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道安陵遇蓋還為余造真箓,臨別留贈
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安陵蓋夫子,十歲與天通。
懸河與微言,談論安可窮。能令二千石,撫背驚神聰。
揮毫贈新詩,高價掩山東。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風。
學道北海仙,傳書蕊珠宮。丹田了玉闕,白日思云空。
為我草真箓,天人慚妙工。七元洞豁落,八角輝星虹。
三災蕩璿璣,蛟龍翼微躬。舉手謝天地,虛無齊始終。
黃金滿高堂,答荷難克充。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羅酆。
昔日萬乘墳,今成一科蓬。贈言若可重,實此輕華嵩。
清水見白石,仙人識青童。安陵蓋夫子,十歲與天通。
懸河與微言,談論安可窮。能令二千石,撫背驚神聰。
揮毫贈新詩,高價掩山東。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風。
學道北海仙,傳書蕊珠宮。丹田了玉闕,白日思云空。
為我草真箓,天人慚妙工。七元洞豁落,八角輝星虹。
三災蕩璿璣,蛟龍翼微躬。舉手謝天地,虛無齊始終。
黃金滿高堂,答荷難克充。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羅酆。
昔日萬乘墳,今成一科蓬。贈言若可重,實此輕華嵩。
清澈的水中能看見白石,仙人能識別青童。安陵的蓋夫子,十歲就能與上天相通。他口若懸河,精妙言論說不完。能讓二千石的官員,撫其背驚嘆他的聰慧。他揮毫寫下新詩,價值超過山東文人之作。至今平原的賓客,都感激仰慕他的風采。他向北海仙人學道,在蕊珠宮傳遞書信。悟透丹田與玉闕之理,白日里向往云空。他為我書寫真箓,連天人都自愧技藝不如。真箓上七元洞通達,八角閃耀星虹之光。能蕩除三災,蛟龍護佑我身。他舉手向天地告別,視虛無與始終等同。即便用滿高堂的黃金,也難以報答他的恩情。他嘲笑世上凡夫,靈魂沉淪于北羅酆。昔日帝王的陵墓,如今成了一蓬草。他的贈言若有分量,那比華山嵩山還重。
青童:傳說中的仙童。
懸河:形容說話滔滔不絕。
微言:精妙的言論。
二千石: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后泛指高級官員。
北海仙:北海的仙人。
蕊珠宮:道教經典中所說的仙宮。
丹田:人體部位,道教認為是修煉內丹之處。
玉闕:人體部位,與修煉有關。
真箓:道教的符箓。
七元:指北斗七星。
三災:道教認為的三種災難。
璿璣:指北斗星。
北羅酆:道教傳說中的地獄。
萬乘:指帝王。
此詩創作于李白訪道期間。當時李白熱衷于求仙問道,在安陵遇到蓋夫子,蓋夫子為其書寫真箓。李白可能是在當時社會道教盛行的大環境下,自身又渴望通過求仙實現精神超脫,在與蓋夫子交往中,被其學識和道學所折服,臨別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蓋夫子的道學造詣和超凡才華,表達對道家修行的追求。其特點是將道教文化與歷史感悟相融合,豪放的語言風格極具李白特色。在文學史上展現了李白詩歌多元的題材和豐富的想象力。
人生七十為稀有,強健如公有幾人。 況是上元燈火夜,兒孫楚楚賀生辰。
年將四十客莆陽,丱角相看笑語長。 今日生男行冠禮,老如霜柿又逢場。
夫子刪詩去,流年近二千。 何人悟芣莒,此老獨遺筌。 活鯉收入袖,化龍騎上仟。 傍看休發問,無語堪相傳。 假令托忠恕,投塊答僧禪。 依前提出后,未誰知的然。 給還上手契,各認落江田。
勞歌好自看,終久偶齊桓。五字若教易,一名爭得難。 侵窗紅樹老,蔭砌雪花殘。莫效齊僚屬,東歸剪釣竿。
家國各萬里,同吟六七年??煽半S北雁,迢遞向南天。 水共行人遠,山將落日連。春淮有雙鯉,莫忘尺書傳。
松月冷颼颼, 片片云霞起。 匼匝[1]幾重山, 縱目千萬里。 溪潭水澄澄, 徹底鏡相似。 可貴靈臺物, 七寶[2]莫能比。
殘星數點天將曉,倉皇拔營登道。李績橫戈,黃忠仗劍,手挈雄兵不少。軍威直搗。過汝水涂溪,金雞數堡。追逐群酋,清晨馬踏寒霜早。 回龍塞穿云表,任鼠輩蟠居,磨牙礪爪。霹靂一聲,橫飛炮石,賊帥都成猿鳥。尸骸顛倒。且薈萃鯨鯢,崇封碧草。指罵千秋,快城鄉父老。
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如日東山能再起,大鵬展翅恨天低。
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
玉粟收余,金絲種后,蕃航別有蠻煙。雙管橫陳,何人對擁無眠。不知呼吸成滋味,愛挑燈、夜永如年。最堪憐,是一泥丸,捐萬緡錢。 春雷歘破零丁穴,笑蜃樓氣盡,無復灰然。沙角臺高,亂帆收向天邊。浮槎漫許陪霓節,看澄波、似鏡長圓。更應傳,絕島重洋,取次回舷。
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 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
獨醒慚逋酒債頻,隨君啜茗坐花茵。 酒樓邀月人懷楚,茗渚抽煙鳥報春。 話到丁年驚逝水,歌翻《子夜》動梁塵。 猶憐擲果當年客,日日江皋賦雒神。
晝攬群芳博物華,夕披眾說聚螢車。 花來北固無新唱,詩到西昆有故家。 鄉里孝廉流澤遠,弟兄科甲縉紳夸。 盍歸史觀開群玉,徐步詞垣判五花。
招邀風月須坡叟,管領江山屬漫郎。 更築危亭依巨石,顧從二子老滄浪。
年來年去一衰翁,幾不能言但守中。 每嘆善交如管鮑,那知所得并軻雄。 直教顏巷人難處,秖原融尊酒不空。 自古英賢有窮達,誰能朋友謝磨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