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龍圖七夕直宿
二星秋早駕云車,此夕聞君寓直廬。
月在宮中穿線處,香傳樓下曝衣余。
橋烏徑度明河近,巢鳳歸翻暝閣虛。
寂寞潛郎誰晤語,只應藜燭伴讎書。
二星秋早駕云車,此夕聞君寓直廬。
月在宮中穿線處,香傳樓下曝衣余。
橋烏徑度明河近,巢鳳歸翻暝閣虛。
寂寞潛郎誰晤語,只應藜燭伴讎書。
牛郎織女在初秋駕著云車相會,今晚聽聞你在官署值宿。月光灑在宮中女子穿針乞巧之處,香氣從樓下晾曬衣物處傳來。喜鵲搭成的橋橫跨銀河,仿佛近在眼前,巢中的鳳凰歸巢,樓閣在暮色中顯得空曠。寂寞的郎官能和誰交談呢,只能與藜燭相伴校勘書籍。
二星:指牛郎星和織女星。
云車:神話中仙人以云為車。
寓直廬:在官署值宿。
穿線處:七夕有女子穿針乞巧的習俗。
曝衣:七夕有晾曬衣物的習俗。
橋烏:指喜鵲搭成的橋。
明河:銀河。
巢鳳:巢中的鳳凰,此處可能象征高貴之人。
暝閣:暮色中的樓閣。
潛郎:郎官,這里是作者自指。
藜燭:藜莖做的燭,代指照明工具。
讎書:校勘書籍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七夕是傳統節日,充滿浪漫氛圍。詩人在七夕時于官署值宿,看到周圍環境,聯想到七夕習俗,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圍繞七夕值宿展開,描繪七夕景象,抒發寂寞之情。語言優美,富有文化內涵,展現了詩人在特定節日和情境下的內心感受。
佳節逢端午,葵榴照眼新。君雖非飲客,我豈獨醒人。綵索寧須繫,蒲樽正可親。高情如不棄,林下望車塵。
九旬未讀一行書,翻羨書中有蠹魚。飽食嫏嬛三萬卷,反芻之快定何如。
當年玉食軫深憂,兩月東南棄八州。只有孤城強別駕,醉中看雪倚江樓。
思家千里夢,戀闕萬重心。欲去頻回首,煙霏滿上林。
檀槽鐵撥素絲弦,此技都夸三晉專。里耳只今貪小令,金元遺調漸無傳。
競晨登登聞隔竹,東鄰老人事幽卜。瓷甌瓦盆不供俗,我不到門此翁獨。
昨午秋陽尚壯哉,今晨莫待日光催。麻蒸一照三十里,底用金蓮花炬來。
萬事悠悠白發生,強顏閱盡靜中聲。效忠無計歸無路,深愧淵明與孔明。
煙靄空濛江上山,晴時不及雨時看。沙鷗笑殺亭前客,有底忙時不倚闌。清江水合濁江流,聞說瀰漫燕尾洲。想像秋風秋月下,登臨不減岳陽樓。遠近峰巒濃淡姿,微茫洲渚畫圖披。新詩似與江山約,恰值幽人興到時。九華山聳此山低,一樣澄清映翠微。千載神交誰會得,臨風說向謝玄暉。
正是西曹遣翰初,落花寒食柳微舒。每因作者留心苦,多恨時人守法疏。詩思偶關綿上史,刑修正在腹中書。平生萬卷蘇居士,皓首東坡雪不如。
鬢絲如雪映沙鷗,煙渚風汀醉泊舟。好謝岸傍花共柳,莫將春色忌清秋。
為客淹歸騎,思家過斷鴻。春衣花發后,寒食雨聲中。生事羞人問,時名與眾同。自甘郎署隱,不哭宦途窮。
東風初到亂山頭,無數殘梅雨未收。何待傷春對晴景,暝云橫盡古今愁。海山雪后海天寬,群玉參差萬里寒。巖谷無人共清夜,倚欄獨向月中看。山林老去萬緣休,只有情鐘舊輩流。芳草無窮山四向,斷腸人在最高樓。
竹房芝閣數相從,先出長林四百峰。夾道看花金腰裊,群仙分露玉芙蓉。尊開夜月飄霜滿,帆帶春山點翠重。裁就萬言書早上,不虛詞賦擅雕龍。
浪游曾記出城西,十二圓山紫翠迷。一陣閒云初過雨,半篙新漲已平溪。笙歌彩鳳空中下,劍化群龍匣底嘶。何日神丹成九轉,從公來聽枕中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