鈴齋中聽著客雁的聲音,應該會念及我為生計的操勞。
戍解:戍守結束。
瀚海:一般指大海,這里可能泛指廣闊的水域。
北顧:向北憂慮,可能指對北方邊境局勢的擔憂。
勝流:名流,杰出的人物。
鈴齋:指州、府長官辦事的地方。
稻粱謀:比喻人謀求衣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主憂銷北顧”推測,當時可能邊境局勢緩和,君主不再為北方之事擔憂。詩人或許處于和平時期,但自己未能在社交上有所建樹,因而有此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在和平時期的復雜情感,既有對局勢的欣慰,又有自身境遇的感慨。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一種心境。
朝云未散白笴陂,
落日已過銅陵西。
不向人間生皓發,
直尋仙客上青溪。
躑躅花明,馬纓葉暗,記曾玉羽棲處。賺入瑤階,卻被珠娘留住。合倩著、妙手邊鸞,畫黑白、分明千縷。休怖。待嶺表歸來,香粳飼汝。
離卻黃茅苦竹,早月黑灘昏,蠻江飛渡。移傍雕欄,輸與鸚哥能語。留住取、孔雀屏開,沾幾點、綠蕤紅雨。
無緒。試開籠放爾,愁消幾許。
紅蓼秋深白鷺飛。半啟葳蕤,懶畫星眉。芙蓉初落水平池。記得來時,不見來時。
樓外催寒暮角遲。月滿金微,人近羅帷。雁行無字寫相思。妾意君知,君意難知。
海棠花底剪春衫。
針線工夫畫景添。
合取分鴛費玉纖。
暗重檐。
怕被人窺卻下簾。
天下少知己,寒山多苦音。
欲將千古事,贈子十年心。
前路風霜滿,故鄉煙水深。
莫勞劉子驥,遲汝桃花林。
一聽啼鵑感不勝,
羅?蔽日隱觚棱。
麻鞋行在翻無淚,
獨向青烽哭佛燈。
海岸潮生漁艇歸,
家家持得鱖魚肥。
村翁亦有臨淵思,
學把綸竿坐釣磯。
草堂自高坐,觀世若為情。
林鳥無休語,溪潮有歇聲。
性靈初自適,習氣未能清。
暫且忘思慮,焚香禮佛名。
離緒千重,角聲偏著羈人枕。那堪酒醒。句引愁難整。
門鎖黃昏,月浸梅花冷。人初靜。斗垂天迥。雁落清江影。
魚腸古制世所貴,不在鋒芒在神氣。
霜花照眼色正明,百煉精金成寶器。
匣開夜半流電驚,熊光直上插青冥。
鐵骨堅凝月魄死,晶芒銳吐幽磷腥。
脊高脅突星文直,濡縷吹毛捫不得。
雕繢何須珠玉裝,刮磨不受銅花蝕。
床頭風雨蒼龍吟,用殺止殺仁者心。
失身荊聶良可恥,凜凜三尺橫天倚。
驚蟄候,吹到十三風。舊院歌辭紈扇冷,去年門巷美人紅。春在鳥聲中。
江南岸,花泮日遲遲。碧蓋暗遮涼影立,縞衣閒自水田歸。誰唱采蓮詞?
西風外,瘦卻卷簾人。無語可諧秦吉了,有芳宜薦楚靈均。朵朵是秋魂。
花姊妹,未識陸家經。一笑嫣然催臘鼓,十分酣處弄瓶笙。聽得喜聲聲。
余向江南去,君為薊北行。舟車含別淚,風雨戀交情。
燕市初求駿,湘累自采蘅。天涯如見月,莫負歲寒盟。
一朝復一夕,身世似飄蓬。雁度寒云外,鶯啼細雨中。
形骸嗟我老,肝膽與君同。岐路愁分手,勞歌思不窮。
洞庭地僻官宜冷,拄笏看山氣倍清。
彩筆健開詩別境,吳船迅及雁歸程。
翠分岳色遙通峽,綠凈湖光直到城。
領取昔賢憂樂意,他時功業屬儒生。
有客持柯石門道,避人避世白云邊。相逢驚喜還相問,應說經今八百年。
溪谷幽深可避秦,桃源風物畫難真。思量卻得藍超力,解遣人知洞里春。
當年雞犬白云中,屋角榴花帶露濃。洞口只今無處覓,唯馀碧水繞青榕。
諸佛不曾出世,人人鼻孔遼天。
祖師不曾西來,個個壁立千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