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侍御按蜀見訊以所作金紫橋詩刻及呂仙翁贈詩見示有答
白簡丹心奉圣朝,猶能清念及漁樵。即看赪尾雙魚色,至自驄蹄萬里橋。夔子暮云應獨裊,蓬婆春雪為誰驕。呂翁虛有邯鄲贈,叱馭王尊豈憚遙。
白簡丹心奉圣朝,猶能清念及漁樵。即看赪尾雙魚色,至自驄蹄萬里橋。夔子暮云應獨裊,蓬婆春雪為誰驕。呂翁虛有邯鄲贈,叱馭王尊豈憚遙。
嗟余丘壑姿,
趨世良非宜。
始作毗陵宰,
既登赤玉墀。
兩官無寸補,
竊祿負明時。
還家田已廢,
覽鏡鬢多絲。
復畏簡書去,
遠于關塞期。
骨肉重分手,
離憂當告誰。
嶺頭亂石老松根,
來去年年不憚煩。
古道照人如可贈,
青山得汝始能言。
時提佛號輪珠串,
愛向詞場請墨痕。
江上暫歸須有約,
新秋吾亦倚柴門。
不踏門前路,
春歸又一年。
落花紅滿地,
芳草碧連天。
畫以有聲著,詩以無聲名。
有聲者道祖之所已知,無聲者道祖之所欲為而未能者也。
蠢蠻何足死,死事乃臣常。官以三年擢,身猶四十強。
壯懷知未盡,浩氣養方長。一語如雷震,糧亡義共亡。
明月照幽幌
新涼襲素襟
懷君無限意
靜院更聞砧
戶外青青柳。倚東風、回廊幾曲,斷魂時候。細燕輕貍都不隔,卐字玲瓏嵌透。消幾度、玉羅衫袖。一樹東頭白梨影,熨春寒、總在花前后。同徙倚,聽清漏。
如今得似花時否。繞銀墻、輕紅一抹,西風吹舊。錄曲凝塵曾拍遍,空認指痕纖瘦。甚響屧、鄰家輕逗。劃遍相思都無跡,剩回文、不斷苔花繡。明月底,怕回首。
桃源政自人間世,
山故蒼蒼水故流。
不是幔亭張席地,
卒然風雨卷山頭。
蕊破寒微卻,
東皇自斟酌。
請向月中開,
莫向月中落。
出郭曉山橫,沙堤騁游騎。
晴曦漾湖綠,高柳入天翠。
殘荷兩三柄,猶覆沙鷗睡。
隔嶺聞疏鐘,叢篁抱古寺。
游心千佛場,拾級三摩地。
石屋夢泉聲,香廚新筍味。
何當此息機,蕭然屏塵累。
忍把詩魂葬此間,
故鄉亦有好湖山。
廿年舊淚三年別,
絲竹凄涼哭謝安。
圓如鵠卵壓滄洲,
一榻攲眠頗自由。
春色解回林野綠,
如何只白老人頭。
仲氏既不能定其名,經行又不能指其地。睹奇逸于筆勢,想溪山于詩意,瞭然景物之皆備,又何必吾身之親至也。
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
鳥窠吹布毛,便有人悟去。今時學者,為甚么卻不識自己。
仲冬巖寒,三界無安。富者快樂,貧者饑寒。不識玄旨,錯認定盤。牛頭安尾上,北斗面南看。
一滴滴水,一滴滴凍。天寒人寒,風動幡動。云門扇子勃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不出諸人十二時中尋常受用。
去年寒食后,今年寒食前。日日是好日,不是正中偏。客舍久留連,家鄉夕照邊。檐懸三月雨,水沒兩湖蓮。鑊漏燒燈盞,柴生滿灶煙。已忘南北念,入望盡平川。
向上一竅,八面玲瓏。覿面一機,全身擔荷。是則金鍮難掩,非則玉石俱焚。擬議不來,銀山粉碎。總不恁么,又且如何。是非不掛娘生口,自有旁人話短長。
一塵起,大地收。一葉落,天下秋。甲巳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
朝發滄海湄,
暮走西河道。
秋風吹河水,
野闊聲浩浩。
客心亦如此,
旅飯豈能飽。
頻瞻太行云,
復吊燕臺草。
世事多艱辛,
顏鬢忽已老。
悠悠行路人,
誰知此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