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劉巨卿家六詠 其一 詣齋
紫鸞自超詣,一日可天地。兒郎但讀書,圣處底難至。
紫鸞自超詣,一日可天地。兒郎但讀書,圣處底難至。
今看座主與門生,事事相同舉世榮。
并直禁林司詔令,又來西省選豪英。
飛龍借馬天邊下,光祿供醪月底傾。
食葉蠶聲句偏美,當時曾記賦將成。
出珥銀貂侍太清,回看雙鶴舞中庭。
翩翩曾是仙人驥,兩兩尚儀君子形。
靜夜欲還緱嶺月,終朝思啑太湖萍。
莫將樹上雞相并,會待歸飛向杳冥。
淮南尚喜風流在,客有殷勤載酒過。
不醉不歸情可見,相看相笑意如何。
瞭眸自解持高論,長頸稀逢缺善歌。
舊愛陽關亦休唱,西還從此故人多。
采采向桑郊,盈盈自持筥。
掛鉤帶月往,稚葉和煙貯。
一心恐蠶饑,搔首促儔侶。
到家傾嫩綠,刀幾為?咀。
漢家舊日回中路,天子新除太守行。
牙將握刀趨遠驛,羌人下馬拜高旌。
云間白草開邊隴,山上朱樓壓郡城。
勇脫區區簿書內,壯心應欲請長纓。
始于歐陽永叔席,乃識雙井絕品茶。
次逢江東許子春,又出鷹爪與露芽。
鷹爪斷之中有光,碾成雪色浮乳花。
晏公風流丞相族,以此五色論等差。
遠走犀兵至蓬巷,青蒻出篋封題加。
紋柘冰瓷作精具,靈味一啜驅昏邪。
神還氣王讀高詠,六十五篇金出沙。
已從鍛煉出至寶,終老不變傳幽遐。
自惟平昔所得者,何異瓦礫空盈車。
滌心洗腑強為答,愈苦愈拙徒興嗟。
野性好書畫,無力能自致。每遇高趣人,常許出以視。
邵侯多奇玩,留我特開笥。首觀阮與杜,馿上瞑目醉。
韓干貌四馬,臨流解鞍轡。花驄照夜白,正側各畜意。
系衣穿褲靴,坐立皆廐吏。精神宛如生,于腮復穿鼻。
梅雞徐熙畫,竹間寒雀睡。逸少自寫真,對鏡絕相類。
數本失姓名,古胡并老驥。山水樹石硬,荊關藝能至。
巨然李成者,落筆愈奇異。人物張僧繇,雖傳恐非是。
其余又莫究,模搭似未備。周秦已來書,行草楷篆隸。
聲名舊烜赫,一一果可喜。邵侯愛我曹,咸使紙尾記。
況侯有古學,小字刻珉翠。各贈墨本歸,懷寶誰肯忌。
兵外肢強,兵內體壯。斂之盡歸,歲以多餉。
東南舳艫,銜尾而上。浮江浮淮,溯汴之湍。
汴湍不常,水衡不官。惟虞溢毀,靡虞舟槃。
舟槃糧覆,糧孰為足。大計之數,萬百惟六。
帛幣錯貨,三倍其谷。曰主厥漕,王之藎臣。
日憂河涸,運智煩神。以舫實土,約流束津。
百步之間,若牙與齦。朝漲夕降,滯舸次鱗。
亟乞于朝,朝不即報。下上經營,風并日曝。
其躬其勤,秉心有操。士豈無祿,視此則冒。
彼以榮佚,此以劬耗。愿答其劬,錫命錫誥。
洗硯開書幾,拈毫喜子巢。
不為微物撓,自向小欄敲。
已逐游絲末,還緣翠葉梢。
因知生理大,不必在重爻。
煙火千門曉欲開,王花驕馬肯徘徊。
井閭已是經時隔,親舊全如遠別來。
帝闕重看多氣象,天街新霽少塵埃。
振冠浣服無容久,便見池門放牓催。
金陵從事去,不嘆食無魚。
尺鯉日登俎,故鄉時得書。
衰荷摘短袂,秋蘚曳長裾。
若見府公問,年來懶更疎。
我講異爾講,我書非爾書。
彼將希白馬,此亦猶大車。
皆行國都內,轍不入委閭。
世人日擾擾,來慕清涼居。
瓜蔓水生風雨多,吳船發棹唱吳歌。
槎從秋漢下應快,人憶故園歸奈何。
世事靜思同轉轂,物華催老劇飛梭。
茶官到有清閑味,海月團團入酒蠃。
巖竇常留雪,山雪不有心。
禪衣百衲重,香剎四明深。
馴鹿來銜果,栽松去作林。
自緣冠紱累,未解遠公尋。
文學儒家子,儒本通天人。
蟏蛸尚先喜,吾黨何迷津。
津亭一相過,不笑復不嚬。
應此識恬泊,曾匪慢爾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