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三十首 其二三
顯老明禪,入理深淵。文殊為體,妙用普賢。
鳳山得旨,妙契南源。三株樹下,坐斷云煙。
金剛作眼,鼻孔遼天。言談諷詠,草木皆鮮。
欽風久矣,偶睹惠然。如天甘露,沃我心田。
希有希有,世外金仙。老婆心切,示我窺鞭。
自知本有,久被塵纏。普光明殿,海印俱全。
彌勒閣中,了了何言。常在不欠,觸目無邊。
一毫頭上,妙絕偏圓。含融法界,本體現前。
顯老明禪,入理深淵。文殊為體,妙用普賢。
鳳山得旨,妙契南源。三株樹下,坐斷云煙。
金剛作眼,鼻孔遼天。言談諷詠,草木皆鮮。
欽風久矣,偶睹惠然。如天甘露,沃我心田。
希有希有,世外金仙。老婆心切,示我窺鞭。
自知本有,久被塵纏。普光明殿,海印俱全。
彌勒閣中,了了何言。常在不欠,觸目無邊。
一毫頭上,妙絕偏圓。含融法界,本體現前。
顯老與明禪,對佛法義理領悟極深。以文殊菩薩的智慧為本體,又能像普賢菩薩一樣妙用無窮。鳳山領悟了佛法宗旨,與南源的佛法精妙契合。在三株樹下,超脫于塵世云煙。有著如金剛般的洞察力,鼻孔仿佛高入天際。他們的言談吟詠,讓草木都顯得鮮活。我欽慕其風采已久,偶然得見真是欣喜。如同天降甘露,滋潤我的心田。真是稀有難得啊,這世外的金仙。他們一片婆心,給我指引。我自知本有佛性,只是長久被塵世所纏繞。在普光明殿中,如海印般的佛法智慧都具備。在彌勒閣里,一切都明了又何須多言。佛性常在不缺,所見之處皆是無邊佛法。在一毫頭上,也能體現出絕妙的圓滿。包容融合法界,佛性本體自然顯現。
顯老明禪:指兩位精通禪法的高僧。
文殊:文殊菩薩,代表大智慧。
普賢:普賢菩薩,象征大行愿。
鳳山:可能是一位僧人或與佛法相關的人。
南源:可能是佛法傳承的一個源頭或一位高僧。
三株樹:佛教中具有象征意義的樹。
金剛作眼:形容有像金剛一樣銳利的洞察力。
鼻孔遼天:夸張說法,形容超脫不凡。
欽風:欽慕其風采。
惠然:喜悅的樣子。
老婆心切:指高僧們對他人的教導充滿慈悲和關切。
窺鞭:指引、啟發。
普光明殿:佛教中象征光明智慧的地方。
海印:比喻佛法如大海能印現萬物。
彌勒閣:與彌勒菩薩相關的地方,象征未來的光明。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當時佛教的興盛有關。在佛教發展過程中,禪法修行者眾多,詩中的顯老、明禪等高僧可能是當時禪法的代表人物。詩人可能是一位對佛法有深入研究和追求的人,在與這些高僧接觸或聽聞其事跡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佛法的感悟和對高僧的敬意。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贊美高僧的修行境界。其突出特點是充滿佛教意象和術語,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佛教文學史上,它是表達禪法感悟和對高僧敬仰的一種體現,有助于后人了解當時佛教的思想和文化。
年高漢賈誼,官過楚荀卿。望古君無憾,論今我未平。有風吹畫翣,無日照佳城。空復文章在,流傳世上名。
人品相懸定幾分,十年高臥赤城云。神仙窟宅古多見,泉石膏肓今亦云。羽駕擬陪天上樂,麟毫猶寫世間文。吳江楓落搖歸棹,更喜新詩愜所聞。蓑衣芒屨日相逢,仙者誰人識呂鐘。已受丹書存夜氣,定除白發變春容。情田舊習雖鋤穢,筆陣馀威尚折沖。聞說山間賦招隱,試披云霧幾多重。遍從江海濯清流,歸老岷峨占上游。心遠欲聯高士傳,地偏仍似賈胡留。何時竹杖閑支壁,終日繩床懶命儔。碧嶂紅塵兩相望,勞生笑我不知休。
郁郁平阡帶古壕,沈沈新綠臥虹腰。滹沱不復思王霸,溱洧何煩濟國僑。千里桑麻分雨露,一時粉繪雜風謠。他年三輔收遺事,應續黃圖第幾條。
濁醪杯面漲桃花,雪后陽春滿一槎。醉里若逢年少日,更攀北斗酌流霞。
常憐世間人,晚歲生恐怖。問之此何因?牽以物欲故。孰知不得將?此理當自悟。云散月滿懷,清風湛歸路。
老去家無定,名高席未前。如君尚窮約,誰與問蒼天。
潮陽久矣望歸來,淮水風帆一日開。深荷九天滂德澤,不辭五嶺冒炎埃。山中劍氣龍吟匣,海上珠光蚌拆胎。想見故園風物舊,題詩正好寄多才。
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世人錢多賺不盡,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間,鐘送黃昏雞報曉。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渺渺秋風藕葉殘,初陽猶照萬裙翻。莫愁想應愁中老,剩下枯蒲系短船。
同游賞溪曲,清興浩無涯。澄潭弄新淥,芳蹊踏晴沙。緣崖采秋菊,搴林摘春茶。留連此中意,當期歲月賒。
已然無語答山神,重睹廬山面目真。一十八年春似夢,白云應識再來人。
銀燭前頭見楚蓮,雪香輕袂掌中旋。章華臺上春風起,一片楊花拂玳筵。
錢君手出畫梅卷,零風點雪寒芳斂。老干橫生色如鐵,空山月抹孤根遠。古今誰得傅梅神,開卷瓊英寒逼人。漫誇范致能為譜,長老華光差得真。一幅一枝不為少,逐毫亂落奪天巧。影滅香消破碧虛,含飆出霧何縹緲。逋翁湖山詩思清,揚州東閣最含情。瘦花數點應難謝,不受江南笛里聲。
霜后藜枯無可羹,饑吟長作候蟲聲。藏神上訴天應泣,支賜江蘺與杜蘅。
玉妃步步影毿毿,燕罷瑤池酒正酣。夜半不知風露冷,夢隨春雨過江南。湖上無書問老逋,冰霜巖壑耐清孤。入更月上天全白,轉首春風是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