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司馬季思通守沿檄天臺二首 其一
靜聽天臺事,茲行毋憚勞。
水和青嶼出,霞起赤城高。
佛寺炊烏飯,仙宮壓白醪。
奉符須少緩,處處可游遨。
靜聽天臺事,茲行毋憚勞。
水和青嶼出,霞起赤城高。
佛寺炊烏飯,仙宮壓白醪。
奉符須少緩,處處可游遨。
靜靜聽聞天臺的事,這次出行不要害怕辛勞。水面上青嶼浮現,赤城山在云霞映照下顯得格外高。佛寺里煮著烏飯,仙宮中釀著美酒。接受公文的行程可以稍微放緩,到處都可以游玩。
沿檄:指奉命到外地任職。
憚勞:害怕勞苦。
青嶼:綠色的島嶼。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為天臺山南門。
烏飯:用烏飯樹葉浸米煮成的飯。
白醪:白酒。
奉符:接受公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友人司馬季思奉命到天臺任職,詩人寫詩送行。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對友人此去充滿期待,希望友人能在工作之余領略天臺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鼓勵其享受旅程。特點是寫景生動,展現天臺魅力。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送別詩中勸勉友人、展現當地特色的常見寫法。
玉樹歌已殘,秦淮不堪泊。女墻明月高,江楓夜深落。
溯湘逾嶺總難休,那計流亡歲月稠。抗日旄頭威絕域,憂時蒿目快清秋。迫降敵虜方通牒,欲返家人先買舟。我檢水山圖百幅,留娛衰老臥能游。
云壓樓頭雨打墻,春郊無路覓青皇。冷風陣陣如寒食,愁緒凄凄似異鄉。草色欲迷元亮徑,蛙聲偏傍孔公堂。幽齋何計支岑寂,一卷南華一柱香。
寫得修眉翠欲重,笑回雙頰艷芙蓉。朝來倘便乘云去,知在巫山第幾峰。
老來厭朝市,靜占五百弓。山棱瘦如削,水面清若空。行穿萬蓋青,臥戴一葉紅。黃柑千頭奴,白鳧五尺童。銀刀貫翠縷,象鼻卷碧筒。一醉百不知,漁父真家風。幽尋屬無事,散此九節筇。空濛水云里,端生畫屏中。
楊柳青青燕燕飛,鞦韆庭院晚風微。玉鞭寶馬長安道,公子尋春次第歸。
越奸越狡越貧窮,奸狡原來天不容。富貴若從奸狡得,世間癡漢吸西風。
質非高古謝罍樽,漫向陳編挹圣言。久判馀生甘掃墓,尚懷先友欲登門。功名自昔歸羊傅,丘壑從來著謝鯤。何日扁舟澠若去,眼看荔子壓枝繁。
瓣香難救欲沉舟,虜氣昏昏暗九州。今日魯連真蹈險,它年江統浪含愁。馀生未了東還計,即死能忘北向讎。地下欲從行在所,海陵朝撼朔風秋。
鶴發仙翁養大還,紫霞為佩玉為冠。瑯函有篆丹書古,鐵柱無塵寶劍寒。鳳闕恩從天上賜,龍宮方向月中看。我來欲問長生術,一曲空歌月滿壇。
城迥當平野,樓高屬莫陰。謫仙何俊逸,此地昔登臨。慷慨空懷古,徘徊獨賞心。嶧山明望眼,百里見遙岑。
天涯人獨立,滿地葉金黃。身后斜曛暖,身前一影長。
澤國春深霧雨收,越城橋畔水爭流。斷煙西去浮蒼嶼,斜日中川起白鷗。村店寂寥寒食節,行人迢遞木蘭舟。芳情滿目東風急,欲采汀花不自由。
延年歌發漢主惑,緣何傾城再傾國。為言美人絕姿色,曠代不遇難再得。瑤臺金屋流春風,夫人綽約真天容。等閒承恩媚一笑,六宮爍伏花顏紅。寵深體弱忽寢疾,不愿君王顧衰質。兒將有托即瞑目,死別那知恨無極。玉簫聲斷知何許,落日悲風愁萬古。一從香骨葬金城,芳草青連茂陵土。
大麥收割蚤,二麥收割遲。帶青摘穗不候熟,老稚藉此聊充饑。去年夏旱秋又水,谷麥無收民受餒。今年種麥十二三,縱有收成無積累。了卻官租馀幾何,女嫁男婚債負多。公私用度皆仰給,可喜時清無重科。有司牧民當體此,愛養蒼生如赤子。庶令祿位保始終,更有清名播青史。剝民肥已天地知,國法昭昭不爾私。琴堂公暇垂簾坐,請誦老夫收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