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贈新筍
候屆中和日漸長,籜龍忽到愛松堂。
便驚詩句含蔬味,更覺庖廚有細香。
未學坡公參玉板,且同韓子賦筼筜。
筍來茶往非為禮,端為詩情故得嘗。
候屆中和日漸長,籜龍忽到愛松堂。
便驚詩句含蔬味,更覺庖廚有細香。
未學坡公參玉板,且同韓子賦筼筜。
筍來茶往非為禮,端為詩情故得嘗。
時節到了中和節,白晝漸漸變長,筍忽然送到了愛松堂。立刻驚嘆詩句里仿佛有了蔬菜的清新味道,更感覺廚房中飄出細細的香氣。還沒像蘇東坡那樣參悟玉板禪機,暫且和韓愈一樣為筼筜竹賦詩。送筍又送茶并非是為了講禮數,只是因為詩情才得以品嘗這筍。
中和:中和節,唐德宗時將農歷二月初一設為中和節。
籜龍:竹筍的別稱。
坡公參玉板:蘇軾曾與劉器之同參玉板和尚,吃筍后悟禪機。
韓子賦筼筜:韓愈曾作《鄭群贈簟》,有“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籜龍”等與竹、筍有關內容。
筼筜:一種竹子,這里代指竹筍。
中和節時,友人送來新筍,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中和節在唐代是重要節日,人們有祭祀、宴飲等活動,此時新筍上市,給生活增添了新鮮元素,詩人在這樣的氛圍中,借新筍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圍繞新筍展開,表達了對新筍的喜愛和由此激發的詩情。其特點是用典自然,語言清新,充滿生活氣息。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高雅的情趣。
廛市通人處,明明與往還。
悟來惟一物,昧處隔千山。
神水丹田下,華池水火間。
一元能造化,返老作童顏。
洞戶延清吹,庭除貯綠陰。
不隨風月媚,肯受雪霜侵。
潤入珠泉爽,聲傳玉帳深。
主人留勝賞,同此歲寒心。
閩海群仙地,商秋少昊辰。盡裒山岳氣,來作廟堂身。
秀拔千尋玉,群開一角麐。早年提巨筆,平步歷通津。
當寧欣前席,同時嘆絕塵。鳣堂初簡拔,烏府即騰掀。
旋綜天官要,還躋政路親。南臺沙磧合,兩省袞衣新。
金鼎功名會,紗籠富貴人。房籌須杜決,蕭畫賴曹遵。
畎畝家蒙福,圖書日效珍。百城收唾手,萬事斷垂紳。
皎皎胸中鑒,融融筆底春。群工推靖密,舉世服清真。
直宿非箕斗,逢時實渭莘。帝嘉忠力久,朝羨寵光頻。
申伯詩方續,桓榮賜已陳。露清龜食息,霜老鶴精神。
永世承元首,中天轉大鈞。歲留稱壽斚,旬日看車輪。
兩都賓主盡雄名,我獨何人共宴榮。
微服豈宜從刺史,瓦巾端為訪先生。
山陰甚愧群賢集,蜀客初無一坐傾。
庾亮興來殊不淺,臨風數語逼人清。
山居有幽事,小雪破梅心。
的皪明陰壑,玲瓏掛晚林。
吹香撩遠興,弄影慰孤斟。
剩欲留長在,霜枝半不禁。
虎頭不復傅金粟,魏武之孫聊可續。
如何三昧畫中王,解使天機照人目。
含毫不動先有情,萬態了了隨經營。
偶然得意灑春色,日輔月角須臾成。
精神還仗精神覓,筆下區區徒刻畫。
故知巧匠盤礴時,萬里丹青減容色。
君不見齊梁大士天所開,幼僧不許僧繇猜。
師今幸有印泥手,貌取當年黃面來。
殷勤江南客,折花良慰予。
炯晝孤光冷,曜夜清影疏。
連林玩不足,一枝清有余。
諒無和羮用,飄落將何如。
相從常恨十年遲,握手匆匆每自疑。
風艇煙帆還此日,隙煙籬井定何時。
試看子學猶難售,須信吾窮未易醫。
千里同風杜夫子,可能時寄彈丸詩。
無心居大寶,有子傳鴻鈞。
萬里方終宴,千年忽上賓。
地今縱禹葬,天不返虞巡。
愴極皇情處,還觀吉仗陳。
茲山定中腴,秀色乃如許。連峰積蒼潤,嵐氣亦如雨。
珍泉不浪出,世俗那得取。群仙作佛供,灑此玉池股。
甘寒飲天下,瓶盎走膏乳。兒嬉供茗事,云散入江渚。
當源起臺殿,下瞰松柏古。巍基首梁宋,爽氣接吳楚。
我來值佳月,濟勝得嵇呂。聊分小蒼壁,同振百年羽。
躋攀興未極,落日在林莽。卻立望翠屏,中流駐鳴櫓。
杜陵窮老覓榿栽,不似何郎種笛材。
三徑莫憂荒草合,一樽如與故人開。
未堪急雨枝枝打,便有幽禽日日來。
坐誦東坡食無肉,詩腸日午轉饑雷。
去蜀且萬里,尋師逾十年。
初猶學搜句,老漸欲參禪。
晏坐蒲團破,游方草屨穿。
還家何所得,笑上峽中船。
經術群公上,人材二紀間。
屢持邊使節,竟老近臣班。
賜第叨同擢,趨朝憶共還。
白頭無力送,能隔幾青山。
拂衣歸憩舊煙蘿,鐘鼎山林竟孰多。
眼看空花皆是幻,心同古井肯重波。
清談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養和。
我亦行拋簪笏去,從君春日曬漁蓑。
縹緲風煙上,誰栽柏滿庭。
諸郎渾玉雪,前哲想丹青。
舉國思人鑒,重泉揜德星。
空余千載事,寒露泣秋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