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出閩
老人入我閩中居,如山有玉淵有珠。
老人一日出山去,崖不自靈淵亦枯。
我問天冠千眷屬,如何不留老尊宿。
飛鸞水急海天橫,一道清輝照四明。
老人入我閩中居,如山有玉淵有珠。
老人一日出山去,崖不自靈淵亦枯。
我問天冠千眷屬,如何不留老尊宿。
飛鸞水急海天橫,一道清輝照四明。
老人來到我這閩中居住,就像山中藏有美玉、深淵中有寶珠。老人有一天出山離去,山崖不再有靈氣,深淵也變得干涸。我問天上仙冠的眾多眷屬,為何不留下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飛鸞溪水流湍急,大海與天空相連,一道清澈的光輝映照四明山。
尊宿:指德高望重的高僧。
天冠千眷屬:可能指天上的神仙眷屬等,這里是一種想象的表達。
飛鸞: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指飛鸞溪。
四明:四明山,在浙江境內。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可能在閩中與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相識,老人離去時,詩人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詩人專注于對身邊人物的情感抒發(fā)。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老人離去的不舍和惋惜。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形象的比喻和自然的描寫來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表達。
玉清初授校書郎,
三洞靈函紀載詳。
綠字赤文全閱遍,
就中原缺點金方。
歲晚梅花未經眼,
自嗟枉作近南官。
忽來數(shù)朵驚初識,
已是先生覓句殘。
競爭循進化,
人治戰(zhàn)天行。
近世強民族,
權輿此論評。
挑鐙細讀繡馀詩,
字字清新字字悲。
多恐一緘紅豆子,
還從南雁寄相思。
尋花不惜命,愛雪常忍凍。
三為郡太守,清似于陵仲。
俘主摧都銳莫當,
區(qū)區(qū)破陣卻爭長。
不堪世上無分別,
自作閻羅地下王。
小徑幽幽竹繞門,
閨樓終日總無言。
若教誦得維摩句,
應愧平生費討論。
溝壑不忍視,
一視淚如雨。
憑誰請發(fā)棠,
空飽倉中鼠。
青牛人去幾多年,
此道分明在目前。
愿識目前真的處,
一堂風冷月嬋娟。
賜沐郊園正早春,
碧蘭為佩尚堪紉。
明朝握向龍樓側,
不扈江籬似楚臣。
多年坐沃洲,此日伴師游。
白社閒中夢,丹楓客里秋。
浣衣江月冷,扶杖嶺云流。
欲證無生訣,萍蹤不可留。
南朝四百寺,師在幾招提。
法以蓮花悟,詩將貝葉題。
游蹤閩海曲,歸興秣陵西。
相見即相別,秋風惜解攜。
偶有茅檐潩水陰,近依城市淺非深。
幽居每自比陳寔,古學何人貴杜林。
鄰父時來陪小飲,兒曹頗解續(xù)微吟。
前年僅了春秋傳,后有仁人知我心。
雨后新晴,林端小閣,疏簾窣地。正注罷、南華下卷,幾般綠雪,岳僧新寄。
澗邊杓取鳴泉試。借幽廊,支瓦銚,細商茶事。松風入聽,瑟瑟珠跳雪沸。
綠鬢女、嬌拖燕尾。捧玉濕鈞州磁盞翠。羨幽韻、未瀉先傳,馀芬罷啜還殢。
漸證入、茗柯至理。終不負、酪奴風致。七椀后,玉川子、頹然竟醉。
疏簾香散御爐煙,萬井沉沉翠幔懸。
夜靜梵音來水面,月明漁唱到窗邊。
虛堂慮息難成寐,冰簟心清即入禪。
惟有團團荷上露,晶瑩可擬意珠圓。
桂林留守重,奏使亦頻來。
咫尺青驄返,頻煩白簡催。
廷爭猶未息,圣怒已將回。
好是徼恩放,休稱蘇軾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