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信道人真贊
入凈信心宗,則無俗不真。
得幻智法門,而有佛皆子。
視人間為忉利天宮,坐平蕪乃臺山路上。
東山晚識此婆,蓋因其子止庵道人,幽巖和尚。
入凈信心宗,則無俗不真。
得幻智法門,而有佛皆子。
視人間為忉利天宮,坐平蕪乃臺山路上。
東山晚識此婆,蓋因其子止庵道人,幽巖和尚。
進入清凈的信心之宗,那么世間俗事也都是真實的。領悟了幻化智慧的法門,那么所有佛都如同自己的孩子。把人間看作忉利天宮,坐在平曠的草地就如同身處臺山的道路上。我在晚年結識了這位凈信道人,是因為她的兒子止庵道人和幽巖和尚。
凈信心宗:指清凈的信心之宗派,強調內心純凈對修行的重要性。
幻智法門:幻化智慧的法門,可能指一種能洞察事物虛幻本質的修行方法。
忉利天宮:佛教中欲界六天的第二天,此處將人間比作忉利天宮,有超凡脫俗之意。
平蕪:平坦的草地。
臺山:可能指五臺山,是佛教圣地。
止庵道人、幽巖和尚:凈信道人的兒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內容推測,作者可能身處佛教氛圍濃厚的環境,結識了凈信道人及其兒子,有感于凈信道人的修行境界和精神追求而創作此贊。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力,人們對修行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較為重視。
這首贊文主旨是贊美凈信道人的修行境界和精神追求。其突出特點是將世俗與佛國境界相融合,展現出獨特的視角。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反映了當時佛教文化在文人創作中的體現。
區區望京國,京國何為哉。林泉佳處不肯住,塵埃窟里甘重來。此生何日遂所樂,擾擾隨俗真堪哀。
吾鄉我里。偕老真無比。宴席展,歡聲起。蕊宮仙子繞,玉砌萊衣戲。稱賀處,眉心競指朱書字。憶昔西周呂。年紀雖相似。獨自個,誰為侶。如今雙鳳老,堪引同螺醉。彭祖壽,十分方一從頭紀。
燈蛾種性。迷沉苦境。只貪尋、燭中花影。抵死身投,被爛炙、猶然不省。全錯認、流螢艷冷。向明有意,因懷暗景。奈無功、忍死俄頃。識破炎光,不自炙、亡形亡命。落清涼、境中獨興。
爺娘錯嫁女,嫁與江陵賈。八月下瀟湘,九月下揚子。
宣城院約池南岸,粉壁紅窗畫不成。總是一人行幸處,徹宵聞奏管弦聲。
江夜月微明,梅花瘦影橫。念君千里外,多少歲寒情。
千鐘三釜異甘酸,此事難同肉眼看。多少有羹無母遺,只雞羞饌亦檀欒。
鬼門竹管動輕灰,春色先從地底來。月落江城聞畫角,五更殘夢一時回。
海上三山春色早,青池阿母馳青鳥。南岳存華初度年,霞纓朱佩光繚繞。遙遙華冑兩名家,辟疆之竹河陽花。紫薇鳳閣連三殿,彤管鸞章賁六珈。廿載金門稱避世,雞鳴贈佩尋常事。道韞終多林下風,秦嘉每報途中字。超然燕處誦黃庭,鬒發朱顏學鍊形。能將諶母兼龐母,能解珠經勝玉經。檀施銖衣香積飯,繽紛幢蓋天花散。繡佛釙神大內知,琳宮貝藏來真旦。不因福果尚空虛,龍女能銜照乘珠。詩有鳴鳩章壺范,人同蘭玉繞庭隅。九華爛熳元宵候,梅花恰與優曇逗。稱觴寧羨八千春,載筆敢從中壘后。
湖州仙去幾經年,十竹新圖屬世傳。點點墨花金錯亂,離離月影鳳翎鶱。
百日歸期恰及春,馀年樂事最關身。出門便旋風吹面,走馬聯翩鵲啅人。卻對酒杯疑是夢,試拈詩筆已如神。此災何必深追咎,竊祿從來豈有因。
往時慎論人,自謂不輕許。豈知無一中,非璞故為鼠。過言雖可慚,捫舌駟何補。正欲章吾妄,且以戒群豎。文字都莫刪,留待天下數。冥冥易墮行,敢責平生語。披猖既不返,憫默將誰與?攬轡待澄清,晚蓋或有取。
霜明野水曉粼粼,蘆葉黃時少白蘋。船上忽逢吳客子,牽衣雙手拂征塵。
須臾卻有人相顧。把肴槳來聚。禮數既雍容,更衣冠淳古。漁人方問此何鄉,眾顰眉、皆能深訴。元是避嬴秦,共攜家來住。
丹霞亭浸池心冷,曲沼門含水腳清。傍岸鴛鴦皆著對,時時出向淺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