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見山卷
有美人兮山之麓,倚嵚崟兮結茅屋。乍看煙岫轉幽溪,時聽風泉出空谷。澗樹垂垂飲野猿,巖花寂寂眠山鹿。藝藥歸來半夕陽,翠微當戶靜焚香。著書不知歲月晚,春至徒驚薜荔長。
有美人兮山之麓,倚嵚崟兮結茅屋。乍看煙岫轉幽溪,時聽風泉出空谷。澗樹垂垂飲野猿,巖花寂寂眠山鹿。藝藥歸來半夕陽,翠微當戶靜焚香。著書不知歲月晚,春至徒驚薜荔長。
道書司馬悔,福地在天臺。
茲山秀盤古,億載青崔嵬。
如何越中志,紀載殊未該。
浪云唐子微,曾過茲橋來。
奉詔悔輕出,欲勒俗駕回。
至今名字存,修梁架巖隈。
圖諜已太戾,土俗尤疏哉。
以悔明茲橋,大字標板牌。
流傳愈訛舛,云笈君試開。
圣明太上,天子有尊。
玉坐高拱,慈顏睟溫。
震禁嘉承,朝弁昈分。
盛禮縟典,邃古未聞。
文母曼壽,載錫之光。
總集瑞命,宜君宜王。
惠以仁顯,慈以德彰。
保佑子孫,受福無疆。
花發今年喜不空,遨頭肅客上蕭宮。
雪殘千嶂猶連白,風引雙旌欲鬭紅。
他日勛名三事在,先春和氣萬家同。
等閑草木蒙湔祓,況入尋常顧盼中。
晉室陵遲帝紀侵,群英晦跡匡山陰。
樓煩大士麾麈尾,十七高賢爭扣幾。
才高孰謂文中龍,返使伊人思謝公。
煙飛露滴玉池空,雪蓮蘸影搖秋風。
東朝層邃,端闈靖深。
列仗節鑾,鏤玉繩金。
來奉來崇,載祗載欽。
曾孫之慶,世世徽音。
江山巧秀入禪扃,四望仙源畫未真。
萬疊好峰侵碧落,一條流水隔紅塵。
澗邊鹿跡知何代,洞口榴花鎮似春。
自恨聲名尚牽鎖,無因長對社中人。
功成身退從來少,綠野超然洗俗埃。
閑出西疇營六槚,勝傳南極映三槐。
迎門村婦攜兒拜,遮道田翁帶犬回。
競喜鳴珂歸舊隠,爭如鷗鷺不相猜。
笑談樽俎有余歡,不獨民安吏亦安。
競喜鯫生兼盛賜,那堪鶚表錄微官。
投機已發千鈞弩,速化仍資九轉丹。
青眼相逢尤異處,他年翹館舊門闌。
一片青莎沒古槎,滿彎流水浸瓊沙。
早梅先點臘前蕊,敗菊尚開秋后花。
落葉盡隨寒月少,好山還被曉云遮。
人生到處須回首,暗里流年損鬢華。
山行似覺鳥聲殊,漸近神仙簡寂居。
門外長溪容浄足,山腰苦筍耿盤蔬。
喬崧定有藏丹處,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蒼髯年八十,養生世世授遺書。
仙翁曾是便升真,靈跡千年事轉新。
碧洞峰前開紫府,清溪門外隔紅塵。
祥云瑞靄籠金殿,羽蓋霓旌擁玉晨。
今日勝游誠有遇,麻姑留我醉經春。
當年江上揚風舲,淮山望極排空青。
今登天柱賞潛皖,元是吾家翡翠屏。
禪叢一室因棲寄,選勝尋幽辨真偽。
虛廊揩蘚讀殘碑,三百年前刊異事。
此山開辟至唐初,乾元中作金仙居。
彭門大師曰崇惠,裁基創始成茅廬。
牛頭道化將雄鎮,浮世勞生未知信。
乘開石上誦蓮文,非謂疏慵效精進。
空山白晝接清宵,壞衲披肩度寂寥。
玲瓏宛轉斷人慮,七軸圓音震海潮。
奇哉有物名緣會,錦繡毛衣勝彩繪。
常伴山雞與鷓鴣,優游飲啄煙霞外。
山梁疇昔嘆時哉,此日祇園應世來。
昂頭斂翼傍禪石,下風側聽忘驚猜。
醍醐灑盡燒心火,暮去朝還無不可。
宜成永向佛菩提,春燕秋鴻豈知我。
俄聞荒草蛻其身,夢魂夜告生為人。
幽奇溪石驗端的,右脅遺翎跡尚新。
妙齡自厭居民俗,祝發依師隠林麓。
他經雖授難遽通,唯有芬陀利精熟。
師因嘆息省前緣,法種慈熏豈偶然。
立名定體標殊特,靈休表示為佳傳。
閑行宴坐何超脫,古鑒無塵罷揮拂。
登高臨遠快幽情,滿目風光舊時物。
幾席巾瓶侍服勤,闃闃孜孜十九春。
西原危坐順圓寂,戒珠數粒輝香薪。
真源始覺初無礙,月轉遼空水歸海。
千圣徒中孰后生,一片靈臺長不昧。
回觀輪里漫啁啾,暖日和風戲未休。
恩冤追逐蕩不返,六道三途豈自由。
君不見潘安夸射賦,洞爾胸兮穿爾嗉。
又不見退之詠獵詩,馬前五色墮離披。
云間哮擊懼鷹隼,草中竄伏憂狐貍。
魯恭去后無消息,更有仁恩霑動植。
桑下馴游哺影時,未必兒童能隠惻。
浮屠窣堵鎮盤岡,累聞繼夕騰禪光。
圣賢田地亦如此,方寸凡情未可量。
蜀川鸚鵡持經法,舍利精熒滿金匣。
至今忌日慘巖巒,群類悲鳴繞層塔。
近歲濡須釋子家,松枝雀化皆稱嗟。
纖毫不動幾寒暑,翻然只恐臨蒼霞。
賢王國士稱奇絕,巨石豐碑爭頌說。
妙墨高文燦斗星,陵遷谷變相磨滅。
也知靈識盡超冥,證出斯禽事顯明。
寄言嗜欲沈迷者,請看天柱雉兒行。
蠶桑事已過,耕稼老農勤。
橋斷荒村雨,山埋半嶺云。
小松穿石出,野水落田分。
茅店傾醨酒,相看亦論文。
三嶼縈紆秀且奇,苕華琢采妙工倕。
高羅絳帳聲盈耳,戲著斑衣笑解頤。
魚藻留連依水密,鳳筩準擬向陽吹。
的知梅信傳東閣,先訪南宮第一枝。