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首 其五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半夜虛空揣出骨。
十分描摸畫難成,試問諸人是何物。
阿呵呵,咄咄咄。
拶倒門前大案山,搏風放出遼天鶻。
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半夜虛空揣出骨。
十分描摸畫難成,試問諸人是何物。
阿呵呵,咄咄咄。
拶倒門前大案山,搏風放出遼天鶻。
當下的心就是佛,又并非這尋常認知的心等同于佛。既不是心,也不是佛,更不是物,如同在半夜里從虛空中揣摸出骨頭。即便費盡心思去描繪也難以畫成,試問眾人這究竟是什么東西。哎呀呵,咄咄怪事。把門前像大案一樣的山推倒,讓搏擊長風的遼天鶻飛出去。
即心即佛:禪宗的一種重要觀念,指人的自心就是佛。
非心非佛:對‘即心即佛’觀念的進一步深化,否定對心和佛的執著。
拶倒:推倒。
遼天鶻:一種能高飛于遼遠天空的猛禽,這里象征自由超脫的境界。
偈頌是禪宗常用的表達形式,用于傳達禪理。此偈可能創作于禪宗寺廟修行、講法場景中。當時禪宗發展,強調個體內心的覺悟和解脫,通過這種充滿機鋒的偈語啟發修行者突破常規思維,領悟禪的真諦。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禪宗思想,打破對常規概念的執著,追求內心的自由解脫。其特點是充滿禪機,以奇特意象和直白語言表達深刻哲理,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修行者參禪悟道。
中秋不見月,空傳江左詩。
陰晴定俱爾,離合政關茲。
亦復婆娑否,還成賦詠為。
溪南舊游地,誰與共襟期。
米盡不憂饑,行行且賦詩。
相看一大笑,從謂兩真癡。
未用追元白,聊須效陸皮。
流傳君不媿,附益我奚為。
雨勢忽已過,云峰空復生。
??能蘇暑病,未足慰農情。
同社推詩好,今宵況月明。
三人非對影,難弟與難兄。
曉雨初傳聽,晨窗已斷聞。
日行將杲杲,云起更紛紛。
不似歲且盡,直疑春向分。
南方故諳此,北叟漫驚云。
宗派滔滔是,于今得障流。
無悲和者寡,故愈暗中投。
我愿下取履,君其高臥樓。
穹岡如許割,肯愛一官休。
日腳陰晴屢,船身坐臥俱。
溪山無入望,覊旅孰為娛。
路識長安近,名非短策圖。
無迷蔡謨蟹,且覓季鷹鱸。
作底浮云合,從何細雨零。
庭中方照影,葉上已傳聽。
耿耿深翻鵲,飄飄暗墮螢。
倦身拋曲幾,高枕對疎欞。
欲過江天閣,出門如有方。
乍聞禽磔磔,還是雨浪浪。
放意官曹外,關心藥裹旁。
聽渠桃李退,蘭斛政幽香。
引嫌初補外,懷綬復頻年。
自得山水勝,定由仙佛緣。
往游成舊矣,有夢尚依然。
六字今誰嗣,留題乞我傳。
茅屋啼雞日過中,小舟隨問曲能通。
遙遙黃堰忽重到,落落白頭今一翁。
別后每懷音問闊,見時還許笑言同。
倡予和汝平生事,惆悵春風又起鴻。
臥聽晚來雨,懸知明日行。
破床空輾轉,高論阻崢嶸。
文選君精理,江西我濫名。
官曹敢論契,翰墨且尋盟。
長年遇百艱,十步九逢灘。
龍湫平淵蓄,靈山列岫寒。
庖廚朝飯薄,??绤晚衣單。
獨抱高深意,知音誰為彈。
了了晴山見,紛紛宿霧空。
樵歸婦腰斧,漁罷叟收筒。
但取登臨適,何須吟嘯工。
平生釣臺路,明日與君同。
屢有一杯約,況今三月來。
屬君繙藥裹,而我欠詩材。
楚塞稀紅蕊,僧坊剩綠苔。
幾時能出郭,分韻與徘徊。
隨處野花發,所須村酒沽。
江平初出岸,山好漸成圖。
從此經行地,能留物色無。
少陵那老蜀,張翰政思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