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彥沖云際院留題
久聞幽寺渺云間,且向新詩見一斑。
不羨寶華承白足,最憐澄水漾秋山。
飛車要度重重嶺,系艇還思淺淺灣。
彈指大千何遠近,卻將游想付無還。
久聞幽寺渺云間,且向新詩見一斑。
不羨寶華承白足,最憐澄水漾秋山。
飛車要度重重嶺,系艇還思淺淺灣。
彈指大千何遠近,卻將游想付無還。
早聽聞那幽靜古寺隱匿在縹緲云間,先從你新詩里略窺它的模樣。不羨慕寶華寺迎來高僧大德,最喜愛澄澈水面倒映著秋日山巒。真想駕飛車越過重重山嶺去尋訪,還想著在淺淺港灣系上小船。大千世界在彈指間哪有什么遠近之分,我把這游覽的遐想交付給無盡的遠方。
幽寺:幽靜的寺廟。渺云間:在縹緲的云間。
一斑:指事物的一小部分,這里指從詩中略見古寺情況。
寶華:寶華寺,一般是有名的寺廟。白足:指高僧,傳說高僧足白,故以白足代稱。
憐:喜愛。
飛車:想象中快速行駛的車。
系艇:把船系住。
彈指:比喻時間短暫。大千:即大千世界,佛教用語,指廣大無邊的世界。
無還:無盡、無窮,這里指無盡的遠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來看,可能是詩人聽聞云際院之名,友人有關于此寺的題詩,詩人和詩表達自己對云際院的向往與感悟。當時社會可能佛教文化較盛行,人們對清幽寺廟有向往之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云際院的向往和對世界的思考。其特點是意境幽遠,想象豐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獨特心境。
婆娑三老翁,
幻作山頭石。
仰面看青天,
去天不盈尺。
莆田鄣郡本同宗,更著深衣臭味同。
禿筆有天猶易補,孤燈無地可能容。
不趨宰相翹材館,寧糾諸侯泮水宮。
十載鳳池科尚在,已應一舉首登龍。
舊京喬木尚風煙,
回首滄桑益惘然。
蕭傅孤危全晚節,
靈均攬揆怨芳荃。
人珍遺墨皆千古,
公幸騎箕早十年。
愿比顧祠修故事,
歲時松下薦寒泉。
詩以道性情,不能掩其惡。
寧有市儈心,而慕高閑樂?
高言不宜俗,閑情始有托。
不高定不閑,有吟皆強作。
試觀古吟者,縹緗滿東閣。
掩卷論其人,桀桀盡雕鶚。
陸子勉氣骨,斯言真石藥。
與君溯風騷,勿使昔人怍。
昨日風寒今日晴,天知圣主視郊牲。鮮飆不動旌旗影,協氣潛諧鼓吹聲。入臘便驚春意早,向陽仍愛暖云輕。太平有象人心悅,昭格惟應在一誠。
深冬風雪轉新晴,車駕親臨大祀牲。節近土牛春有信,令嚴鐵騎夜無聲。龍樓日射金鋪麗,鳳纛云移翠羽輕。須信格天非異術,吾皇端拱久存誠。
五百風光巧作寒
晚春未可試衣單
只應殺氣迷關棧
便覺人情有兩般
東風吹雨灑蓬蒿,白漲秦淮息怒濤。萬國時清來玉帛,三邊塵靜返旌旄。上林春暖回青鳥,合殿香飄識袞袍。疏病豈堪供筆札,蓬萊宮闕入云高。
撇去桐江舊釣沙,遠承明詔拜京華。氣通重幄宮云潤,影轉孤棱苑日斜。雉尾新頒仙館扇,錦袍紅映杏林霞。璿霄補袞諸公在,容我狂吟天一涯。
今代昌黎伯,
琳宮尚陸沉。
極知延閣峻,
仍記掖垣深。
簡古元和樣,
精微正始音。
居然合廊廟,
過聽著山林。
學人不了用修行,
只應步步踏陰坑。
大光普照盲無識,
非時不共野狐爭。
大易中含造化機
王何元未造精微
乾坤要自吾身看
臥聽雞鳴起索衣
女閭三百效齊風,澹粉輕煙似夢中。開國規模堪齒冷,斜陽一角妓樓紅。
一區碧血葬忠良,燕子高飛入建康。多少良家紅袖女,琵琶斜抱怨先皇。
秦淮簫管遏行云,一盞華鐙照夜分。殘局東林還未了,秀才復社又論文。
桃花扇底送侯生,空費蛾眉淚滿巾。一紙畫梅夸得婿,鏡奩匕首是何人。
疊嶂俱環翠,中山似蕊珠。
日巖幾深淺,煙樹半虛無。
沙際停舟楫,村間賣酒壚。
斷橋如有路,應可到蓬壺。
春力著人春睡重,
葉底黃鸝鳴自送。
綠幕朱欄日觀明,
回廊側戶風簾動。
不禁鄉思倚危樓,山色空蒙海氣浮。
風雨別來花半老,音書隔絕雁驚秋。
林間野鶴呼幽夢,天際浮云帶遠愁。
好寄相思與婁水,門前日日有潮頭。
愚軒具詩眼,論文貴天然。頗怪今時人,雕鐫窮歲年。
君看陶集中,飲酒與歸田。此翁豈作詩,真寫胸中天。
天然對雕飾,真膺殊相懸。乃知時世妝,粉綠徒爭妍。
枯淡足自樂,勿為虛名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