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兵部柴尚書
權兼將相竭忠誠,文武全才屬老成。廊廟雍容時望重,邊陲談笑戰塵清。白雞忽憶當年夢,青史應垂萬古名。嗟我忝居鄉曲后,謾歌楚些寄哀情。
權兼將相竭忠誠,文武全才屬老成。廊廟雍容時望重,邊陲談笑戰塵清。白雞忽憶當年夢,青史應垂萬古名。嗟我忝居鄉曲后,謾歌楚些寄哀情。
苗葉梳風暑乍消,歸禽掠日影逍遙。
閑披綠草依孤樹,喜看青衫渡小橋。
密語偶窺康節夢,清狂未覺步兵驕。
剪燈坐嘆流光回,他日何方覓老樵。
滿江風雨攪清秋,竟夕焚膏賦舊游。近日行藏輸宋鹢,平生心膽似吳牛。君能憐我還應泣,壯不如人只合休。且復一樽開口笑,醉中大可葬新愁。
豪氣而今覺漸消,江東枉說阿龍超。弄丸誰是市南手,諧俗還羞楚國腰。八月濤聲醒愕夢,三更雨腳動吟瓢。海天大有悲歌地,莫謾隨人破寂寥。
憶昔乘云覲帝傍,一時聳聽鳳鳴陽。
久無老子出幽谷,曾有謫仙流夜郎。
嘿似銅人姑勿論,憂能玉汝義何傷。
唾壺麈尾俱麾去,只挈隨身古錦囊。
影事斜街認紫櫻,云駢北返我西征。
中箱竊寫驂鸞錄,簫管虛調引鳳聲。
離合悲歡誠有數,瘦肥冷暖總關情。
何時小酌涼州酒,同倚雕欄聽曉鶯。
此山青可愛,巖嶂繞云松。暫息野中駕,彌耽塵外蹤。石橋今古在,香客往來逢。落日谷風起,依稀聞瞑鐘。
素蓋凌風轉,飄飄度石梁。田家始晡食,村店已斜陽。紅憶山椒熟,青憐隴麥長。郊行亦何事,能遣世情忘。
鑿透耳聾,板夾背傴。
只要醫行,不管人苦。
拄杖子,不別時宜,強行直路。
大地羊腸繞棘林。何處去。
身墮樊籠里,心游浦溆邊。
晚風傳牧笛,落日漾漁船。
山接無窮樹,江連不盡天。
憑誰圖此景,髣髴似斜川。
笑折梅花可自由,草亭觀物小開眸。
星周律轉歲華在,冬至陽生瑞藹流。
葛稚成丹留一訣,桃源迷路忽千秋。
相逢漁父為傳語,莫記武陵前度舟。
溫溫中旨肅傳宣,魯語書陳誦說專。圣意聿宗伊洛訓,愚臣謹繹考亭編。寸心普物根源地,百拜承顏咫尺天。堯舜吾君持所學,敢陳他道對王前。
躬承清問及年豐,蠶麥今還與舊同。稼穡艱難周圣慮,農桑勸課即田功。志民深閔僖公雨,勤業猶存豳國風。懇懇召和關主德,我皇心直與天通。
前日出門去,云樹遽杳渺。
何以今日行,依依情難了。
緩語不成聲,含淚別兄嫂。
兄言慎車馬,嫂言愿歸早。
借得溪亭暫解鞍,
溪亭擬作釣船看。
不應隱處近城郭,
未必終身把釣竿。
高城西北控燕都,吹角清秋落日孤。
尚憶武皇巡玉塞,親從鎮國剖金符。
宮槐御柳今蕭瑟,虎檻鷹坊舊有無。
邊事百年虛想像,誰夸天險塞飛狐。
正月燒燈夜,封川轉覺幽。
十分憑月色,數點照城頭。
俗習那知陋,安陵諒不愁。
家家松火畔,舂米未曾休。
行盡塘陂日已西,
回頭綠樹卻遲遲。
柔條秀絕向人甚,
忍不從容折一枝。
萬古興龍地,孤身跋馬游。
郁蔥瞻氣象,懷抱失牢愁。
長揖將軍客,高歌敕勒秋。
平安容易報,七十五官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