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獻吉何仲默徐昌谷三子詩 其三
伊昔吳都彥,揮翰藻思披。珊瑚間木難,粉黛映參差。豈乏妖麗觀,適志良以稀。奕奕昌谷生,中道起其微。青天蕩胸表,白日行須眉。秋鳶搏羊角,夏雨結虹霓。泠泠松泉響,濯濯芙蓉姿。當其所得意,直與作者期。為郎嘆寂寞,短年悲奄遺。匪但一世隘,終焉造化疑。貞也鄉之人,瓣香夙所私。廣陵悵云絕,山水欣自知。要令千歲后,更奏金蘭辭。
伊昔吳都彥,揮翰藻思披。珊瑚間木難,粉黛映參差。豈乏妖麗觀,適志良以稀。奕奕昌谷生,中道起其微。青天蕩胸表,白日行須眉。秋鳶搏羊角,夏雨結虹霓。泠泠松泉響,濯濯芙蓉姿。當其所得意,直與作者期。為郎嘆寂寞,短年悲奄遺。匪但一世隘,終焉造化疑。貞也鄉之人,瓣香夙所私。廣陵悵云絕,山水欣自知。要令千歲后,更奏金蘭辭。
豫章有奇氣,鏗然兩青萍。埋光久未識,神焰凌太清。
二子廊廟姿,肯負丘壑情。會當束冠裳,未可終巖坰。
我生如眢井,蕪穢久不鑿。況此一日別,輒作數日惡。
碧云晚自合,紅日麗林薄。思君在何許,行行繞飛閣。
落月城閽夜未眠,徒教燈火斗寒妍。
一干朋侶俱新履,萬里江山欲舊年。
海上波云殊不識,人間氣象只堪憐。
蕓蕓爭抱春之腳,歌吹喧嘈嚇破天。
見說如何與若何,
恰如風向樹頭過。
若論父子分明處,
自古綿州所出多。
亦是前朝寺,寺毀空浮圖。
嵯峨插霄漢,寂寞守山隅。
老僧見再拜,持斧斫枯株。
曲直任天然,自手搆茆廬。
四壁堅且厚,一徑不崎嶇。
筑灶近古井,支床疊破書。
掃葉燒不盡,拾粟食有馀。
明月造其堂,猛虎伏其閭。
山前清淺流,可以濯我軀。
佐郡勛名兩地傳,兼符真羨吏為仙。
邑原東魯弦歌舊,人是陽城無字年。
鴻雁漸還中澤集,妖氛長凈綠林煙。
倦游獨自慚消渴,猶費臨邛重客筵。
深林日出曉煙消,過一重溪是菜寮。
拔馬、錫猴番社路,檳榔樹下綠芭蕉。
石炭紅生夜正遲,
銀燈花爛未眠時。
客身無恙心虛寂,
細寫閩山性命詩。
杏花寒食佳期近。一簾煙雨琴書潤。
砌下水潺潺。玉笙吹暮寒。
陽臺云易散。往事尋思懶。
花底醉相扶。當時人在無。
玄晏先生不解愁,偶來湖上一尋幽。
健杯到手傾巴峽,捷句驚人破蔡州。
四野秋聲酣晚日,半空云影抱晴樓。
倚欄遙望歸來處,家在青山最上頭。
疋馬來英六,青山路幾重。
天和淮甸雨,邑古漢家封。
幕府張新幟,關山掩暮鐘。
將軍諸國政,教戰復興農。
疏食山間荼亦甘,
況逢苦筍十分甜。
君看齒頰留馀味,
端為森森正且嚴。
春日相逢,春山如畫,不共登臨。想象麓新堂,棠花舊館,池生碧草,鶯語空林。
前燭蓬窗,振衣野岸,中夜徘徊碧樹陰。忘情處,任朱弦調古,綠酒杯深。
何須萬壑千岑。記明月、孤帆此夜吟。念行李蕭蕭,馳驅北上,仙槎汎汎,迢遞南尋。
報主關情,憂時改鬢,漫結心盟碧水潯。百年里,看雙龍寶劍,不負千金。
湖光山色最宜秋,
君不來招也去游。
已辨蜀川千丈錦,
為誰今日盡纏頭。
頑玉倩誰寒屑磨,紛披海角與山阿。
放眸但見乾坤合,移足難防坎阱多。
一夜訇然開氣象,千程依舊隔風波。
相逢容易羅浮里,莫漫嗟噓春夢婆。
鳧短何曾計鶴長,從他踽踽復涼涼。
馬歸塞上元非失,弓在人間豈是亡。
旋別薰蕕充子佩,剩栽紅白課蜂房。
到家趁得梅花在,分遣飛來數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