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上戲
殿上戲,丞相嗔,丞相勿嗔吾弄臣。臣可弄,不可狎,節使不來臣已殺。君王有道臣職遂,細柳營中親按轡。
殿上戲,丞相嗔,丞相勿嗔吾弄臣。臣可弄,不可狎,節使不來臣已殺。君王有道臣職遂,細柳營中親按轡。
愁聽關塞遍吹笳,不見中原有戰車。 三戶已亡熊繹國,一成猶啟少康家。 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 待得漢庭明詔近,五湖同覓釣魚槎。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禮犯義,其原皆生于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歲寒,雞鳴不已于風雨,彼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頃讀《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于世者,能無愧哉!
清切頻吹越石笳,窮愁猶駕阮生車。 時當漢臘遺臣祭,義激韓仇舊相家。 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 相將便是天涯侶,不用虛乘犯斗槎。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 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烈士心。
滿地關河一望哀,徹天烽火照胥臺。 名王白馬江東去,故國降幡海上來。 秦望云空陽鳥散,冶山天遠朔風回。 樓船見說軍容盛,左次猶虛授鉞才。
南營乍浦北南沙,終古提封屬漢家。 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 樓船已奉征蠻敕,博望空乘泛海槎。 愁絕王師看不到,寒濤東起日西斜。
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云海上生。 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 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 今日大梁非舊國,夷門愁殺老侯嬴。
鄉關不再見,悵望窮此晨。 山煙蔽鐘阜。水霧隱江津。 洲渚斂寒色,杜若變芳春。 無復歸飛羽,空悲沙塞塵。
學宦兩無成,歸心自不平。 故鄉尚萬里,山秋猿夜鳴。 人愁慘云色,客意慣風聲。 羈恨雖多情,俱是一傷情。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嘗與焉。蓋遁乎深山,自幽而著。以為貴重所知,花則何遇焉?天后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后嘆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牡丹,日月寖盛。今則自禁闥洎官署,外延士庶之家,彌漫如四瀆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國繁華之一事也。近代文士為歌詩以詠其形容,未有能賦之者。余獨賦之,以極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業自許,今則肆情于一花,無乃猶有兒女之心乎?余應之曰:吾子獨不見張荊州之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觀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賦》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爾,與牡丹何異哉?但問其所賦之旨何如,吾賦牡丹何傷焉,或者不能對,余遂賦以示之。
圓玄瑞精,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發為紅英。英之甚紅,鐘乎牡丹。拔類邁倫,國香欺蘭。我研物情,次第而觀。
暮春氣極,綠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曉驅。動蕩支節,如解凝結,百脈融暢,氣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將憤泄。淑色披開,照曜酷烈。美膚膩體,萬狀皆絕。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訣。坼者如語,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悅。裊者如舞,側者如跌。亞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織,疏者如缺。鮮者如濯,慘者如別。初朧朧而下上,次鱗鱗而重疊。錦衾相覆,繡帳連接。晴籠晝熏,宿露宵浥。或灼灼騰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儼然如思,或希風如吟,或泫露如悲。或垂然如縋,或爛然如披。或迎日擁砌,或照影臨池。或山雞已馴,或威鳳將飛。其態萬萬,胡可立辯?不窺天府,孰得而見?
乍遇孫武,來此教戰。教戰謂何?搖搖纖柯。玉欄風滿,流霞成波,歷階重臺,萬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顏色酡。角銜紅釭,爭顰翠娥。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漢宮三千,艷列星河,我見其少,孰云其多。弄彩呈妍,壓景駢肩。席發銀燭,爐升絳煙。洞府真人,會于群仙。晶熒往來,金釭列錢。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驚旱蓮。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萬金,買此繁華。遑恤終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開霞。曲廡重梁,松篁交加。如貯深閨,似隔窗紗,仿佛息媯,依稀館娃。我來觀之,如乘仙槎。脈脈不語,遲遲日斜。九衢游人,駿馬香車。有酒如澠,萬坐笙歌。一醉是競,孰知其他。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脫落群類,獨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滿室。葉如翠羽,擁抱櫛比。蕊如金屑,妝飾淑質。玫瑰羞死,芍藥自失。夭桃斂跡,秾李慚出。躑躅宵潰,木蘭潛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讓其先,敢懷憤嫉?
煥乎!美乎!后土之產物也。使其花如此而偉乎,何前代寂寞而不聞?今則昌然而大來。曷草木之命,亦有時而塞,亦有時而開?吾欲問汝,曷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四明山道士葉沈,囊出古畫。畫有桃源圖。圖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記,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勢與江河同。有深而綠,淺而白,白者激石,綠者落鏡。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連而去,峰豎不險,翠秾不浮。其夾岸有樹木千萬本,列立如揖,丹色鮮如霞,擢舉欲動,燦若舒顏。山鋪水底,草散茵毯。有鸞青其衿,有鶴丹其頂,有雞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閑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巖門,細露屋宇,霞檻繚轉,云磴五色;雪冰肌顏,服身衣裳皆負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書童玉女,角發而侍立者十二。視其意況,皆逍遙飛動,若云十許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處有壇,層級沓玉冰。壇面俄起爐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氣,具備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華鬢眉,身著秦時衣服,手鼓短枻,意狀深遠。
合而視之:大略山勢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鶴情閑暇,煙嵐草木,如帶香氣。熟得詳玩,自覺骨戛清玉,如身入鏡中,不似在人寰間,眇然有高謝之志從中來。
坐少選,道士卷畫而藏之。若身形卻落塵土中,視向所張壁上,又疑有頑石化出,塞斷道路。某見畫物不甚寡,如此圖,未嘗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耶!葉君且自珍重。無路得請,遂染筆錄其名數,將所以備異日寫畫之不謬也。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怠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既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神鬼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賢相,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為天下計,則必已饑已溺,一夫不獲,引為余辜。大禹、墨子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勞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祇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條為余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
此腔自虜傳至邊,飲牛馬即橫笛吹之,不鼓不拍,聲甚凄斷。聞兀術每遇對陣之際,吹此則鏖戰無還期也。
邊頭春未到,雪滿交河道。暮沙明殘照,塞烽云間小。斷鴻悲,隴月低,淚濕征衣悄。歲華老。
仆持節朔庭,自燕山向北,部落以三分為率,南人居其二。聞南使過,駢肩引頸,氣哽不得語,但泣數行下,或以慨嘆,仆每為揮涕憚見也。因作《入塞》紀其事,用示有志節,憫國難者云。
妾在靖康初,胡塵蒙京師。 城陷撞軍入,掠去隨胡兒。 忽聞南使過,羞頂羖羊皮。 立向最高處,圖見漢官儀。 數日望回騎,薦致臨風悲。
康白:足下昔稱吾于潁川,吾常謂之知言。然經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從便得之也?前年從河東還,顯宗、阿都說足下議以吾自代,事雖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狹中,多所不堪,偶與足下相知耳。閑聞足下遷,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獨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薦鸞刀,漫之膻腥,故具為足下陳其可否。
吾昔讀書,得并介之人,或謂無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今空語同知有達人無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內不失正,與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莊周,吾之師也,親居賤職;柳下惠、東方朔,達人也,安乎卑位,吾豈敢短之哉!又仲尼兼愛,不羞執鞭;子文無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濟物之意也。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以此觀之,故堯、舜之君世,許由之巖棲,子房之佐漢,接輿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數君,可謂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動,各附所安。故有處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論。且延陵高子臧之風,長卿慕相如之節,志氣所托,不可奪也。吾每讀尚子平、臺孝威傳,慨然慕之,想其為人。少加孤露,母兄見驕,不涉經學。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而為儕類見寬,不攻其過。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心日頹,任實之情轉篤。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饗以嘉肴,愈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
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至性過人,與物無傷,唯飲酒過差耳。至為禮法之士所繩,疾之如仇,幸賴大將軍保持之耳。吾不如嗣宗之資,而有慢弛之闕;又不識人情,暗于機宜;無萬石之慎,而有好盡之累。久與事接,疵釁日興,雖欲無患,其可得乎?又人倫有禮,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臥喜晚起,而當關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釣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動,二不堪也。危坐一時,痹不得搖,性復多虱,把搔無已,而當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書,又不喜作書,而人間多事,堆案盈機,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喪,而人道以此為重,已為未見恕者所怨,至欲見中傷者;雖瞿然自責,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順俗,則詭故不情,亦終不能獲無咎無譽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當與之共事,或賓客盈坐,鳴聲聒耳,囂塵臭處,千變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煩,而官事鞅掌,機務纏其心,世故煩其慮,七不堪也。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統此九患,不有外難,當有內病,寧可久處人間邪?又聞道士遺言,餌術黃精,令人久壽,意甚信之;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安能舍其所樂而從其所懼哉!
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節也;仲尼不假蓋于子夏,護其短也;近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華子魚不強幼安以卿相,此可謂能相終始,真相知者也。足下見直木不可以為輪,曲木不可以為桷,蓋不欲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唯達者為能通之,此足下度內耳。不可自見好章甫,強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養鴛雛以死鼠也。吾頃學養生之術,方外榮華,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無為為貴。縱無九患,尚不顧足下所好者。又有心悶疾,頃轉增篤,私意自試,不能堪其所不樂。自卜已審,若道盡途窮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歡,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況復多病。顧此悢悢,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賢能也。若以俗人皆喜榮華,獨能離之,以此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然使長才廣度,無所不淹,而能不營,乃可貴耳。若吾多病困,欲離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豈可見黃門而稱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時為歡益,一旦迫之,必發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獻之至尊,雖有區區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為別。嵇康白。
余少好音聲,長而玩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于音聲也。是故復之而不足,則吟詠以肆志;吟詠之不足,則寄言以廣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歷世才士,并為之賦頌。其體制風流,莫不相襲。稱其才干,則以危苦為上;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為主;美其感化,則以垂涕為貴。麗則麗矣,然未盡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原不解音聲;覽其旨趣,亦未達禮樂之情也。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故綴敘所懷,以為之賦。
其辭曰:
惟椅梧之所生兮,托峻岳之崇岡。披重壤以誕載兮,參辰極而高驤。含天地之醇和兮,吸日月之休光。郁紛紜以獨茂兮。飛英蕤于昊蒼。夕納景于虞淵兮,旦晞干于九陽。經千載以待價兮,寂神跱而永康。且其山川形勢,則盤紆隱深,磪嵬岑嵓。亙嶺巉巖,岞崿嶇崟。丹崖崄巇,青壁萬尋。若乃重巘增起,偃蹇云覆。邈隆崇以極壯,崛巍巍而特秀。蒸靈液以播云,據神淵而吐溜。爾乃顛波奔突,狂赴爭流。觸巖抵隈,郁怒彪休。洶涌騰薄,奮沫揚濤。瀄汩澎湃,蜿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安回徐邁,寂爾長浮。澹乎洋洋,縈抱山丘。詳觀其區土之所產毓,奧宇之所寶殖,珍怪瑯玕,瑤瑾翕赩,叢集累積,奐衍于其側。若乃春蘭被其東,沙棠殖其西。涓子宅其陽,玉醴涌其前。玄云蔭其上,翔鸞集其巔。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竦肅肅以靜謐,密微微其清閑。夫所以經營其左右者,固以自然神麗,而足思愿愛樂矣。
于是遁世之士,榮期綺季之疇,乃相與登飛梁,越幽壑,援瓊枝,陟峻崿,以游乎其下。周旋永望,邈若凌飛,邪睨昆侖,俯闞海湄。指蒼梧之迢遞,臨回江之威夷。悟時俗之多累,仰箕山之余輝。羨斯岳之弘敞,心慷慨以忘歸。情舒放而遠覽,接軒轅之遺音。慕老童于騩隅,欽泰容之高吟。顧茲梧而興慮,思假物以托心。乃斫孫枝,準量所任。至人攄思,制為雅琴。乃使離子督墨,匠石奮斤,夔襄薦法,般倕騁神。鎪會裛廁,朗密調均。華繪雕琢,布藻垂文。錯以犀象,籍以翠綠。弦以園客之絲,徽以鐘山之玉。爰有龍鳳之象,古人之形。伯牙揮手,鐘期聽聲。華容灼爚,發采揚明,何其麗也!伶倫比律,田連操張。進御君子,新聲憀亮,何其偉也!
及其初調,則角羽俱起,宮徵相證,參發并趣,上下累應。踸踔磥硌,美聲將興,固以和昶而足耽矣。爾乃理正聲,奏妙曲,揚白雪,發清角。紛淋浪以流離,奐淫衍而優渥。粲奕奕而高逝,馳岌岌以相屬。沛騰遌而競趣,翕韡曄而繁縟。狀若崇山,又象流波。浩兮湯湯,郁兮峨峨。怫煩冤,紆余婆娑。陵縱播逸,霍濩紛葩。檢容授節,應變合度。兢名擅業,安軌徐步。洋洋習習,聲烈遐布。含顯媚以送終,飄余響乎泰素。
若乃高軒飛觀,廣夏閑房,冬夜肅清,朗月垂光,新衣翠粲,纓徽流芳。于是器冷弦調,心閑手敏。觸批如志,唯意所擬。初涉淥水,中奏清徵。雅昶唐堯,終詠微子。寬明弘潤,優游躇跱。拊弦安歌,新聲代起。歌曰:“凌扶搖兮憩瀛洲,要列子兮為好仇。餐沆瀣兮帶朝霞,眇翩翩兮薄天游。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激清響以赴會,何弦歌之綢繆。”于是曲引向闌,眾音將歇,改韻易調,奇弄乃發。揚和顏,攘皓腕。飛纖指以馳騖,紛?譶以流漫。或徘徊顧慕,擁郁抑按,盤桓毓養,從容秘玩。闥爾奮逸,風駭云亂。牢落凌厲,布濩半散。豐融披離,斐韡奐爛。英聲發越,采采粲粲。或間聲錯糅,狀若詭赴。雙美并進,駢馳翼驅。初若將乖,后卒同趣。或曲而不屈,直而不倨。或相凌而不亂,或相離而不殊。時劫掎以慷慨,或怨?而躊躇。忽飄飖以輕邁,乍留聯而扶疏。或參譚繁促,復疊攢仄。縱橫駱驛,奔遁相逼。拊嗟累贊,間不容息。瑰艷奇偉,殫不可識。若乃閑舒都雅,洪纖有宜。清和條昶,案衍陸離。穆溫柔以怡懌,婉順敘而委蛇。或乘險投會,邀隙趨危。譻若離鹍鳴清池,翼若游鴻翔層崖。紛文斐尾,慊縿離纚。微風余音,靡靡猗猗。或摟批攦捋,縹繚潎冽。輕行浮彈,明婳??慧。疾而不速,留而不滯。翩綿飄邈,微音迅逝。遠而聽之,若鸞鳳和鳴戲云中;迫而察之,若眾葩敷榮曜春風。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嗟姣妙以弘麗,何變態之無窮!
若夫三春之初,麗服以時。乃攜友生,以遨以嬉。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翳華芝,臨清流,賦新詩。嘉魚龍之逸豫,樂百卉之榮滋。理重華之遺操,慨遠慕而長思。
若乃華堂曲宴,密友近賓,蘭肴兼御,旨酒清醇。進南荊,發西秦,紹陵陽,度巴人。變用雜而并起,竦眾聽而駭神。料殊功而比操,豈笙籥之能倫?
若次其曲引所宜,則廣陵止息,東武太山。飛龍鹿鳴,鹍雞游弦。更唱迭奏,聲若自然。流楚窈窕,懲躁雪煩。下逮謠俗,蔡氏五曲,王昭楚妃,千里別鶴。猶有一切,承間簉乏,亦有可觀者焉。
然非夫曠遠者,不能與之嬉游;非夫淵靜者,不能與之閑止;非夫放達者,不能與之無(希去布加厷);非夫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也。若論其體勢,詳其風聲,器和故響逸,張急故聲清,間遼故音庳,弦長故徽鳴。性潔靜以端理,含至德之和平。誠可以感蕩心志,而發泄幽情矣!是故懷戚者聞之,莫不憯懔慘凄,愀愴傷心,含哀懊咿,不能自禁。其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歡釋,抃舞踴溢,留連瀾漫,嗢噱終日。若和平者聽之,則怡養悅愉,淑穆玄真,恬虛樂古,棄事遺身。是以伯夷以之廉,顏回以之仁,比干以之忠,尾生以之信,惠施以之辯給,萬石以之訥慎。其余觸類而長,所致非一,同歸殊途。或文或質,總中和以統物,咸日用而不失。其感人動物,蓋亦弘矣。
于時也,金石寢聲,匏竹屏氣,王豹輟謳,狄牙喪味。天吳踴躍于重淵,王喬披云而下墜。舞鸑鷟于庭階,游女飄焉而來萃。感天地以致和,況蚑行之眾類。嘉斯器之懿茂,詠茲文以自慰。永服御而不厭,信古今之所貴。
亂曰:愔愔琴德,不可測兮;體清心遠,邈難極兮;良質美手,遇今世兮;紛綸翕響,冠眾藝兮;識音者希,孰能珍兮;能盡雅琴,唯至人兮!
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 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
鴛鴦于飛,嘯侶命儔。朝游高原,夕宿中洲。 交頸振翼,容與清流。咀嚼蘭蕙,俛仰優游。
泳彼長川,言息其滸。陟彼高岡,言刈其楚。 嗟我征邁,獨行踽踽。仰彼凱風,涕泣如雨。
泳彼長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岡,言刈其杞。 嗟我獨征,靡瞻靡恃。仰彼凱風,載坐載起。
穆穆惠風,扇彼輕塵。奕奕素波,轉此游鱗。 伊我之勞,有懷遐人。寤言永思,寔鐘所親。
所親安在,舍我遠邁。棄此蓀芷,襲彼蕭艾。 雖曰幽深,豈無顛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人生壽促,天地長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壽。 思欲登仙,以濟不朽。纜轡踟躕,仰顧我友。
我友焉之,隔茲山梁。誰謂河廣,一葦可航。 徒恨永離,逝彼路長。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 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攜我好仇,載我輕車。南凌長阜,北厲清渠。 仰落驚鴻,俯引淵魚。盤于游田,其樂只且。
凌高遠盻,俯仰咨嗟。怨彼幽縶,室邇路遐。 雖有好音,誰與清歌。雖有姝顏,誰與發華。 仰訊高云,俯托輕波。乘流遠遁,抱恨山阿。
輕車迅邁,息彼長林。春木載榮,布葉垂陰。 習習谷風,吹我素琴。交交黃鳥,顧儔弄音。 感悟馳情,思我所欽。心之憂矣,永嘯長吟。
浩浩洪流,帶我邦畿。萋萋綠林,奮榮揚暉。 魚龍瀺灂,山鳥羣飛。駕言出游,日夕忘歸。 思我良朋,如渴如饑。愿言不獲,愴矣其悲。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