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康道二首 其二
耕隠春江水盡頭,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辭遽作春半別,歸意欲兼天際流。
我尚未栽三徑竹,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來便作乘風客,莫使煙光有許愁。
耕隠春江水盡頭,一廛已自鄙通侯。
好辭遽作春半別,歸意欲兼天際流。
我尚未栽三徑竹,君能先泛五湖舟。
要來便作乘風客,莫使煙光有許愁。
在春天江水盡頭耕種隱居,有一處田宅就已看輕那些達官顯貴。你突然在春半時節作別離去,歸鄉之意就像天邊的流水般悠長。我還沒種下供歸隱的三徑之竹,你卻能先像范蠡一樣泛舟五湖。你若要來就做那乘風而來的客人,不要讓這煙光平白添了許多哀愁。
耕隠:耕種隱居。
一廛:一處田宅。
通侯:爵位名,后泛指達官顯貴。
遽:突然。
三徑竹:指歸隱家園。西漢蔣詡隱居后,在院里竹下開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
五湖舟: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后,乘舟泛五湖而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詩人的友人選擇歸隱田園,而詩人自己仍未實現歸隱的愿望,在友人離別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友人歸隱之事,突出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表達細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歸隱生活的追求。
十年聞說查山好,何日追游。木落霜秋。夢想云溪不那愁。主人好事長留客,尊酒夷猶。一笑登樓。興在西峰上上頭。
峭壁開青嶂,幽居鎖翠微。玄猿將子掛,蒼隼引雛飛。神斧曾經鑿,仙人杳不歸。惟馀一片月,終古自依依。
倚天巖石費雕鐫,佛相分明在眼前。莫與嘉州爭大小,法身充滿本無邊。
二月向杭州,何人見獨游。猶能輕世事,日日醉湖樓。
龍伯何年釣巨鰲,兩峰漂蕩入洪濤。人間靈跡無尋處,仙涌羅浮相對高。
人為天地客,處世若浮休。豈有生長在,祗知名可留。露沾寒草晚,風嘯白楊秋。地下求文友,應從顧陸游。
飛臺千尺。直雄跨層云,東南勝絕。當日傾城人似玉,曾醉臺中春色。錦幄塵飛,玉簫聲斷,麋鹿來宮闕。荒涼千古,朱闌猶自明月。送目獨倚西風,問興亡往事,飛鴻天末。且對一尊浮大白,分甚為吳為越。物換星移,嘆朱門、多少繁華消歇。漁舟歌斷,夕陽煙水空闊。
買得良田二頃。便合此間長隱。分半種桑麻。半栽花。前面青山如畫。時有白云來下。高處兩三峰。是章龍。
幽人遁世入林間,林外高風況可攀。仲御偶然游洛水,黃公豈必在商山。春深溪雨流花出,日暮松云載鶴還。拓落塵中嗟我老,歸歟無地可投閒。
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此畫此詩真已矣,人間駑驥漫爭馳。
猗歟太祖,受命于天。化行區宇,功溢簡編。武威震耀,文德昭宣。開基垂統,億萬斯年。
百尺闌干望未涯,寒煙遙護海門斜。群峰亂吐昆崙日,疊浪瀕翻渤澥霞。薄暮機絲鮫客館,中天樓殿羽人家。攜來并有玄虛賦,為寄銀河八月槎。
山郭行廚近,平原小隊齊。頫窺臨石屋,飛步憶丹梯。日薄煙光暝,天垂樹影低。尋幽豁羈思,吟倚更凄迷。
終年倦城郭,夢入水云鄉。酒美俱中圣,詩成獨擅場。高風助悲壯,皎月照清狂。露下如鉛水,沾衣笑淚浪。
春暖桃柳新,六橋多士女。祇愁風雨來,路長奈何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